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圈儿(圈儿)  拼音:quàn ér
周围有东西围挡起来的地方。如:「城圈儿」。
《国语辞典》:罗圈儿架(罗圈儿架)  拼音:luó quān ér jià
辗转牵连的争吵。如:「这种前因后果夹缠不清的罗圈儿架,处理时要格外小心谨慎。」
《国语辞典》:城圈儿(城圈儿)  拼音:chéng quàn ér
城墙围绕著城市,好像一个圈儿。如:「咱们住在城圈儿里的人生活比较方便。」
《国语辞典》:锅圈儿(锅圈儿)  拼音:guō quān ér
1.枕垫在锅底,可使锅子稳立的圈形物体。
2.一种古代小孩子所留的发式,头顶部分剔去,只留四周的头发。
《国语辞典》:杆圈儿(杆圈儿)  拼音:gān quān ér
古代男人用来束头巾的檀木圈子。《金瓶梅》第二回:「头上戴著缨子帽儿,金玲珑簪儿,金井玉栏杆圈儿。」
《国语辞典》:瓮圈儿(瓮圈儿)  拼音:wèng quàn ér
大城外的小城围,遮拥于城门之外。也称为「瓮城」。
《國語辭典》:出圈儿(出圈兒)  拼音:chū quān ér
比喻超出允许的范围、限度。如:「办事可以灵活一点,但不可以出圈儿。」
《漢語大詞典》:焦圈儿(焦圈兒)
一种油炸的面食。环形,多用做早点。
《国语辞典》:罗圈儿揖(罗圈儿揖)  拼音:luó quān ér yī
旋转身体以连续动作向周围诸人行作揖礼。如:「他向前一步,和大家打了一罗圈儿揖。」
《漢語大詞典》:柳圈
我国传统风俗,清明节用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谓可去毒避邪。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忠志:“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蠆毒。” 宋 张炎 《庆春宫》词序:“都下寒食,游人甚盛,水边花外,多丽环集,各以柳圈祓禊而去,亦 京洛 旧事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我老汉姓 柳 ,飘零半世,最怕的是‘柳’字。今日清明佳节,偏把箇柳圈儿套住我老狗头。”
《漢語大詞典》:走转(走轉)
逃转;返回。《杨家府演义》第七回:“俱行了一程,遥闻前面军马鼓炮之声,如风雷迅烈一般,吓得五国国王尽皆走转,復聚於 万春谷 口。”
转;转圈儿。 明 冯梦龙 山歌·隔:“结识私情隔条浜,湾湾走转两三更。”《九尾龟》第六回:“ 幼惲 又不便只管催逼,只急得团团走转。”
《漢語大詞典》:踅磨
转圈儿。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你这些小儿每街上闹鑊鐸,则愿的碾得娘没一箇,赶着我后巷前街打踅磨。”
分類:转圈圈儿
《漢語大詞典》:画圈(畫圈)
在文件上画个圈儿,表示已经过目。《红旗》1982年第11期:“如果我们继续满足于无休止的集体议论,沉湎于浩如烟海的文件,旷日持久地挨着个儿画圈……那是不堪设想的。”《十月》1981年第5期:“形式还要走,他 胡浩 甚至要在这虚应故事的文件上画圈。”
《国语辞典》:拘儿(拘儿)  拼音:jū ér
穿牛鼻的圈儿。《西游记》第五二回:「至今留下个拴牛鼻的拘儿。」
分类:牛鼻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