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无名(無名) 拼音:wú míng
1.没有名声。《国语。晋语一》:「为人子者,患不从,不患无名。」
2.没有正当理由。《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三国演义》第二二回:「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所不取。」
3.没有名字、没有名称,或指名字不为人所知。如:「无名英雄」。
2.没有正当理由。《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三国演义》第二二回:「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所不取。」
3.没有名字、没有名称,或指名字不为人所知。如:「无名英雄」。
《國語辭典》:形势(形勢) 拼音:xíng shì
1.外观、形体。唐。贾耽 赋虞书歌:「不同怀素只攻颠,岂类张芝惟创草。形势素,筋骨老。」《水浒传》第一一一回:「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
2.地势。《汉书。卷五九。张汤传》:「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
3.局势、情况。元。邓玉宾〈粉蝶儿。丫髻环绦套。红绣鞋〉曲:「陪著笑频哀告,镇著色下风雹,比这砍柴的形势恶。」
4.权势、权力。《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5.军势阵容、势力。宋。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惟西羌夏人,叛服不常。……上命诸将按兵不战,示以形势。」
2.地势。《汉书。卷五九。张汤传》:「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
3.局势、情况。元。邓玉宾〈粉蝶儿。丫髻环绦套。红绣鞋〉曲:「陪著笑频哀告,镇著色下风雹,比这砍柴的形势恶。」
4.权势、权力。《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5.军势阵容、势力。宋。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惟西羌夏人,叛服不常。……上命诸将按兵不战,示以形势。」
《漢語大詞典》:争利
(1).争夺利益。《荀子·大略》:“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 王先谦 集解:“蚤与爪同。言仕乱世骄君,纵得小利,终丧其身。”《史记·魏世家》:“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曷有忧贫而与贾竖争利,戚穷而与凡琐竞达哉?” 任涛 郑洪庆 《略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步配套》:“一部分企业单纯追求利润,采取压低基数、扩大留成比例、乱摊乱挤成本等不正当手段与国家争利。”
(2).争取军事优势。多指争占有利地形,争取有利地位。《孙子·军争》:“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輜重捐。” 贾林 注:“行军用师,必趋其利。远近之势,直以举军往争其利,难以速至。”《史记·秦本纪》:“ 晋君 弃其军,与 秦 争利,还而马騺。 繆公 与麾下驰追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 匈奴 不可击也。”《三国志·魏志·袁尚传》:“ 太祖 遂围之,为堑,周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 配 ( 审配 )望而笑之,不出争利。”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盖 淮南 平,则 江 之北尽为战地。进而争利於舟楫之间,我之劲弓良马有不得骋者矣。”
(2).争取军事优势。多指争占有利地形,争取有利地位。《孙子·军争》:“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輜重捐。” 贾林 注:“行军用师,必趋其利。远近之势,直以举军往争其利,难以速至。”《史记·秦本纪》:“ 晋君 弃其军,与 秦 争利,还而马騺。 繆公 与麾下驰追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 匈奴 不可击也。”《三国志·魏志·袁尚传》:“ 太祖 遂围之,为堑,周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 配 ( 审配 )望而笑之,不出争利。”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盖 淮南 平,则 江 之北尽为战地。进而争利於舟楫之间,我之劲弓良马有不得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