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誓死不贰(誓死不貳)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 盆城 ,誓死不贰。”亦作“ 誓死不二 ”。 鲁迅 《华盖集·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漢語大詞典》:誓不罢休
发誓不达目的决不甘休,表示具有坚定的决心。例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漢語大詞典》:软背脊(軟背脊)
比喻没主见,不坚定。 茅盾 《创造》:“他绝对自信他不是中道而废的软背脊的人儿。”
《國語辭典》:软骨病(軟骨病)  拼音:ruǎn gǔ bìng
病名。婴儿或幼童因缺乏维生素D,使骨组织缺乏钙磷的病症。通常患者会出现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发育迟缓等症状。成年人罹患此症时则会有背部和下肢疼痛,严重时发生畸形或骨折。此外孕妇也易引起此种病症。也称为「骨质软化症」、「佝偻病」。
《國語辭典》:山盟海誓  拼音:shān méng hǎi shì
对著山、海盟誓,以示坚定永久。多用以表示爱情的真诚不变。宋。赵长卿〈贺新郎。负你千行泪〉词:「终待说、山盟海誓,这恩情、到此非容易。」《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也作「海誓山盟」、「誓海盟山」、「誓山盟海」。
《國語辭典》:三心二意  拼音:sān xīn èr yì
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待妆个老实,学三从四德,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歧路灯》第一六回:「今日在圣贤炉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马同骑。那个若有三心二意,叫周将军监察。」也作「三心两意」。
《國語辭典》:牢不可破  拼音:láo bù kě pò
牢固而不能破坏动摇。形容事情或观念已固定,难以破除或改变。唐。韩愈 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因五河人有个牢不可破的见识,总说但凡是个举人、进士,就和知州、知县是一个人。」也作「牢不可拔」。
《國語辭典》:两边倒(兩邊倒)  拼音:liǎng biān dǎo
缺乏主见,随情势变化而摇摆不定的态度。如:「我们观察事情要有自己的看法,遇有不同意见时,不能够两边倒。」
《漢語大詞典》:两意三心(兩意三心)
三心二意。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 许地山 《无法投递之邮件》:“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
《國語辭典》:雷打不动(雷打不動)  拼音:léi dǎ bù dòng
1.比喻意志坚定,不可动摇。如:「他下定决心出国深造,雷打不动。」
2.比喻做事严遵规矩,决不变更。如:「我一向信守承诺,雷打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