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均平
(1).平衡;均匀。《周礼·地官·贾师》:“贾师各掌其次之货贿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贾,然后令市。”《后汉书·虞诩传》:“臺郎显职,仕之通阶。今或一郡七八,或一州无人。宜令均平,以厌天下之望。”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二九:“水火均平方是药,阴阳差互不成丹。” 李大钊 《青春》:“大宇积热力,每散趋均平,天地乃毁。”
(2).平正;公允。《周书·王罴传》:“每至享会,亲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南史·循吏传·阮长之》:“ 李元德 清勤均平,姦盗止息。”《诗·桧风·鳲鸠》“鳲鳩在桑” 宋 朱熹 集传:“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均平专一,故言鳲鳩在桑,则其子七矣。”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母弟称弟》:“诗人美鳲鳩均爱七子,岂有於父母则望之以均平,於兄弟则教之以疏外!”
(2).平正;公允。《周书·王罴传》:“每至享会,亲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南史·循吏传·阮长之》:“ 李元德 清勤均平,姦盗止息。”《诗·桧风·鳲鸠》“鳲鳩在桑” 宋 朱熹 集传:“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均平专一,故言鳲鳩在桑,则其子七矣。”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母弟称弟》:“诗人美鳲鳩均爱七子,岂有於父母则望之以均平,於兄弟则教之以疏外!”
《漢語大詞典》:调均(調均)
(1).随和;和谐。《吕氏春秋·赞能》:“耦世接俗,説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 陈奇猷 校释:“‘説义调均’是不坚持己之主张而随和於人。”《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王良 、 造父 之御也,上车摄轡,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
(2).均匀;匀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乃使 离子 督墨, 匠石 奋斤, 夔 襄 荐法, 般 倕 聘神,鎪会裛厠,朗密调均。”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黍摊冷,以麴麦於瓮中和之,挼令调均。”《东周列国志》第八五回:“若择妇嫁之,常保年丰岁稔,雨水调均。不然神怒,致水波泛溢,漂溺人家。”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比如有人焉,五官端正,四体调均,徧视数千万人,而莫有能同之者,得不谓之真异人乎哉!”
(2).均匀;匀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乃使 离子 督墨, 匠石 奋斤, 夔 襄 荐法, 般 倕 聘神,鎪会裛厠,朗密调均。”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黍摊冷,以麴麦於瓮中和之,挼令调均。”《东周列国志》第八五回:“若择妇嫁之,常保年丰岁稔,雨水调均。不然神怒,致水波泛溢,漂溺人家。”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比如有人焉,五官端正,四体调均,徧视数千万人,而莫有能同之者,得不谓之真异人乎哉!”
《國語辭典》:调和(調和) 拼音:tiáo hé
1.烹调。《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水浒传》第一○回:「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
2.和谐、融洽。《墨子。节葬下》:「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
3.消弭争端。《红楼梦》第二二回:「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
4.协调整理。《庄子。天运》:「一清一浊,阴阳调和。」
5.调味佐料。《西游记》第六八回:「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饭,等我们去买调和来。』」
6.安慰。《水浒传》第七回:「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著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
2.和谐、融洽。《墨子。节葬下》:「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
3.消弭争端。《红楼梦》第二二回:「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
4.协调整理。《庄子。天运》:「一清一浊,阴阳调和。」
5.调味佐料。《西游记》第六八回:「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饭,等我们去买调和来。』」
6.安慰。《水浒传》第七回:「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著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