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田公  拼音:tián gōng
农夫。《称谓录。卷二七。农。田公》:「朝野佥载:腊月见三白,田公笑吓吓。」也称为「田舍公」、「田舍翁」。
分類:农夫地主
《國語辭典》:老财(老財)  拼音:lǎo cái
1.极大的财富。如:「他最近发了一笔老财。」
2.俗称财主或地主。如:「他虽是位老财,却吝啬的一毛不拔。」
《國語辭典》:掌匮(掌櫃)  拼音:zhǎng guì
1.掌管商店、客栈中的事务。《文明小史》第三回:「幸亏店里一个掌匮的人极机警,自从下午风声不好,他便常在店前防备。」
2.商店、客栈中总管事务的人。《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凤梧进去了,央告钱庄上的掌匮,劝湘兰回去,明天必有下文。」
《國語辭典》:承务(承務)  拼音:chéng wù
本为隋唐及宋时承务郎之官名,后借为富豪子弟或技艺人的称呼。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五:「段承务者,医术甚精。」《喻世明言。卷一七。单符郎全州佳偶》:「乃遣人密访之,果邢知县之弟,号为四承务者。」
《國語辭典》:大老  拼音:dà lǎo
1.德高望重的老人。《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2.指某一方面负有盛誉的人。如:「一时奉为体坛大老。」
3.称资深望重的大官。《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悄悄写了十几封书子,打发人进京去遍托朝里大老。」
《國語辭典》:脱帽(脫帽)  拼音:tuō mào
1.表示降服。《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安得惶恐,走出门,脱帽抱马足降。」
2.一种行礼方式。军警人员面见长官时的脱帽礼或行鞠躬礼前需先脱帽之礼。
《國語辭典》:田租  拼音:tián zū
佃农向地主缴纳的土地租金。《管子。幼官》:「令曰:『田租,百取五。』」《汉书。卷四。文帝纪》:「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國語辭典》:田赋(田賦)  拼音:tián fù
政府对农业用地所课徵的税捐。课徵标准以土地的收益能力为准。
《漢語大詞典》:分地
亦作“ 分墬 ”。
(1).分封土地。《礼记·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晋文侯 问政於 舅犯 。 舅犯 对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
(2).分割土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二 晋 不战而分地,不耕而穫之。”
(3).遍地;随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中天起浪,分地泻波。” 宋翁卷 《晓对》诗:“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
(4).谓区分土质所宜,种植五谷。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飭农分地,人粒惟始。” 唐 王维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诗:“分地依 后稷 ,用天信 重黎 。” 赵殿成 笺注:“ 后稷 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闢土殖穀,以用养民。”
(5).分防之地。 宋 岳珂 《桯史》附录《吁天辨诬通叙》:“ 淮西俊 之分地, 赵鼎 命之,怯敌不行。迨先臣一战而捷, 俊 则耻之。”
(6).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中,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 萧队长 想知道屯子里人对头年分地的印象。”
亦作“ 分墬 ”。
(1).诸侯的封地。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 ﹞对曰:‘ 楚 兵且破, 信 ( 韩信 )、 越 ( 彭越 )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汉书·地理志下:“至 襄王 以 河内 赐 晋文公 ,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墬小。”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三年:“又封 三宝努 为 楚国公 ,以 常州路 为分地。”
(2).封建社会里,农民从封建主那里分到的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主,农民耕种分地,向封建主缴纳地租或服劳役。
《漢語大詞典》:过都(過都)
明 时豪强地主瞒田逃税的一种方法。 明 周圣楷 《张文忠公传》:“岁久滋伪,弊孔百出,有所谓飞诡者,影射者,养号者,掛虚者,过都者,受献者,久久相沿。”
《國語辭典》:老爷(老爺)  拼音:lǎo ye
1.旧时对于官绅的敬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知府道:『你的冤已雪了。』李氏道:『多谢老爷天恩!』」《负曝闲谈》第三回:「我们当老爷的都做了贼,那些平头百姓,不一个个都该做强盗么?」
2.仆人对主人的敬称。《红楼梦》第九三回:「小的本不敢说,我们老爷只是太好了,一味真心待人,反倒招出事来。」
3.妻子对丈夫的敬称。《红楼梦》第三三回:「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
4.外祖父的俗称。
5.对科举时代举人的尊称。科举时代对秀才称相公,对举人称老爷。《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漢語大詞典》:飞洒(飛灑)
(1).飘散洒落。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冰心 《最后的安息》:“只有微尘似的雨点,不住的飞洒。”
(2).特指 明 清 地主勾结官府,将田地赋税化整为零,分洒到其他农户的田地上,以逃避赋税的一种手段。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若钱粮作弊飞洒各区,则是家至户到,无不受其荼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谋同飞洒,不令主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六章:“不知啥时候起就将别人的八分地钱粮飞洒到这三亩地上。”
《國語辭典》:庄田(莊田)  拼音:zhuāng tián
大地主租田给佃户耕种,并设庄来管理的田地。《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官健有庄田户籍者,仰州县放免差役。」
《國語辭典》:佃户(佃戶)  拼音:diàn hù
租借他人土地耕种,按期纳租的农家。《新五代史。卷六六。十国世家。楚》:「至则营居以老,岁时衣青裙押佃户送租入城。」《儒林外史》第四回:「僧官忙回过头来看时,是佃户何美之。」
《漢語大詞典》:浮客
(1).谓四处漂泊的人。 南朝 宋 鲍照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旅雁方南过,浮客未西归。” 唐 张继 《晚次淮阳》诗:“浮客了无定,萍流 淮 海 间。” 唐 皇甫冉 《送萧处士》诗:“长 河 隔旅梦,浮客伴孤云。”
(2).指寄居在地主庄园里的外地佃农。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八:“詔天下营田务,只许耕无主荒田,及召浮客,不得留占属县编户。” 宋 苏洵 《田制》:“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僕。”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 代地主的庄田,更加普遍地发展,大地主在庄上建房居住,形成庄院。所谓‘浮客’的佃户,寄住在地主的庄上。”
《國語辭典》:乡户(鄉戶)  拼音:xiāng hù
1.乡里的户数。《晋书。卷二四。职官志》:「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以上,置史、佐各一人。」
2.本乡百姓。
3.宋代称一乡中有恒产者为「乡户」。《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役人必用乡户,为其有常产则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