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杨巨川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巨川(1873年—1954年),字揖舟,号松岩,又号青城外史,甘肃金县人(今榆中县)青城镇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进士,殿试二甲第一百零七名。授刑部主事。次年赴日本考察,加入同盟会;三十三年(1907年)回国,出任湖南新田、麻阳知县。民国年间返乡,当选甘肃省议会议员,1921年5月至1924年1月,任敦煌县长,期间力主禁烟,终因得罪地方权贵绅士,并遭上级官僚排挤,愤而辞官。
《漢語大詞典》:外罗城(外羅城)
城外的大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缮备》:“安抚 杜老大人 ,为因 李全 骚扰地方,加筑外罗城一座。今日落成开宴, 杜老大人 早到也。”
分類:城外大城
《漢語大詞典》:壅城
即瓮城。大城外的小城。 宋 陆游 《军中杂歌》:“三受降城无壅城,贼来杀尽始还营。”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 仁愿 建三城,不置壅门及备守之具” 元 胡三省 注:“壅城之外,又有八卦墙、万人敌,皆以遮壅城门。”参见“ 瓮城 ”。
《國語辭典》:瓮城(甕城)  拼音:wèng chéng
1.大城外的小城围,遮拥于城门之外。《元史。卷四五。顺帝本纪八》:「冬十月庚申朔,诏京师十一门皆筑瓮城,造吊桥。」《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将军可命军士伏于瓮城边,只作接他,待马到来,一刀斩之。」也称为「瓮门」、「瓮圈儿」、「月墙」、「月城」。
2.铁瓮城。为镇江的子城,三国吴孙权所筑。宋。岳珂祝英台近。瓮城高〉词:「瓮城高,盘径近,十里笋舆隐。」
《國語辭典》:羊马城(羊馬城)  拼音:yáng mǎ chéng
在城外离城十步的壕沟内,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墙,称为「羊马城」。
《漢語大詞典》:女郭
在城外围加筑的矮墙。墨子·号令:“女郭冯垣一人,一人守之。”
《漢語大詞典》:野禁
古代王城外的关于农业地区的禁令。周礼·秋官·士师:“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灋,以左右刑罚……四曰野禁。” 郑玄 注:“野有田律。” 孙诒让 正义:“野有田律者,证 周 之野禁也。田律,盖 汉 律篇名……四曰野禁者,城郭外田野之禁。”吕氏春秋·上农:“野禁有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齿年未长,不敢为园囿;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
《漢語大詞典》:乡稍(鄉稍)
周 制,王城外百里郊内分乡,二百里至三百里为稍。后因以“乡稍”泛指都城以外的地区。隋书·礼仪志三:“ 后周 仲春教振旅,大司马建大麾於莱田之所。乡稍之官,以旂物鼓鐸鉦鐃,各帅其人而致。”
《国语辞典》:景阳岗(景阳岗)  拼音:jǐng yáng gāng
地名。位于山东阳谷县东门城外东南五里许。为小说《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之处。
《国语辞典》:瓮圈儿(瓮圈儿)  拼音:wèng quàn ér
大城外的小城围,遮拥于城门之外。也称为「瓮城」。
《漢語大詞典》:牛马墙(牛馬牆)
明 代开始有的一种城防工事,设在城外与濠上,有大小铳眼,敌来则击以铳或炮。遇紧急情况不敢开城门时,一应避难的人牛马之类,皆可暂于墙内收避。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备上》:“若夫牛马墙者,则在城外与濠上。凡濠之岸,不拘宽狭,狭即丈许,宽不踰倍;其滨为墙,砖石随便。”参阅《古今图书集成·戎政典·攻守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