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为恶不悛(為惡不悛)  拼音:wéi è bù quān
悛,改过。为恶不悛指宁愿为非作歹,不肯改过。《魏书。卷五四。高闾传》:「蠕蠕子孙,袭其凶业,频为寇扰,为恶不悛。」晋。干宝《搜神记》卷七:「而贾后为恶不悛,故钟出涕,犹伤之也。」
《漢語大詞典》: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剧本。英国王尔德作于1892年。温德米尔夫人不知丈夫私下接济并坚持邀请来参加她生日舞会的埃尔琳夫人是她的离过婚的母亲,怀疑丈夫与埃尔琳夫人关系暧昧,负气来到追求她的伯爵家里。埃尔琳夫人赶来劝解。恰好伯爵和客人回家,两位夫人躲了起来,但温德米尔夫人遗忘的扇子被发现。为免女儿出丑,埃尔琳夫人出来承认扇子是自己的,使女儿得以暗中离去。
《漢語大詞典》:遂迷不寤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如 王廷凑 遂迷不寤,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亦作“ 遂迷忘反 ”。南齐书·顾宪之传:“窃寻民之多伪,实由 宋 季军旅繁兴,役赋殷重,不堪勤剧,倚巧祈优,积习生常,遂迷忘反。”
《國語辭典》:死硬派  拼音:sǐ yìng pài
坚持特定立场,顽固不通的人。如:「就是因为这些死硬派无法沟通,才让事情迟迟无法解决。」
《國語辭典》:一言抄百总(一言抄百總)  拼音:yī yán chāo bǎi zǒng
总括一句话。《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著,就劝转来了;那知他只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國語辭典》:一口咬定  拼音:yī kǒu yǎo dìng
坚持己见,绝不改口。《红楼梦》第八○回:「薛蟠更被这一席话激怒,顺手抓起一根门闩来,一径抢步找著香菱,不容分辨,便劈头劈脸浑身打起来,一口咬定是香菱所施。」《老残游记》第一九回:「遇见了千刀剐万刀剁的个姓刚的,一口咬定了,说是我家送的月饼里有砒霜。」
《國語辭典》:心如止水  拼音:xīn rú zhǐ shuǐ
心志不为外物所动,如静止不流动的水。唐。白居易 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国语辞典》:泥古非今  拼音:nì gǔ fēi jīn
坚持古老模式,否定现在作法,不知变通。如:「泥古非今,不达时变,终非治学之道。」
《国语辞典》:伸张正义(伸张正义)  拼音:shēn zhāng zhèng yì
阐扬坚持正直的义理。如:「伸张正义,维护治安,是警察人员的神圣使命。」
《国语辞典》:人持各见(人持各见)  拼音:rén chí gè jiàn
每个人都坚持己见。如:「会议中大家讨论了半天,不过,委员们人持各见,终究无法达成共识。」
《国语辞典》:各执所见(各执所见)  拼音:gè zhí suǒ jiàn
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多指意见不能统一。如:「他们各执所见,丝毫不肯妥协。」也作「各执己见」、「各持己见」。
《国语辞典》:僵持不下  拼音:jiāng chí bù xià
双方坚持己见、立场,僵滞而没有进展。如:「如果彼此有意见,要好好沟通,不可各执己见,僵持不下。」
《国语辞典》:捉身不住  拼音:zhuō shēn bù zhù
1.把持不住身体。《喻世明言。卷一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这个恶物如茶盘大,看不甚明白,望著杨公扑将来。……杨公惊得捉身不住。」
2.不能坚持行为操守。《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我看这妇人,日里也骚托托的,做妖撒妖,捉身不住。」
《国语辞典》:希伯来书(希伯来书)  拼音:xī bó lái shū
《新约圣经》的一卷。相传为写给希伯来人的信。旨在勉励犹太基督徒坚持信仰,不要因迫害而背信,也不要被圣殿辉煌礼仪所迷惑,强调信心的重要,劝勉信徒们要坚定信仰。
《国语辞典》:站不住脚(站不住脚)  拼音:zhàn bù zhù jiǎo
1.匆忙急迫的样子。如:「他整天东奔西跑的,站不住脚儿,不晓得都忙些什么!」
2.理由不足,无法坚持立场。如:「他说的那套理论,根本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