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衣裳 拼音:yī shang
古时上衣称衣,下裙称裳,故衣服合称为「衣裳」。《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红楼梦》第三五回:「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
《國語辭典》:中国(中國) 拼音:zhōng guó
1.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公羊传。昭公二十三年》:「曷为以诈战之辞言之,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2.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3.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2.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3.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國語辭典》:灵光(靈光) 拼音:líng guāng
1.神奇的光辉,指朝廷的恩泽。《汉书。卷四九。晁错传》:「德泽满天下,灵光施四海。」《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2.生命光辉,指人类本有的佛性。《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灵光独耀,回脱根尘。」《西游记》第二○回:「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3.有效。如:「时代不同了,你那套做生意的理论已经不灵光了。」
2.生命光辉,指人类本有的佛性。《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灵光独耀,回脱根尘。」《西游记》第二○回:「那长老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3.有效。如:「时代不同了,你那套做生意的理论已经不灵光了。」
《漢語大詞典》:灵迹(靈蹟)
亦作“ 灵跡 ”。亦作“ 灵蹟 ”。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臣以祥纬杂沓,星烛波运。斯乃灵迹深覃,睿衷夐感。理应写顺,祗无涵祕。”
(2).神明的功绩。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泽歌·昭夏》:“敢以敬恭,陈之玉帛。德包含养,功藏灵迹。”
(3).神灵的遗迹;圣贤的事迹。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瑶水 闻遗歌,玉杯竟空言。灵跡成蔓草,徒悲千载魂。”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际世不辰,灵蹟多淹。”
(4).引申为奇迹。 沙汀 《记贺龙》二七:“ 贺龙 同志回到屋里,依旧带着那种因为感到夸耀而来的愉快,而且仿佛谈说一种灵迹。”
(5).神明显灵的事迹。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武员唐突河神》:“噫!宇宙间灵迹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卤,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罚,乃著异於俄顷之间,以示薄惩,神顾可慢乎哉?”
(6).谓墨宝。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奈何灵蹟久閟藏,荒竹满野啼猩猩。”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臣以祥纬杂沓,星烛波运。斯乃灵迹深覃,睿衷夐感。理应写顺,祗无涵祕。”
(2).神明的功绩。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泽歌·昭夏》:“敢以敬恭,陈之玉帛。德包含养,功藏灵迹。”
(3).神灵的遗迹;圣贤的事迹。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瑶水 闻遗歌,玉杯竟空言。灵跡成蔓草,徒悲千载魂。”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际世不辰,灵蹟多淹。”
(4).引申为奇迹。 沙汀 《记贺龙》二七:“ 贺龙 同志回到屋里,依旧带着那种因为感到夸耀而来的愉快,而且仿佛谈说一种灵迹。”
(5).神明显灵的事迹。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武员唐突河神》:“噫!宇宙间灵迹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卤,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罚,乃著异於俄顷之间,以示薄惩,神顾可慢乎哉?”
(6).谓墨宝。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奈何灵蹟久閟藏,荒竹满野啼猩猩。”
《漢語大詞典》:灵苗(靈苗)
(1).指传说中的仙草。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神芝发其异色,灵苗擢其嘉颖。” 宋 陆游 《有客》诗:“灵苗生絶壁,光景中夜发,劚根食之尽,倏尔换金骨。” 明杨珽《龙膏记·买卜》:“云竇采灵苗,月府舂霞髓,他不比那寻常草根木蕊。”
(2).指珍奇美观的植物。 唐 路德延 《芭蕉》诗:“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 元 刘诜 《石菖蒲》诗:“盆池有灵苗,石罅忘偪仄。”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恐毒草之损灵苗,芟夷务尽。”
(3).圣贤的后裔。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夫子姓 孔 氏,讳 邱 字 仲尼 , 鲁国 邹 人也。帝 天乙 之灵苗。” 天乙 , 成汤 。
(4).比喻反应最灵敏的部位。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
(2).指珍奇美观的植物。 唐 路德延 《芭蕉》诗:“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 元 刘诜 《石菖蒲》诗:“盆池有灵苗,石罅忘偪仄。”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恐毒草之损灵苗,芟夷务尽。”
(3).圣贤的后裔。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夫子姓 孔 氏,讳 邱 字 仲尼 , 鲁国 邹 人也。帝 天乙 之灵苗。” 天乙 , 成汤 。
(4).比喻反应最灵敏的部位。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
《漢語大詞典》:玄晏
(1).指古代圣贤的礼教。《文选·陆机〈演连珠〉》:“玄晏之风恒存,动神之化已灭。” 李善 注:“ 曹植 《魏德论》:玄晏之化,丰洽之政。” 吕延济 注:“玄晏,礼教也。”
(2). 晋 皇甫谧 沈静寡欲,有高尚之志,隐居不仕,自号 玄晏先生 。后因以“玄晏先生”泛指高人雅士或山林隐逸。 唐 钱起 《过曹钧隐居》诗:“谁当举 玄晏 ,不使作良臣。” 清 曹寅 《题朱赤霞画对牛弹琴图》诗:“柳风飂飂白石磢, 玄晏先生 驰玄赏。” 皇甫谧 曾为 晋 左思 《三都赋》作序, 左 赋为世所重,因亦用为待人题品诗文的典实。 清 沈自南 《春暮钱牧斋宗伯过访》诗:“拟得《三都》待题品,当年 玄晏 最风流。” 清 周亮工 《旅壁步王西樵韵》:“《三都》岂必烦 玄晏 , 五岳 无心待 向平 。”
(2). 晋 皇甫谧 沈静寡欲,有高尚之志,隐居不仕,自号 玄晏先生 。后因以“玄晏先生”泛指高人雅士或山林隐逸。 唐 钱起 《过曹钧隐居》诗:“谁当举 玄晏 ,不使作良臣。” 清 曹寅 《题朱赤霞画对牛弹琴图》诗:“柳风飂飂白石磢, 玄晏先生 驰玄赏。” 皇甫谧 曾为 晋 左思 《三都赋》作序, 左 赋为世所重,因亦用为待人题品诗文的典实。 清 沈自南 《春暮钱牧斋宗伯过访》诗:“拟得《三都》待题品,当年 玄晏 最风流。” 清 周亮工 《旅壁步王西樵韵》:“《三都》岂必烦 玄晏 , 五岳 无心待 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