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门侍(門侍)
看守城门的官吏。水经注·沔水引 南朝 梁 刘之遴 《神异传》:“有老嫗闻之忧惧。旦,往窥城门;门侍欲缚之,嫗言其故。”
《漢語大詞典》:阳门(陽門)
(1). 春秋 宋 之城门名。礼记·檀弓下:“ 阳门 之介夫死,司城 子罕 入而哭之哀。” 郑玄 注:“ 阳门 , 宋国 门名。”
(2).东南方之门。《淮南子·墬形训》:“东南方曰 波母之山 ,曰 阳门 。” 高诱 注:“东南月建在巳,纯阳用事,故曰 阳门 。据天下诸城东南角门皆阳门,是其类也。”
(3).指 汉明帝 时 开阳门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 阳门 饰豪眉之象,夜臺图紺髮之形,邇来奔竞,其风遂广。” 周祖谟 校释引 牟融 《理惑论》:“﹝ 汉明帝 ﹞於 南宫 清凉臺 及 开阳门 上作佛像。”
(4).古星名。属亢宿。晋书·天文志上:“东北二星曰阳门,主守隘塞也。”晋书·天文志上:“南河曰南戍,一曰南宫,一曰阳门,一曰越门,一曰权星,主火。”
(5).命门。黄庭内景经·上有:“幽室内明照阳门。” 务成子 注:“幽室,肾也。阳门,命门也。”参见“ 命门 ”。
《國語辭典》:命门(命門)  拼音:mìng mén
1.经穴名。在两肾之间。
2.术数用语。指面部左右两旁当耳门处。
《漢語大詞典》:胥门(胥門)
(1).城门名。即今 江苏省 苏州市 城西门。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胥门 外有九曲路, 闔庐 造以游 姑胥之臺 。”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卷上:“ 胥门 者, 子胥 居其旁,民以称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显圣》:“今闻我兵战败, 越 将入 吴 ,我且坐据 胥门 ,待其兵到。”
(2).复姓。 春秋 吴 有大夫 胥门巢 。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國語辭典》:悬门(懸門)  拼音:xuán mén
古时城门上的千斤闸。平时挂起,遇盗寇或警急事件,则降下悬门,以塞闭城口。《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
《漢語大詞典》:斩关(斬關)
砍断门闩。泛指攻破城门。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 。”后汉书·坚鐔传:“ 鐔 乃引军赴 宛 ,选敢死士夜自登城,斩关而入。” 宋 苏洵 《权书上·攻守》:“夫盗之於人抉门斩关而入者有焉,他户之不扃键而入者有焉。”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盗女》:“忽闻门外马嘶人沸,列炬若昼,一女子率众官军斩关逕入。”
《漢語大詞典》:铁关(鐵關)
宫禁的城门。 唐 崔液 《上元夜》诗之一:“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分類:宫禁城门
《國語辭典》:门楼(門樓)  拼音:mén lóu
1.门上似楼牌的顶。《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四人齐作了一个揖,一齐同走。走到一个极大的门楼,知道是冢宰第了,把帖子交与看门的。」
2.城门上的楼。《魏书。卷五八。杨播传》:「昱与弟息五人在门楼上,须臾颢至,执昱下城,面责昱曰:『杨昱,卿今死甘心否?卿自负我,非我负卿也。』」
《國語辭典》:月城  拼音:yuè chéng
大城外用以障蔽城门的小城。《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密军却,世充乘胜进攻密月城。」也称为「瓮城」。
《國語辭典》:开阳(開陽)  拼音:kāi yáng
星名。北斗七星的第六颗,在西方为大熊座ζ星。汉。张衡〈思玄赋〉:「据开阳而頫视兮,临旧乡之暗蔼。」《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又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琁,三曰玑,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
《漢語大詞典》:门将(門將)
(1).看守城门的官吏。墨子·号令:“门将并守他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始皇 时,童謡曰:‘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有嫗闻之,朝朝往窥,门将欲缚之,嫗言其故。”
(2).称足球、手球、冰球等球类运动的守门员。《文汇报》1985.9.5:“他与 王后军 、 张忠威 、 刘清泉 、 徐根宝 等先后进入国家队,他成了主力门将。”
《國語辭典》:门桥(門橋)  拼音:mén qiáo
桥架、桥面以船只为材料所结构的浮桥,能用人力或动力操作,载运装备及人员过河。
《國語辭典》:浮桥(浮橋)  拼音:fú qiáo
在并列的船或筏子上铺置木板而造成的桥。《三国演义》第五九回:「曹操在渭河内,将船筏锁鍊作浮桥三条,接连南岸。」
《漢語大詞典》:十二门(十二門)
古代京城四面各有三座城门,总计有十二门。周礼·考工记·匠人“旁三门” 汉 郑玄 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 贾公彦 疏:“子丑寅卯等十二辰为子,故王城面各三门,以通十二子也。”后汉书·百官志四:“ 雒阳 城十二门。”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三辅决录曰:‘ 长安 城,面三门,四面十二门,皆通达九逵,以相经纬,衢路平正,可并列车轨。’”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此指 长安 。
《漢語大詞典》:直城
汉 京都城门名。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西,出第二门曰 直城门 。《汉宫殿》疏曰:‘西出南头第二门也。亦曰故 龙楼门 。门上有铜龙,本名直门, 王莽 更曰 直道门 , 端路亭 。’”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延首 直城 西,花飞緑草齐。” 唐 皎然 《送严明府入关谒黎京兆》诗:“应思右内史,相见 直城 中。”
《漢語大詞典》:鼎门(鼎門)
(1).城门名。旧 洛阳 城东南有 鼎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郟 ,山名, 鄏 ,地邑也。十年定鼎为王之东都,谓之新邑,是为王城。其城东南,名曰 鼎门 ,盖九鼎所从入也。”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蔼蔼 鼎门 外,澄澄 洛水 湾。”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桂开客花名 郑袖 ,入 洛 闻香 鼎门 口。”
(2).城门名。旧 丹阳 郡门。《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 张铣 注:“ 鼎门 , 丹阳 郡门也。”
(3).名门贵族。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鼎门疏照,穴岫翔辉。”
《漢語大詞典》:楚门(楚門)
(1).古城门名。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楚门 , 春申君 所造, 楚 人从之,故为 楚门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城犹国也,其一门名曰 楚门 ,一门曰 鱼门 。 吴 地以船为家,以鱼为食。”
(2).指 楚国 都门、朝廷。 南朝 梁 江淹 《奏记南徐州新安王》:“ 淹 幼乏乡曲之誉,长匱芹藻之德。岂宜炫璞 郑 氏,献凤 楚 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