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入计(入計)
谓地方官入京听候考核。新唐书·张知謇传:“ 万岁通天 中,自 德州 刺史入计。”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天子方下詔,俾外方之牧,岁一至闕下,谓之入计。” 明 袁宏道 《傅良乡入计序》:“值侯入计,而 司城 陈子 以书为请。”
《漢語大詞典》:举最(舉最)
定期考查地方官吏,政绩优异者予以升迁,谓之“举最”。汉书·京房传:“﹝ 焦赣 ﹞爱养吏民,化行县中,举最当迁。” 唐 杜甫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不作临岐恨,唯听举最先。” 唐 吕温 《衡州刺史谢上表》:“三载陟明, 虞 书盛典;六条举最, 汉 制宏规。”
《國語辭典》:戒石  拼音:jiè shí
宋代以来立于州郡官署中,鑴刻戒勉官吏铭文的石碑。《水浒传》第六二回:「你不见正厅戒石上刻著『下民易虐,上苍难欺』?」
《漢語大詞典》:丞史
丞及史。 秦 汉 时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助理官。 汉 时,丞相有两长史,御史有两丞,合称丞史。太守以下的郡丞、长史等佐官,亦总称丞史。史记·袁盎传:“ 鼂错 谓丞史曰:‘夫 袁盎 多受 吴王 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百官表》御史大夫有两丞。丞史,丞及史也。”汉书·汲黯传:“﹝ 黯 ﹞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择郡丞及史任之也。 郑当时 为大司农,官属丞史,亦是也。”
《漢語大詞典》:献羡(獻羨)
古代地方官员向朝廷进贡搜括而得的羡馀。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开庆元年:“ 丁大全 使其私人为 浙西 提举常平,尽夺亭民盐本钱,充献羡之数。”
《國語辭典》:督抚(督撫)  拼音:dū fǔ
总督及巡抚的合称。《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生大哭,抱子兴词,上至督抚,讼几遍,卒不得直。」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这里有位罢职县令,叫做杨龙友,乃凤阳督抚马士英的妹夫。」
《漢語大詞典》:祖公
(1).祖父。 元 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奴家祖公是 王和 。”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俺那祖公是开国旧功臣,叔父,你从小里一个敢战军。”
(2). 明 代称地方官为祖公。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神术:“﹝ 贺朝用 ﹞有官将赴 滇 ,别其署事州判 温君 而栗。 温 请曰:‘先生远行,何以教我?’应曰:‘祖公万福,但三日后,州前有小变,当流血。’” 清 梁章钜 称谓录·通判:“ 明 时称地方官曰祖公,即今公祖之称所由昉矣。”
《國語辭典》:内转(內轉)  拼音:nèi zhuǎn
1.由地方官吏内迁调任为京官。《晋书。卷八八。孝友传。李密传》:「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2.声韵学名词。在等韵图上,没有独立的二等韵母的韵摄,称为「内转」。包括通、止、遇、果、宕、曾、流、深八摄,共六十七韵。
《漢語大詞典》:爱棠(愛棠)
左传·襄公十四年:“ 武子 之德在民,如 周 人之思 召公 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 杜预 注:“ 召公 奭 听讼,舍於甘棠之下, 周 人思之,不害其树,而作勿伐之诗,在《召南》。”后以“爱棠”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刘禹锡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爱棠餘故吏,骑竹见新童。”
《漢語大詞典》:牧夫
(1).古代管理民事的地方官。书·立政:“ 文王 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 孙星衍 疏:“庶狱庶慎,言诸狱事,众当慎之,惟责成于有司及牧民之人。”
(2).牧放牲畜的人。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他们( 伏羲 、 神农 、 黄帝 等)不过是我们古人的看牛的牧夫,耕地的农人,缝衣制车的工匠。”
《漢語大詞典》:单父琴(單父琴)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宓子贱 治 单父 。鸣琴,身不下堂而 单父 治。”后因以“单父琴”为称颂地方官治绩之典。 唐 张说 《赠太州刺史杨君神道碑》:“授 豳州 三水 令,曳尚方之舃,鸣 单父 之琴,志道不矜其大才,勤政无陋其小邑。” 唐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诗:“尘满 莱芜 甑,堂横 单父 琴,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漢語大詞典》:外徙
谓转任地方官。新唐书·儒林传中·徐坚:“﹝ 徐坚 ﹞数外徙,久乃迁祕书监、左散骑常侍。”参见“ 外迁 ”。
《漢語大詞典》:外迁(外遷)
旧时谓京官调任地方官。汉书·五行志上:“ 刘向 以为先是上復徵用 周堪 为光禄勋,及 堪 弟子 张猛 为太中大夫, 石显 等復譖毁之,皆出外迁。”新唐书·孔温业传:“ 大中 时为吏部侍郎,求外迁,宰相 白敏中 顾同列曰:‘吾等可少警, 孔吏部 不乐居朝矣。’”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遽此外迁,处之剧郡。”
《漢語大詞典》:平出
(1).古代文书中提到天神、地祇、天子、皇后等时应提行以示尊崇,谓之“平出”。唐六典·礼部·郎中员外郎:“昊天,后土,天神,地祇,上帝,天帝……皇帝,天子,陛下,至尊,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皆平出。”
(2). 宋 代中央机关的官员出任地方官,不含贬责之意,亦谓“平出”。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熙寧 以前,臺官例少贬责,间有补外者,多是平出,未几復召还。”
《國語辭典》:外用  拼音:wài yòng
1.被命出任地方官吏,称为「外用」。《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只有太太合公子,见老爷进门来,愁眉不展,面带忧容,便知是因为外用的原故。」
2.药物用于涂擦的。如:「这罐药是外用的,不可误食。」
《国语辞典》:彭泽宰(彭泽宰)  拼音:péng zé zǎi
彭泽县的地方官。指晋陶渊明。用以比喻清雅之人。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唐。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诗:「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