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重阴(重陰)  拼音:chóng yīn
1.浓厚的阴气。《文选。成公绥。啸赋》:「济洪灾于炎旱,反亢阳于重阴。」
2.地下阴暗的地方。《文选。张衡。思玄赋》:「经重阴乎寂漠兮,慜坟羊之深潜。」
3.层层的阴影。《文选。曹植。应诏诗》:「爰有樛木,重阴匪息。」《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二》:「山岗有馀映,岩阿增重阴。」
《漢語大詞典》:土中
(1).四方的中心地区。书·召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 孔 传:“言王今来居 洛邑 ,继天为治,躬自服行教化於地势正中。” 孙星衍 疏:“土中谓王城于天下为中也。”汉书·礼乐志:“ 世祖 受命中兴,拨乱反正,改定京师于土中。” 颜师古 注:“谓都 洛阳 。” 晋 潘岳 《西征赋》:“考土中于斯邑,成建都而营筑。”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夫九州之地, 洛阳 为土中,风雨之所交也。” 清 钱谦益 《河南河南府知府郭中宁授中宪大夫制》:“ 河南 故称土中,乃作 雒 。”
(2).地下。晋书·庾亮传:“ 亮 将葬, 何充 会之,叹曰:‘埋玉树於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漢語大詞典》:幽壤
犹地下;九泉之下。晋书·礼志上:“若埋之幽壤,於情理未必咸尽。” 唐 元稹 《谕宝》诗:“鏌鋣无人淬,两刃幽壤铁。” 清 钮琇 《〈觚賸〉自序》:“苟非阐此嘉名,谁復求之幽壤。”
分類:地下九泉
《漢語大詞典》:沈阴(沈陰)
亦作“沉阴”。
(1).谓积云久阴。礼记·月令:“﹝季春之月﹞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蚤降,兵革并起。” 蔡邕 《月令章句》:“阴者,密云也;沉者,云之重也。”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加以涉旬日,迫季秋,天光沉阴,左右无色。” 宋 王安石 《酬微之梅暑新句》诗:“当此沉阴无白日,岂知炎旱有彤云?”明史·刘大夏传:“ 南京 、 凤阳 大风拔树, 河南 、 湖广 大水,京师苦雨沉阴。”
(2).阴暗;阴沉。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地下沉阴兮受气匪和,太阳不周兮殖物匪嘉。”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诗:“濩落因寒甚,沉阴与病偕。”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五:“沉阴多肃杀,摧气摇松柏。”
(3).借指黑暗统治。 郭沫若 《蜩螗集·北上纪行》诗:“两番罹浩劫,一旦扫沉阴。”
(4).指地下。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託沉阴以壙久兮,惜蕃华之未央。” 颜师古 注:“沉阴,言在地下也。”
《漢語大詞典》:壤末
犹地下。 南朝 宋 谢庄 《孝武宣贵妃诔》:“销神躬於壤末,散灵魄於天潯。”
分類:地下
《漢語大詞典》:潜壤(潛壤)
地下;深土。南史·宋纪上·武帝:“ 汉中成固县 汉水 崖际有异声如雷,俄顷岸崩,有铜钟十二,出於潜壤。”
分類:地下
《國語辭典》:长夜(長夜)  拼音:cháng yè
1.漫长难挨的夜晚。《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2.人死葬于地下,不复见天日,故亦称埋葬为「长夜」。《左传。襄公十二年》:「春秋窀穸之事」句下晋。杜预。注:「窀,厚也。穸,夜也。厚夜,犹长夜。春秋,谓祭祀。长夜,谓葬埋。」《文选。曹植。三良诗》:「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复还。」
3.比喻漫长的黑暗时代。如:「长夜漫漫,人心惶惶,动乱何时了?」
《國語辭典》:永夜  拼音:yǒng yè
长夜。《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徐干诗》:「行觞奏悲歌,永夜系白日。」
《國語辭典》:水仙  拼音:shuǐ xiān
植物名。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鳞茎略卵状,外皮黑色,下端有白色须根。叶丛生,狭长线状,质厚,带白绿色。冬末春初时开花,花茎自叶丛抽出,每梗著花三至五朵,花色白,具黄色副花冠,有香味。常生长于暖地河边,或栽培于庭园。也称为「凌波仙子」、「金盏银台」。
《國語辭典》:黄泉(黃泉)  拼音:huáng quán
称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一说为古代认为天地玄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为「黄泉」;一说为我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泉水因黄土而变黄,故称为「黄泉」。《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國語辭典》:九泉  拼音:jiǔ quán
人死后鬼魂所住的地下。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三国演义》第四○回:「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
《國語辭典》:泉水  拼音:quán shuǐ
1.从地下涌出的水。《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山上泉水不敷,人马枯渴。」
2.《诗经。邶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泉水,卫女思归也。」或以为是卫女嫁于他国,而送其娣侄归省于卫之诗。首章二句为:「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漢語大詞典》:宝藏(寶藏)
珍藏。史记·龟策列传:“至 周室 之卜官,常宝藏蓍龟。”礼记·曲礼下“在府言府” 汉 郑玄 注:“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朱子语类卷二十:“常人褊迫,但闻得些善言,写得些文字,便自宝藏之以为己物,皆他人所不得知者。” 清 何焯 《〈菰中随笔〉序》:“如此细书者,不知能宝藏否?若随付之鼠齿虫穿,不惟有负於先生,而亦重生民之不幸矣。”
分類:宝藏珍藏
《國語辭典》:埋没(埋沒)  拼音:mái mò
1.埋藏,埋在地下。唐。杜甫兵车行〉:「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宋。王安石 破冢诗二首之一:「埋没残碑草自春,旋风时出地中尘。」
2.比喻才能无法施展,隐而不彰。《三国演义》第五回:「瓒叹曰:『如此可谓埋没英雄。』」《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况是同郡儒门,岂可埋没于此?」
《國語辭典》:入地  拼音:rù dì
1.低陷于地面。《续汉书志。第七。祭祀志上》:「距石下皆有石跗,入地四尺。」明。周祈《名义考。卷四。地部。阳沟》:「阴沟水入地潜行,阳沟水出地显行。」
2.人死后埋于地下,故称人死亡为「入地」。《后汉书。卷六二。荀韩钟陈列传。韩韶》:「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宋。陆游 跋傅给事帖:「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
《國語辭典》:入土  拼音:rù tǔ
1.埋葬。如:「入土为安」。《醒世恒言。卷一○。刘小官雌雄兄弟》:「小厮双膝跪下哭告道:『儿不幸,前年丧母,未能入土。』」
2.将苗或他物插于土中。宋。方夔〈田家四则。耘〉诗:「良苗已入土,田閒水沄沄。」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十一。农器。图谱一》:「长镵,踏田器也。……柄长三尺馀,后偃而曲,上有横木如拐,以两手按之,用足踏其镵柄后跟,其锋入土,乃捩柄以起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