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四海  拼音:sì hǎi
1.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书经。禹贡》:「四海会同,六府孔修。」《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皇帝倾国来救敬瑭之急,四海之人,皆服皇帝信义。」
2.中医上指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
《國語辭典》:四海  拼音:sì hai
称人的性情豪爽慷慨。《金瓶梅》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来往,好不四海,结识人宽广。」《文明小史》第一八回:「这位四海兄是浦东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國語辭典》:王畿  拼音:wáng jī
1.天子都城附近的土地。《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
2.比喻京城、首都。晋。潘岳閒居赋〉:「远览王畿,近周家园。」《旧唐书。卷一一○。列传。李光弼》:「贼乘邺下之胜,再犯王畿。」
3.人名。(西元1498~1583)字汝中,别号龙溪,明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人。嘉靖进士,官兵部郎中,师王守仁,传播其学,学者称龙溪先生。著有《龙溪全集》、《语录》等。
《國語辭典》:雄图(雄圖)  拼音:xióng tú
伟大的谋略。《晋书。卷三。武帝纪。制曰》:「决神算于深衷,断雄图于议表。」《文选。江淹。恨赋》:「雄图既溢,武力未毕。」
《國語辭典》:窟穴  拼音:kū xuè
1.洞穴。《韩非子。说疑》:「或伏死于窟穴,或槁死于草木。」
2.敌军或盗贼藏匿的根据地。《晋书。卷七一。王鉴传》:「六军既赡,战士思奋,尔乃乘隙骋奇,扰其窟穴。」《新唐书。卷一四六。李栖筠传》:「会前刺史继死,咸言牙城有物怪,不敢居。吉甫命菑除其署以视事,吏由是安。诛破奸盗窟穴,治称流闻。」
《漢語大詞典》:秦地
(1).指 秦国 所辖的地域。战国策·秦策一序:“ 苏 张 説,外自 弘农 故关以西, 京兆 、 扶风 、 冯翊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 安定 、 天水 、 陇西 皆 秦 地。”晋书·地理志上:“及 平王 东迁 洛邑 ,以 岐 酆 之地赐 秦襄公 ,则为 秦 地,累世都之,至 始皇 ,遂平六国。” 唐 杜甫 《洞房》诗:“ 秦 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 梁启超 《战国载记·纪列国疆域形势章》:“其时 秦 地之广,乃仅与 韩 、 宋 、 燕 比肩。”
(2). 汉 时 西域 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智严:“彼诸道俗闻而叹曰:‘ 秦 地乃有求道沙门矣!’”
《國語辭典》:形体(形體)  拼音:xíng tǐ
1.形状,身体外貌。《汉书。卷三○。艺文志》:「便辞巧说,破坏形体。」《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
2.分界。《周礼。地官司徒。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汉。郑玄。注:「经形体皆谓制分界也。」
《漢語大詞典》:析木
(1).星次名。十二星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寅,与二十八宿相配为尾、箕两宿。国语·周语下:“我 姬 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汉书·律历志下:“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终於斗十一度。” 晋 傅玄 《大寒赋》:“日月会於析木兮,重阴凄而增肃。”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今天子整齐乾坤,出入神圣……坐收 冀 部,旋定 幽 都,析木、天街,星宿清润。”
(2).古代 幽 燕 地域的代称。古代以析木次为 燕 的分野,属 幽州 。晋书·天文志上:“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 燕 之分野,属 幽州 。”文选·木华〈海赋〉:“东演 析木 ,西薄 青 徐 。” 李善 注:“言流至 析木 之境。”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 扶桑 衔日边, 析木 带津遥。”
(3).劈开的木头。指樵柴。 明 方孝孺 《双桂轩铭》:“ 慈溪 之阴,双桂森森,望於东南。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漢語大詞典》:泗上
(1).泛指 泗水 北岸的地域。左传·襄公十九年:“执 邾悼公 以其伐我故,遂次于 泗 上。”《战国策·楚策一》:“大王悉起兵以攻 宋 ,不至数月而 宋 可擧,擧 宋 而东指,则 泗 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已。”参见“ 汶上 ”。
(2). 春秋 时 孔子 在 泗 上讲学授徒,后常以“泗上”指学术之乡。晋书·桓彝传论:“ 首阳 高节,求仁而得仁; 泗 上微言,朝闻而夕死。”《南齐书·刘善明传》:“令 泗 上归业, 稷 下还风,君欲谁让邪?” 郁达夫 《正月六日作》诗:“ 泗 上文章初识命, 淮阴 风骨亦求怜。”
《漢語大詞典》:汶上
汶水 之北。泛指 春秋 、 战国 时期 齐国 之地。《论语·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 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 何晏 集解:“去之 汶水 上,欲北如 齐 。” 杨伯峻 注:“ 桂馥 《札朴》云:‘水以阳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谓水北。’”后人常用为隐居的典故。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营宅滨 洛 ,困於嚣尘;思乐 汶 上,发於寤寐。”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 汶 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臣心係北辰,身縻东土。永怀故事,难求 汶 上之图;独运清尘,方嘆《周南》之滞。”
分類:齐国
《漢語大詞典》:拓境
(1).开拓土宇,扩张领土。后汉书·傅燮传:“ 世宗 拓境,制置四郡,议者以为断 匈奴 右臂。”南史·王准之传:“ 猛 慷慨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甚见嘉纳。” 唐 杜甫 《遣怀》诗:“拓境功未已, 元和 辞大炉。”《三国演义》第七九回:“ 蒙恬 拓境而被大刑, 乐毅 破 齐 而遭谗佞。”
(2).指已开拓的地域。后汉书·庞参传:“夫拓境不寧,无益於彊;多田不耕,何救飢敝!”
《漢語大詞典》:阃阈(閫閾)
(1).门限;门户。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蹈其閫閾,若升 闕里 之堂;入其隩隅,谓登 龙门 之阪。” 唐 高适 《赠别沉四逸士》诗:“我来遇知己,遂得开清襟。何意閫閾间,沛然江海深。” 唐 独狐及 《古函谷关铭》:“截函夏于閫閾,鏁天府于户牖。”
(2).谓妇女所居内宅的门户。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闺闈之内,奉命於太妃;閫閾之外,受教於 沛王 。” 宋 叶适 《惠州姜公墓志铭》:“君七子三女,而以盛强之年丧夫人 龚氏 ,閫閾素严,户外絶行跡。” 明 高明 《琵琶记·丞相教女》:“闺中言语,不出閫閾之外。” 清 方文 《述哀》诗:“儿心忧徬徨,莫敢离閫閾。”
(3).地域;疆界。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不然则秋风明月,西江留独往之因;桂嶠松巖,南山有不羣之地。矧区区者,而重高明之閫閾哉!” 明 方孝孺 《送梁宏省亲还广东序》:“国家尽有宇内,视四海皆其閫閾,何尝有所偏厚。”
(4).指学术、文艺上的较高境界。 唐 张九龄 《请御批道德经及疏施行状》:“古今殊论,穿凿多门,徒广津梁,何阶閫閾。”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后变格慕 韩 柳 文,颇近閫閾。”
《漢語大詞典》:州域
(1).按州划分的区域。史记·天官书论:“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2).指州辖的地域。汉书·食货志上:“庶人之富者累鉅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彊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后汉书·班彪传上:“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謳吟,思仰 汉 德,已可知矣。”
《漢語大詞典》:川境
指地域。南齐书·萧遥昌传:“二年,虏主 元宏 寇 寿春 ,遣使呼城内人, 遥昌 遣参军 崔庆远 、 朱选之 诣 宏 …… 庆远 曰:‘川境既殊,远劳轩驾。 屈完 有言: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分類:地域
《漢語大詞典》:土域
地域。史记·秦始皇本纪:“赏及牛马,恩肥土域。”《晋书·左思传》:“其山川土域,草木鸟兽,奇怪珍异,僉皆研精所由,纷散其义矣。”
分類:地域
《漢語大詞典》:疆壤
地域。晋书·地理志上:“ 益州 ……《春秋元命包》云:‘参伐流为 益州 ,益之为言阨也。’言其所在之地险阨也,亦曰疆壤益大,故以名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汉武帝 元朔 二年,改 梁 曰 益州 ,以新启 犍为 、 牂牁 、 越嶲 ,州之疆壤益广,故称 益 云。”
分類:地域
《國語辭典》:关中(關中)  拼音:guān zhōng
地名。位于今陕西省。东至函谷关,南至武关,西至散关,北至萧关,位于四关之中,故称为「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