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勾中
即彀中。圈套。 元 关汉卿 《单鞭夺槊》第三折:“若不是 敬德 来的早呵,险些儿落入他勾中。”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他两个数次寻我的不是,则怕久后落在他勾中,你则是早些来救我。”参见“ 彀中 ”。
分類:彀中圈套
《國語辭典》:彀中  拼音:gòu zhōng
1.弓箭所射及的范围。《庄子。德充符》:「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2.比喻牢笼、圈套。如:「歹徒已入我彀中,谅他插翅也难飞。」
《國語辭典》:赌局(賭局)  拼音:dǔ jú
赌博的集会或场所。《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有一年有几个本地的无赖子,开了一个赌局,竟打算哄骗人。」
《國語辭典》:迷魂阵(迷魂陣)  拼音:mí hún zhèn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陷阱。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怎待咱好姻缘,生折做断头香,休想道泼烟花再打入迷魂阵。」《镜花缘》第九○回:「小春道:『……自从「戍鼓连宵振」一连几十句,闹的糊里糊涂,只怕还是迷魂阵哩。』融春道:『上文明明说著妖氛幻境,如何不是迷魂阵?』」
《國語辭典》:诳子(誑子)  拼音:kuáng zi
骗子。《荡寇志》第三六回:「小人叫苦道:『你著了诳子也!那个冒我的戮记来的?』」
分類:欺骗圈套
《漢語大詞典》:路阱
设置在路上的陷坑。比喻害人的圈套。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论乐府:“乃艺林之根蟊,学人之路阱矣。”
《國語辭典》:上套  拼音:shàng tào
陷入圈套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前两天找出一个人来,与子森有点相像的,瞒著子森,去骗他上套。」
分類:圈套上当
《國語辭典》:绊翻(絆翻)  拼音:bàn fān
走路时,脚因受阻碍而倾跌。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行程则宜疾不宜晚,休想我著那别人绊翻,不用追求相趁赶。」
《國語辭典》:局赌(局賭)  拼音:jú dǔ
做成圈套骗人钱财的赌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那夥閒汉,又领了好些王孙贵戚,好赌博的,牵来局赌。」
《國語辭典》:局骗(局騙)  拼音:jú piàn
做个圈套骗人财物。《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夥赌中光棍,惯一结了一班党与,局骗少年子弟。」
分類:圈套行骗
《國語辭典》:机扣(機扣)  拼音:jī kòu
机关、陷阱。《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柳解元使了计策,周月仙中了机扣。」也作「机彀」。
分類:机关圈套
《國語辭典》:劳笼(勞籠)  拼音:láo lóng
1.关鸟兽动物的器具。也作「牢笼」。
2.引申为包罗、涵盖。《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三出》:「苦天天!几年来劳笼著万千,寻思自埋冤。」也作「牢笼」。
3.陷入圈套。《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出》:「暗去梅香首级,潜奔它处,夫主劳笼。陷兄弟必贵,盆吊死郊中。」
《漢語大詞典》:妆局(妝局)
设好骗人的圈套。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咳,我几曾妆局骗你,是你把衣裳与他。”
分類:骗人圈套
《漢語大詞典》:诈局(詐局)
骗局,骗人的圈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然亦止虑有诈局,俟怜而纳之,即有尾其后以挟诈者,不虞其为盗也。”
《國語辭典》:仙人跳  拼音:xiān rén tiào
以色诱为主要手段的诈财圈套。过去多由一男一女串通,当被害者受女方色诱,陷入圈套时,男方即出面指控二人通奸,藉机强行勒索钱财。《九尾龟》第二○回:「当下秋谷暗恨王云生、李双林做得好事,竟顽起仙人跳的勾当来。」今泛指加害人色诱被害人入圈套,随后加以强行勒索。也称为「扎火囤」。
《国语辞典》:钩索罗织(钩索罗织)  拼音:gōu suǒ luó zhī
罗织,设下圈套陷人入罪。钩索罗织比喻设计陷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