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24,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玉津
五洲
成皋
宛丘
马邑
黄木
伊阙
弘农
仙人掌
黄池
大溪
武关
丙穴
阳朔
樊口
《漢語大詞典》:玉津
(1).仙药名。汉武故事:“ 西王母 曰:‘太上之药有玉津金浆,其次药有五云之浆。’”
(2).地名。文选·左思〈蜀都赋〉:“西踰 金隄 ,东越 玉津 。” 刘逵 注:“ 璧玉津 ,在 犍为 之东北,当 成都 之东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江水又东至 南安 ,为 璧玉津 ,故 左思 云:‘东越 玉津 ’也。” 宋 陆游 《舟过玉津》诗:“玻璃江上送残春,叠鼓催帆过 玉津 。”
(3).银河。 明 徐观光 《万事不如杯在手》诗:“最宜对月吞银海,何必乘风上玉津。”
(4).口液。黄庭内景经·黄庭章“玄泉幽关高崔巍” 唐 梁丘子 注:“玄泉,口中之液也,一曰玉泉,一名醴泉,一名玉液,一名玉津,一名玉浆。”
《漢語大詞典》:五洲
(1).地名。在今 湖北 浠水县 西南 长江 中。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东顾 五洲 之隔,西眺九派之分。” 钱振伦 注:“水经注:‘ 江 水又东逕 軑县 故城南,城在山之阳,南对 五洲 也。 江 中有五州相接,故以 五洲 为名。 宋孝武 举兵 江州 ,建牙洲上,有紫云荫之,即是洲也。’”一说此“ 五洲 ”疑指“ 五湖 ”而言。见 钱仲联 补注。
(2).见“ 五大洲 ”。
《國語辭典》:五大洲  拼音:wǔ dà zhōu
世界陆地旧分为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合称为「五大洲」。
《国语辞典》:成皋  拼音:chéng gāo
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汜水县西北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项羽与刘邦曾对峙于此。
《國語辭典》:宛丘  拼音:wǎn qiū
《诗经。陈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宛丘,刺幽公淫荒昏乱、游荡无度焉。」首章二句为「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分類:地名
《国语辞典》:马邑(马邑)  拼音:mǎ yì
地名。在今山西省朔县。相传秦代为防止胡虏入侵,在此地筑城防禦,但城屡建不成。某日有马在此地重覆奔走,当地军民,于是就依照马迹来构建城池,终于筑成,故称为「马邑」。
《漢語大詞典》:黄木
地名。在 广州 东 南海 中。有时借指 南海 边远地区。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因其故庙,易而新之,在今 广州 治之东南海道八十里, 扶胥 之口, 黄木 之湾。” 宋 唐庚 《杂兴》诗之十二:“浪迹 苍梧 外,放怀 黄木 东。”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题蒲涧寺》词:“且游戏, 扶胥 黄木 。” 清 钱谦益 《送人之广东》诗:“兵依 黄木 占烽戍,吏映红蕉望海船。”
《漢語大詞典》:伊阙(伊闕)
(1).地名。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即 春秋 周 阙塞 。因两山相对如阙门, 伊水 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 晋 士鞅 会 成桓公 ,侵 郑 ,围 虫牢 ,报 伊闕 也,遂侵 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 伊水 又北入 伊闕 。昔 大禹 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 伊水 歷其间北流,故谓之 伊闕 矣。 春秋 之 闕塞 也。” 唐 张说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 邙山 ,丘陵对于 伊闕 。”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 贾让 言 禹 凿 龙门 ,辟 伊闕 ,析 底柱 ,破 碣石 。” 清 姚鼐 有《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有“西登 闕塞 眺 黄河 ”之句。 郭沫若 《我是怎样写五幕史剧〈屈原〉》:“ 秦 将 白起 战败 韩国 ,斩首二十四万于 伊阙 。”
(2).古关名。在 伊阙 山上。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军,设置的八关之一。后汉书·灵帝纪“置八关都尉官” 唐 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小平津 、 孟津 也。”
《国语辞典》:弘农(弘农)  拼音:hóng nóng
地名。汉朝元鼎四年置郡,治弘农。故城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南四十里。
《國語辭典》:仙人掌  拼音:xiān rén zhǎng
1.植物名。仙人掌科仙人掌属,常绿肉质灌木。高约二公尺。茎多节,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而肥厚,深绿色。叶退化为小针形。花无梗,著生于顶端者,常开放成盘状,黄红色。原产于南美洲,现分布广泛,不限于热带。
2.汉武帝为承接天上甘露所打造的铜器。形如仙人以手掌擎盘状。
3.山名。陕西省华阴太华山的东峰。峰侧留有形似手掌的痕迹,据说为黄河河神以手擘开山峰以利河水通过所留。
《國語辭典》:黄池(黃池)  拼音:huáng chí
1.城墙周围的水池。《文选。枚乘。七发》:「台城层构,纷纭玄绿。辇道邪交,黄池纡曲。」唐。李善。注:「黄当为湟,湟城池也。」
2.地名。位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春秋时吴王夫差盟诸侯于此。
《国语辞典》:大溪  拼音:dà xī
地名。隶属于桃园市,面积约一百零五平方公里。附近有慈湖,风景秀丽,先总统蒋公灵榇暂厝于此。特产大溪豆乾远近闻名。
《漢語大詞典》:武关(武關)
地名。在 陕西 商南县 西北。 楚怀王 三十年, 秦昭襄王 遗书诱 楚王 ,约会于此,执以入 秦 。公元前207年 刘邦 由此入 秦 。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 ,奋迅 宛 叶 自 武关 与 项羽 戮力 咸阳 。” 唐 杜牧 《题武关》诗:“碧溪留我 武关 东,一笑 怀王 跡自穷。”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 秦惠王 使人告 楚怀王 ,请以 武关 之外易 黔中 地。” 胡三省 注:“ 武关 ,左传之 少习 ,地在 汉 弘农郡 析县 西百七十里,道通 南阳 。《晋太康地志》曰: 武关 当 冠军 西。《括地志》曰: 武关 在 商州 上洛县 东;。 武关 之外,盖 秦丹 、 析 、 商於 之地。”
《漢語大詞典》:丙穴
(1).地名。 大丙山 之穴,在今 陕西省 略阳县 东南,与 勉县 接境。 四川省 城口县 南、 广元县 北、 雅安县 南亦有 丙穴 。文选·左思〈蜀都赋〉:“嘉鱼出於 丙穴 ,良木攒於 褒谷 。” 李善 注:“ 丙穴 在 汉中 沔阳县 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三月取之。 丙 ,地名也。”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诗之一:“鱼知 丙穴 由来美,酒忆 郫筒 不用酤。” 清 吴伟业 《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稻近 磻谿 种,鱼从 丙穴 尝。”
(2).鱼名,亦泛指嘉鱼。太平御览卷九三七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江阳县 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二月八日出鱼,鱼名丙穴。” 宋 杨万里 《谢叶叔羽总领惠双淮白》诗:“未知丙穴果何似,只恐子鱼无此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日在鼉宫蚊藪,终难振鬣 西江 口;看鱼肠自羞,岂是长鋏歌声丙穴愁。”
《國語辭典》:阳朔(陽朔)  拼音:yáng shuò
1.县名。位于广西桂林市东南,东接恭城,西北至桂林濒漓水西岸,因县北有阳朔山而得名。县境山水佳胜,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语。境内产米、麦、甘蔗等。
2.汉成帝的年号(西元前24~前21)。
《漢語大詞典》:樊口
(1). 唐 白居易 有家妓 樊素 善歌。后因以“樊口”借指善歌者之歌喉。 明 阮大铖 《燕子笺·写像》:“ 樊 口停, 蛮 腰罢,准备同心,怎离鞍马,收拾了按板红牙,弹筝银甲。”参见“ 樊素 ”。
(2).地名。在 湖北 鄂城县 西北。因当 樊港 入 江 之口,故名。 魏庆之 《诗人玉屑》卷十八引 宋 潘邠老 诗:“ 江 从 樊口 转,山自 武昌 连。”
《漢語大詞典》:樊素
唐 白居易 家的歌妓。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云:“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后以代指擅歌的女艺人。 宋 黄庭坚 《子瞻去岁春夏侍立延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各述所怀予亦次韵》之四:“ 乐天 名位聊相似,却是初无富贵心。只欠 小蛮 、 樊素 在,我知造物爱公深。”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二折:“公子啊,您自去 张红 按板、 樊素 司弦。” 清 黄遵宪 《徐晋斋观察道出日本余饮之即席有诗和韵以赠》:“狂呼酒盏看 樊素 ,醉拭刀鋩辨 正宗 。” 正宗 , 日本 铸刀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