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窟穴  拼音:kū xuè
1.洞穴。《韩非子。说疑》:「或伏死于窟穴,或槁死于草木。」
2.敌军或盗贼藏匿的根据地。《晋书。卷七一。王鉴传》:「六军既赡,战士思奋,尔乃乘隙骋奇,扰其窟穴。」《新唐书。卷一四六。李栖筠传》:「会前刺史继死,咸言牙城有物怪,不敢居。吉甫命菑除其署以视事,吏由是安。诛破奸盗窟穴,治称流闻。」
《國語辭典》:瓯脱(甌脫)  拼音:ōu tuō
立于边界的土堡岗哨。《史记。卷一一○。匈奴传》:「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馀里,各居其边为瓯脱。」唐。张守节。正义:「境上斥候之室为瓯脱也。」也作「区脱」。
《漢語大詞典》:五室
古人明堂内设置的木室、火室、金室、水室、土室。周礼·考工记·匠人:“五室三四步,四三尺。” 郑玄 注:“堂上为五室,象五行也。三四步,室方也;四三尺,以益广也。木室於东北,火室於东南,金室於西南,水室於西北,其方皆三步,其广益之以三尺。土室於中央,方四步,其广益之以四尺。此五室居堂,南北六丈,东西七丈。”旧唐书·礼仪志二:“太常博士 柳宣 依 郑玄 义,以为明堂之制,当为五室。”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八月﹞庚午,皇太子具卤簿謁太庙五室。”参见“ 明堂 ”。
《國語辭典》:明堂  拼音:míng táng
1.古代天子举行大典的地方。《礼记。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文选。曹植。七启》:「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也作「翼室」。
2.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3.堪舆家称墓前聚水的地方。
4.墓前的祭台。《后汉书。卷八一。范冉传》:「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唐。章怀太子。注:「此言明堂,亦神明之堂,谓圹中也。」
《漢語大詞典》:陶穴
(1).古代凿地而成的土室。《诗·大雅·緜》:“ 古公亶父 ,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毛 传:“陶其壤而穴之。” 郑玄 笺:“凿地曰穴,皆如陶然。” 高亨 注:“向下掏的洞叫做穴,即地洞。”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 晋 伏滔 《北征记》:“ 皇天坞 北,古时陶穴。 晋 时有人逐狐入穴,行十里许,得书二千餘卷。” 清 孙枝蔚 《避乱杂述》诗之一:“夜行昼仍伏,陶穴暂可处。不道腹中饥,但言行路苦。”
(2).指墓穴。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六:“依山作陶穴,掩此暴骨横。” 宋 苏轼 《徐州祭枯骨文》:“暴骨累累,见之酸辛,为卜广宅,陶穴宽温,相从归安,各反其真。”
分類:墓穴土室
《漢語大詞典》:壤室
土室,土屋。孔丛子·论书:“退而穷居 河 济 之间,深山之中,作壤室,编蓬户,常於此弹琴以歌先王之道。”
分類:土室
《漢語大詞典》:欧脱(歐脱)
匈奴语。即瓯脱。欧,通“ 甌 ”。 匈奴 筑以守边的土室。亦借指 匈奴 。 唐 李邕 《逸人窦居士神道碑》:“欧脱连头而受诛,穷庐屈膝而请命。”参见“ 甌脱 ”。
《國語辭典》:瓯脱(甌脫)  拼音:ōu tuō
立于边界的土堡岗哨。《史记。卷一一○。匈奴传》:「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馀里,各居其边为瓯脱。」唐。张守节。正义:「境上斥候之室为瓯脱也。」也作「区脱」。
《漢語大詞典》:堲居
谓筑土室而居。 清 龚自珍 《捕蜮》:“ 龚自珍 既庐墓堲居,於彼郊野,魂飞飞以朝征,魄悽悽而夕处。”
分類:筑土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