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8,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营田
两河
三农
胡马
东道
畿甸
中夏
江国
燕云
大漠
牛女
南服
都统
江右
北路
《國語辭典》:营田(營田)  拼音:yíng tián
1.经营农事。《新唐书。卷一一一。张俭传》:「大教民营田,收谷数十万斛。」
2.公家集聚流民,供给住宿以耕种田地的一种屯田制度。《文献通考。卷七。田赋考。屯田》:「营田者,募民耕之,而分里筑室。」
3.屯田的田地。《新唐书。卷一四三。薛珏传》:「初,州有营田,宰相遥领使,而刺史得专达。」
《漢語大詞典》:两河(兩河)
(1). 战国 秦 汉 时, 黄河 自今 河南 武陟县 以下东北流,经 山东省 西北隅北折至 河北 沧县 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 晋 陕 间的北南流向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吕氏春秋·有始:“ 两河 之间为 冀州 , 晋 也。” 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 晋 宋 二 萧 之世,其道大行; 齐 魏 两河 之间,兹风不坠。”
(2). 唐 安 史 之乱后,称 河南 河北 二道为 两河 。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况今 元济 承宗 尚未擒灭, 两河 之地太半未收。” 清 吴伟业 《武林谒同门张石平》:“二室才名官万石, 两河 财赋导 三江 。”
(3). 宋 称 河北 河东 地区为 两河 。宋史·李纲传:“莫若於 河北 置招抚司, 河东 置经制司,择有材略者为之使,宣諭天子恩德、所以不忍弃 两河 於敌国之意。” 清 钱谦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绝句》之一:“ 两河 三镇 全输却,残局休论 十六州 。” 邓方 《论诗》:“哀哀望 两河 ,独使人肺酸。”
《國語辭典》:三农(三農)  拼音:sān nóng
1.平地农、山农、泽农。《周礼。天官。大宰》:「一曰三农生九谷。」唐。白居易贺雨〉诗:「宥死降五刑,责己宽三农。」
2.春耕、夏耘、秋收称为「三农」。《北史。卷三六。薛辩传》:「谨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
3.指农业行政管理单位、农业科技研究单位、农业院校的合称。
《國語辭典》:胡马(胡馬)  拼音:hú mǎ
1.泛指大陆西北地区所产的马。《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二》:「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2.胡人的兵马、军队。《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赞曰》:「胡马不窥于长城,而羽檄不行于中国,不亦便于天下乎!」《文选。邹阳。上书吴王》:「胡马遂进,窥于邯郸。」
《國語辭典》:东道(東道)  拼音:dōng dào
本为设宴待客之意,后指请客的主人。参见「东道主」条。《通俗编。交际》:「世俗谓主人曰东家,具觞款客曰作东道。」
《國語辭典》:东道主(東道主)  拼音:dōng dào zhǔ
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见秦穆公,要求秦军停止进攻郑国,郑国今后作为东路上的居停主人招待来往的秦国使者。因郑国在秦国东面,所以称为「东道主」。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后借以泛称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唐。李白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也作「东道」、「东道主人」。
《漢語大詞典》:畿甸
(1).指京城地区。周书·萧詧传:“昔方千而畿甸,今七里而磐縈。”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天子神圣,威武慈仁,子养亿兆人庶,无有亲疎远邇,虽在万里之外, 岭 海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间,輦轂之下。” 明 何景明 《入京篇》:“轩车若水流,宫闕似云浮。畿甸一千里,山河十二州。”
(2).泛指京城郊外的地方。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在 周 之衰……鉦鼙震於閫宇,锋鏑流乎絳闕,然祸止畿甸,害不覃及。” 刘良 注:“畿甸,近国也。”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 马璘 牒,贼拟涉 渭 而南。臣若坚壁,恐犯畿甸。”清史稿·圣祖纪二:“﹝ 康熙 三十一年二月﹞丁亥,上巡幸畿甸。”
《國語辭典》:中夏  拼音:zhōng xià
1.华夏、中国。《后汉书。卷六○上。马融列传》:「是以明德曜乎中夏,威灵畅乎四荒。」汉。班固东都赋〉:「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2.中原地区。晋。陆机 辩亡论下:「魏人据中夏,汉氏有岷益,吴制荆扬而奄交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李平阳,秦州子,中夏名士。」
3.盛夏。《淮南子。说林》:「中夏用箑快之,至冬而不知去。」唐。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须权元化柄,用拯中夏酷。」
4.夏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夏官司马。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
《漢語大詞典》:江国(江國)
(1).河流多的地区。多指 江 南。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宋 梅尧臣 《送贤良田太丞通判江宁》诗:“对策 汉 庭后,拜官江国来。” 清 周亮工 《雪苑不寐》诗:“江国书难寄,中原寇未平。”
(2).古国名。在今 河南省 息县 西。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上:“ 齐桓公 时, 江国 、 黄国 小国也;在 江 淮 之间,近 楚 。”
《漢語大詞典》:燕云(燕雲)
(1). 五代 时, 后晋 石敬瑭 以 燕 云 十六州割让给 契丹 。 燕 指 幽州 , 云 指 云州 。见新五代史·晋高祖纪。后以“燕云”泛指 华北 地区。 宋 汪元量 《湖州歌》之六:“北望 燕 云 不尽头, 大江 东去水悠悠。” 清 洪亮吉 《题萧照所绘宋高宗瑞应图六幅》诗:“唾手 燕 云 时已异,伤心 怀愍 事将同。”《花月痕》第四回:“逆 倭 势蹙……计欲结连 关 外 回番 各部,由草地潜入 燕 云 。”
(2).指 明 代京都地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燕 云 只有四种人多:奄竖多於縉绅,妇女多於男子,娼妓多於良家,乞丐多於商贾……昔人谓‘不如是不足为京都’,其言亦近之矣。”
《國語辭典》:大漠  拼音:dà mò
蒙古大沙漠。参见「戈壁」条。《文选。班固。封燕然山铭》:「经碛卤,绝大漠。」唐。王维 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國語辭典》:牛女  拼音:niú nǚ
牵牛与织女二星的合称。晋。潘岳西征赋〉:「仪景星于天汉,列牛女以双峙。」明。高濂《玉簪记》第一九出:「谁承望今宵牛女,银河咫尺间,巧一似穿针会,两下里青春浓桃艳李。」
《國語辭典》:南服  拼音:nán fú
古代王畿以外地区,依距离远近分为五服,称南方为「南服」。南朝宋。谢灵运谢封康乐侯表〉:「胙土南服,逮至臣身。」《晋书。卷六六。列传。刘弘》:「时天下大乱,弘专督江汉,威行南服。」
《漢語大詞典》:都统(都統)
(1).统领,总领。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自称柱天都部” 唐 李贤 注:“都部者,都统其众也。”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诛 吴元济 也,命公都统诸军。”《旧唐书·高骈传》:“铜盐重务,綰握约及七年;都统雄藩,幅员几於万里。”
(2).官名。武官名 晋 太元 中, 前秦 苻坚 兴兵侵 晋 ,征富家子弟二十以下者共三千馀骑,始设少年都统,为带领青年士兵之将官。 唐 代后期讨伐藩镇和镇压农民起义,设诸道行营都统,为各道出征兵的统帅; 辽 金 亦有都统、副都统之名。
(3).官名。指地区长官名号。 前秦 末,有 河西 鲜卑 大都统。是地区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官号。
(4).官名。 清 代设八旗都统,为旗的最高长官。职掌一旗的户口、生产、教养和训练等。
(5).官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 热河 、 察哈尔 、 绥远 等特别区设置都统,为地方军政长官。
《國語辭典》:江右  拼音:jiāng yòu
1.古代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
2.今称江西省为「江右」。
《漢語大詞典》:北路
(1).北方之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眷北路以兴思,看东山而怡目。”
(2).泛指北方地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炒了几个鷄蛋,烙了几张饼,大家围着糊里糊涂吃了,就算一顿。这是北路风光如此。”
(3).特指 新疆 北部地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北路屯田二十三万八千六百餘亩,南路四万九千四百餘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