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5,分3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圣人
圣慈
圣贤
圣主
圣旨
圣明
圣朝
圣恩
圣德
奉圣
圣心
圣意
先圣
列圣
圣君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漢語大詞典》:中圣人(中聖人)
酒醉的隐语。三国志·魏志·徐邈传:“ 魏国 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 邈 私饮至於沉醉。校事 赵达 问以曹事, 邈 曰:‘中圣人。’ 达 白之 太祖 , 太祖 甚怒。度 辽 将军 鲜于辅 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 唐 陆龟蒙 《添酒中六咏》之五:“尝作酒家语,自言中圣人。”
分類:酒醉
《漢語大詞典》:圣慈(聖慈)
圣明慈祥。旧时对皇帝或皇太后的谀称。《后汉书·孔融传》:“臣愚以为诸在冲齓,圣慈哀悼,礼同成人,加以号謚者,宜称上恩,祭祀礼毕,而后絶之。”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之六:“造化膺神契,阳和沃圣慈。” 宋 岳飞 《奏乞会诸帅破敌状》:“欲乞圣慈令臣提军前去会合诸帅,同共掩击,兵力既合,必大成功。” 明 徐渭 《五色鹦鹉黄鹦鹉并是圣母所训各赋》之二:“侍儿不用抛红豆,自有佳音慰圣慈。”
《國語辭典》:圣贤(聖賢)  拼音:shèng xián
1.圣人与贤人。南朝宋。颜延之〈北使洛〉诗:「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三国演义》第八六回:「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
2.神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坛中有一重菩萨,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刚围著,圣贤比肩,环绕甚严。」也作「贤圣」。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國語辭典》:圣主(聖主)  拼音:shèng zhǔ
1.对圣明君主的尊称。汉。杨恽〈报孙会宗书〉:「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
2.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号。
《國語辭典》:圣旨(聖旨)  拼音:shèng zhǐ
古时对天子诏命的专称。唐。杜甫〈江陵望幸〉诗:「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平少保得了圣旨,星飞出京,到了松藩驻劄。」
《國語辭典》:圣明(聖明)  拼音:shèng míng
1.德慧术智超越凡人之士。古代多为臣子颂扬君主的话。《文选。李康。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后亦用来称赞奉承他人。《红楼梦》第五一回:「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
2.天子。元。萨都刺〈敕赐恩荣宴〉诗:「小臣涓滴皆君泽,惟有丹心答圣明。」
《國語辭典》:圣人(聖人)  拼音:shèng rén
1.有完美品德的人,如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
2.专称孔子。《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有之一体。」《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3.古时对天子的敬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4.清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5.佛教称见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对轮回中的凡夫而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三:「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阴,如梦、如响、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无相尸罗波罗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杂、不著,圣人所赞。」
《國語辭典》:圣朝(聖朝)  拼音:shèng cháo
古时对当代王朝的尊称。《文选。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漢語大詞典》:圣恩(聖恩)
(1).帝王的恩宠。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诚以天网不可重罹,圣恩难可再恃。”后汉书·明帝纪:“圣恩遗戒,顾重天下,以元元为首。” 唐 王昌龄 《驾幸河东》诗:“开 唐 天业盛,入 沛 圣恩浓。” 元 关汉卿 《谢天香》楔子:“今谢圣恩,加老夫 开封 府尹之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东纪事诗》:“防闲有策凭谁尽,调遣无才负圣恩。”
(2).用于神佛之类。《西游记》第五八回:“那 观音 在旁听説,即合掌谢了圣恩,领 悟空 輒驾云而去。”
《漢語大詞典》:圣德(聖德)
亦作“ 圣惪 ”。 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也用以称帝德。史记·五帝本纪:“ 昌意 娶 蜀山氏 女,曰 昌僕 ,生 高阳 , 高阳 有圣惪焉。”后汉书·李固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 唐 杜甫 《哀王孙》诗:“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 ,是 周文王 少子,有圣德,辅其兄 武王 伐 商 ,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清史稿·礼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羣臣欢忭,礼当庆贺。”
《分类字锦》:奉圣(奉圣)
中华古今注汉高祖令宫人梳奉圣髻
分类:
《國語辭典》:圣心(聖心)  拼音:shèng xīn
1.德智完备的仁心。《后汉书。卷二六。韦彪传》:「勿妄迁徙,惟留圣心。」
2.天子的美意。《文选。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
《漢語大詞典》:圣意(聖意)
(1).圣人及其经典的意旨。后汉书·徐防传:“ 防 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
(2).帝王的旨意。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钦若 曰:臣得以圣意喻 旦 ,宜无不可。”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臣奉旨集客,而 良祐 不至,是违圣意也。”《花月痕》第四六回:“还是 明经略 到京,慢慢的回转圣意,方得归结,救活了多少人。”
(3).谓神灵的启示。《汉书·儿宽传》:“六律五声,幽赞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为万世则。”
《國語辭典》:先圣(先聖)  拼音:xiān shèng
1.古代的圣人。《文选。班固。答宾戏》:「皆及时君之门闱,究先圣之壶奥。」
2.尊称能制作礼法制度以教后世者。后汉崇儒,立学必庙祀孔子,魏正始至隋大业间皆尊孔子为先圣。唐初曾改尊周公为先圣,配以孔子,后复升孔子为罢周公。
《國語辭典》:列圣(列聖)  拼音:liè shèng
历代的帝王或圣人贤士。晋。左思〈魏都赋〉:「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遗尘。」《三国演义》第六回:「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
分類:帝王圣人
《漢語大詞典》:圣君(聖君)
(1).犹圣主。管子·任法:“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説,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荀子·臣道:“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諫争。”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唐 李绅 《上党奏庆云见》诗:“五色传嘉瑞,千龄表圣君。” 明 刘基 《春兴·又用韵答严上人》:“圣君宵旰惟恭己,早晚阳和斡化机。”
(2).对德才高超者的尊称。墨子·尚贤中:“传曰: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晋书·良吏传·曹摅:“狱有死囚,岁夕, 攄 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 攄 悉开狱出之,尅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 攄 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