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80,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李守贞( 鲁国公 )
安审晖(字 明远 鲁国公 静 )
释德韶( 德韶 陈 世称 天台国师 字 惠舟 )
王延彬( 开国伯 )
王晏(字 镇时 滕国公、赵国公、韩国公 )
李昊(字 穹佐 赵国公 )
卢文进(字 大用、国用 )
石敬瑭(别称 后晋高祖、五代后晋高祖 石 敬瑭 赵国公 庙号 高祖 )
薛怀让( 杞国公 )
耶律娄国(字 勉辛 )
郭琼(字 国华 )
史懿(字 继美 邠国公 )
安彦威(字 国俊 )
张昭(字 潜夫 名 昭远 舒国公、陈国公、郑国公 改 别称 逍遥先生 )
其它辞典(续上)
卢质(字 子徵 文忠 开国公 )李守贞( 鲁国公 )
安审晖(字 明远 鲁国公 静 )
释德韶( 德韶 陈 世称 天台国师 字 惠舟 )
王延彬( 开国伯 )
王晏(字 镇时 滕国公、赵国公、韩国公 )
李昊(字 穹佐 赵国公 )
卢文进(字 大用、国用 )
石敬瑭(别称 后晋高祖、五代后晋高祖 石 敬瑭 赵国公 庙号 高祖 )
薛怀让( 杞国公 )
耶律娄国(字 勉辛 )
郭琼(字 国华 )
史懿(字 继美 邠国公 )
安彦威(字 国俊 )
张昭(字 潜夫 名 昭远 舒国公、陈国公、郑国公 改 别称 逍遥先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河南人,字子徵。幼聪慧善属文。唐末为秘书郎。后游太原,晋王李克用以为河东节度掌书记。与张承业等定议立庄宗为嗣。庄宗即位,欲以质为相,质性疏逸,不欲任责,因固辞不受。拜太原尹、北京留守,迁户部尚书、翰林学士。后晋高祖入立,以疾分司西京,拜太子太保。卒谥文忠。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一
质字子徵。河南人。仕唐为芮城令。天祐三年。李克用承制授检校兵部郎中。庄宗之立。有翊赞功。累擢户部尚书知制诰。充翰林学士承旨。同光元年从平梁。迁兵部尚书。赐论思匡佐功臣。天成元年授特进检校司空同州节度使。明年改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就加检校司徒。三年入拜兵部尚书。四年进封开国公。长兴二年授检校太保河阳节度使。入为右仆射。应顺初迁检校太傅。正拜河南尹。改太子少师。清泰末复为右仆射。晋祖入立。以疾分司洛阳。少帝嗣位。拜太子太保。天福七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 【介绍】: 五代时河阳人。石敬瑭镇河阳,以为客将。敬瑭即位建后晋,拜客省使。累官同平章事。后降契丹,为司徒。刘知远入京师建后汉,守贞来朝,拜太保、河中节度使。未几,知远卒,守贞以为后汉新建,隐帝初立,天下易图,遂反。兵败,自焚死。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
守贞。河阳人。晋天福中累迁宣徽使。少帝即位。授滑州节度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侍卫都虞侯。开运元年授兖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二年。契丹南下。以为北面行营都监。还为侍卫副都指挥使。移镇宋州。代高行周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移镇郓州。契丹寇边。以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军败降契丹。授司徒依前郓州节度使。从契丹至汴。寻归本镇。汉祖入立。授太保。封鲁国公。移镇河中。乾祐二年以叛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952 【介绍】: 五代时沙陀部人,字明远。安审琦兄。起家自长直军使。从后唐庄宗征讨,以功授汝州防御使。入后晋,官至邢州节度使。后周太祖时,以太子太师致仕,封鲁国公。卒谥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972 【介绍】: 五代宋初僧。处州缙云人,俗姓陈。幼出家于本郡,年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戒。后唐庄宗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后谒静慧禅师文益,于是大悟。至天台山,见智顗遗迹,恍如旧居,建寺院道场,大兴法道,归依者众。吴越钱俶嗣位,迎至杭州,尊为国师。有《传灯录》。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91-972) 俗姓陈,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17岁出家,次年受戒于信州开元寺。后唐同光间曾历参投子大同、龙牙居遁等,终嗣法眼文益。归住天台山白沙道场。台州刺史钱弘俶曾从其问道。后汉隐帝乾祐元年(948)钱弘俶即吴越王位后,尊之为国师。世称天台国师。从其学者甚众,以永明延寿最为有名。《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后书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宋诗
释德韶(八九○~九七一),俗姓陈,字惠舟(《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一说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宋高僧传》卷一三)。住天台山,称德韶国师。后汉乾祐元年(九四八),吴越忠懿王钱俶即位,延请德韶,申弟子之礼。宋太祖开宝四年卒,一说五年卒(同上书),年八十二。《景德传灯录》卷二五有传。今录偈、颂各一首。禅林僧宝传·卷第七
天台国师名德韶。处州龙泉人。生陈氏。母叶。梦白光触体。觉而娠。生而杰异。年十五。有梵僧见之。拊其背曰。汝当出家。尘中无置汝所也。乃往依龙归寺剃发。十八诣信州开元寺受满分戒。后唐同光中。谒舒州投子庵主不契。造龙牙遁禅师问。雄雄之尊。因什么亲近不得。遁曰。如火与火。曰忽遇水来。又作么生。遁曰。汝不会我语。又问。天不盖。地不载。此理如何。遁曰。合如是。韶惘然。固要为说。遁曰。道者汝向后自会去。时疏山有矮师叔者。精峭号能齧镞机。韶问。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矮曰。左搓芒绳缚鬼子。曰不落古今请师说。矮曰不说。曰为什么不说。矮曰。个中不辨有无。韶曰师今善说。矮骇之。久而辞去。所至少留。见知识五十四人。括磨搜剥。穷极隐秘。不知端倪。心志俱疲。至曹山。但随众而已。无所咨参。有僧问。法眼禅师曰。十二时中。如何得顿息万缘去。法眼曰。空与汝为缘耶。色与汝为缘耶。言空为缘。则空本无缘。言色为缘则色心不二。日用果何物为汝缘乎。韶闻悚然异之。又有问者曰。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法眼曰。是曹源一滴水。于是韶大悟于座下。平生凝滞。涣若冰释。感涕沾衣。法眼曰。汝当大宏吾宗。行矣。无自滞于是。游天台。观智顗禅师遗踪。如故居。眷然有终焉之心。初寓止白沙时。吴越忠懿王。以国子刺台州。雅闻韶名。遣使迎之。申弟子之礼。日夕问道。韶曰。他日为霸主。无忘佛恩。汉乾祐元年戊申。王嗣国位。遣使迎至尊。事之以为国师焉。韶说法简而要。拨去枝叶。曰古圣方便。犹如河沙。六祖曰。非风幡动。仁者心动。是为无上心印。至妙法门。我辈称祖师门下士。何以解之。若言风幡不动。汝心妄动。若言不拨风幡。就风幡处通取。若言风幡动处。是什么。若言附物明心不须认物。若言色即是空。若言非风幡动。应须妙会。与祖师意旨了没交涉。既非种种解会。合如何知悉。若真见去。何法门不明。虽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洞了。或问如何是古佛心。答曰此问不弱。又问亡僧迁化。向何处去。曰终不向汝道。曰为什么不道。曰恐汝不会。问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化生于莲花之上。为父母说法。未审如何是太子身。曰大家见。上座问。故每曰。大凡言句。应须绝渗漏乃可。僧随问。如何是绝渗漏句。曰汝口似鼻孔。又曰。眼中无色识。色中无眼识。眼识二俱空。何能令见色。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己体。若不能自见。云何见馀物。古圣方便。皆为说破。若于此明得寂静法。不寂静法也收尽。明得远离法。不远离法亦收尽。未来现在。亦无遗馀。名一法界。何有遮障。各自信取。僧义寂者。谓韶曰。智者之教。年祀寖远。必多散失。唯新罗国有善本。愿藉禅师慈力。致之使再开。东土人天眼目。于是韶以闻忠懿王。遣使航海。传写以还。而韶适与智者同姓。疑其后身也。开宝四年辛未。华顶西峰忽摧。声震山谷。六月有星。陨于峰顶。林木皆白。二十八日集众告别而化。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 赞曰。闻僧问法眼。如何是曹源一滴水。而法眼但曰。是曹源一滴水。韶乃开悟。夫问词答语。无所增损。所谓悟者。何自而发之。及观韶所对问者。如问古佛心。对曰此问不弱。如问如何是太子身。对曰大家见上座问。则问答之间。不令意根椿立。盖尝曰。大凡言句。须绝渗漏。而学者方争趋微妙之域。欲见祖师之心。譬如趋越而首燕也欤。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缙云陈氏子。幼年出家受具。同光中。寻访知识。初发心于投子。次谒龙牙遁和尚问云。雄雄之尊。为什么近之不得。牙云如火与火。问忽遇水来又作么生。答汝不会我语。又天不盖地不载时如何。答合如是。韶不喻。请益。牙谓韶曰。汝向后自会去。问疏山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疏云左搓芒绳缚鬼子。进云。不落古今请师说。疏云不说。进云。为什么不说。疏云。个中不辨有无。进云。师今善说。疏大骇。如是历参五十四善知识。然韶亦倦于参请矣。后至临川但随众耳。一日有僧问净慧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慧曰。是曹源一滴水。其僧惘然。韶则豁尔开悟于侧。遂以所见似慧。慧云汝向后当为国王师。祖道光大。吾不如也。游天台。州牧钱俶。以国王子。向韶之名。延请问道。韶知其他日必贵。因以佛法嘱累焉。汉乾祐元年。戊申俶果嗣国位。为忠懿王。即遣使迎致。申弟子之礼。择形胜地。为作道场。而般若其一也。开堂说法。凡十二会。语多不录。得其旨者。遍天下。且智者顗公之传钞疏为多。自唐季以五代之乱。放失海外。新罗诸国。至是而忠懿以书币求于高句丽。使一家教观全璧而还者。韶之力也。故世以韶为智者后身云。开宝四年辛未华顶西峰忽摧。声震遐迩。韶曰吾宁久乎。明年六月。大星陨于峰顶。林木变白。韶方示疾于莲华峰众参问如常。时二十八日。集弟子言别而逝。寿八十二。腊六十三。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德韶者。姓陈氏。缙云人也。幼出家于本郡登。戒后同光中寻访名山参见知识。屈指不胜其数。初发心于投子山和尚。后见临川法眼禅师。重了心要。遂承嗣焉。始入天台山建寺院道场。无几韶大兴玄沙法道。归依者众。汉南国王钱氏尝理丹丘。韶有先见之明。谓曰。他日为国王当兴佛法。其言信矣。遣使入山旁午。后署大禅师号。每有言时无不符合苏州节使。钱仁奉有疾。遣人赍香往乞愿焉。乃题疏云。令公八十一。仁奉得之。甚喜曰。我寿八十一也。其年八月十一日卒焉。凡多此类。韶未终之前也。华顶石崩振惊百里。山如野烧蔓筵。果应韶终。焚舍利繁多营塔。命都僧正赞宁为塔碑焉。享年八十二。法腊六十四。即开宝五年壬申岁六月二十八日也。语录大行。出弟子传法百许人。其又兴智者道场数十所。功成不宰心地坦夷。术数尤精利人为上。至今江浙间谓为大和尚焉。 论曰。梵语禅那华言念修也。以其触情念而无念。终日修而无修。又云正定也。正受也正则廓然冥而定矣。正受简邪思惟。增遍计故。所以奢摩他以寂静故。三摩提以观如幻故。若禅那者俱离静幻故。始云菩萨不住此岸不住彼岸而度众生令登彼岸也。若然者诸圣住处既如彼。诸圣度生复若何。稽夫法演汉庭。极證之名未著。风行庐阜。禅那之学始萌。佛陀什秦摈而来。般若多晋朝而至。时远公也密传坐法深斡玄机。渐染施行依违祖述。吴之僧会亦示有缘。俱未分明肆多隐秘。及乎慧文大士。肇寻龙树之宗思大禅翁继传三观之妙。天台智者引而伸之。化导陈隋。名题止观粤有中天达磨哀我群生。知梵夹之虽传为名相之所溺。认指忘月。得鱼执筌。但矜诵念以为功。不信己躬之是佛。是以倡言曰。吾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也。此乃乘方便波罗蜜径直而度免无量之迂回焉嗟乎经有曲指。曲指则渐修也。见性成佛者。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了无异。如此修證。是最上乘禅也。不立文字者经云。不著文字不离文字非无文字。能如是修不见修相也。又达磨立法要唯二种。谓理也行也。然则直而不迂不速而疾。云不立文字。乃反权合道也。尔时梁武不知魏人未重。向少林而面壁。唯慧可以神交。亦犹白雪虽歌巴童寡和。后则临汧。牧圉子孙终号于强秦避狄。岐邠文武乃成其王道。可生璨。璨生信。信下分二枝。一忍二融。融牛头也。忍生秀与能。能传信衣。若诸侯付子孙之分器也厥后此宗越盛焉。荫车百辆。尼拘树而展转垂枝施雨万方阿耨龙而连筵布润。当是时也应其悬记属于此人。后来得道无央数。是欤。重之曰。夫禅之为物也其大矣哉。诸佛得之升等妙。雌龙得之破障缠。率由速疾之门无过此。故今之像末斗诤复生。师足既伤资争未已。如闻此心是佛。便言。三十二相何无。或闻一路涅槃。则曰。八万法门何在。曾不知经中发菩提心此见佛性也。云何修菩萨行。此行布修行也。因信不及无明所迷溺丧忘归。何由复业。或举经以示之。则对曰。此性宗法。或谓之曰。莫是魔说还可焚毁否。且置而勿论。又欲弃之。又欲存之。不其惑乎。昔者于阗诸部谓道行经为婆罗门书。乌茶小乘谤大乘学作空华外道。西乾尚尔此何惊乎良以六代宗师一期举唱。但破百年之暗。靡营一室之隳。殊不知禅有理焉禅有行焉。脱或戒乘俱急。目足更资。行不废而理逾明。法无偏而功兼济。然后如可与言禅已矣。其如玄学多斥讲家。目为数宝之人。终困屡空之室。那不见经是佛言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定不相违。施设逗根用有时处。况以经江高国纪之名。论海总朝宗之会毗尼一学轨范千途。授形俱筑释子之基。唱随行净沙门之业。拟捐三事何驾一乘。终包不足之羞。岂倒转依之地。通人不诮竖子何知。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吠声贻责迁怒伤人。因击鼠以破盆。为争抟而噬主。自他俱有彼我须均。纵横尽而成一秦。气剂和而成一味者也。今从贞观及于宋朝。于山选山露须弥而出海。于羽求羽。放金翅以腾空。令其钻仰之俦慕此坚高之道矣。吾徒通达无相夺伦。譬若文武是一人之艺不能兼者互相非斥耳。若相推重佛法增明。酬君王度己之恩。答我佛为师之训。慎之哉。慎之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光州固始人。王审邦子。多艺,工诗歌;通禅理,性豪华。仕闽。为平卢节度使,知泉州军事,累官检校太尉。领泉州历二十六年,吏民安之。后渐骄纵,密遣使贡于后梁,求为泉州节度使,事觉,黜归私第。卒,赠云州节度使兼侍中,葬云台山,闽人谓之“云台侍中”。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生于泉州(今属福建)。天祐初,为平卢节度使,权知泉州军州事。后梁开平三年(909),转右仆射,又转司空,加云麾将军。乾化二年(912),授特进阶,进封开国伯。五年,权知泉州刺史。治理有方,吏民得安,谓之“招宝侍郎”。后渐骄纵,遣使于梁求泉州节镇。贞明六年(920),事觉,为闽王黜归私第。卒葬云台山,闽人称之“云台侍中”。事迹见《资治通鉴》卷二七一、《十国春秋》卷九四。延彬多才艺,工诗歌,亦颇通禅理。韩偓、崔道融、杨赞图等避乱入闽,延彬奉父审邽命作招贤院以礼遇之,诸人赖此以免祸。《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又2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966 【介绍】: 五代末宋初徐州滕人,字镇时。少曾为盗。后唐同光中应募为奉国小校。后晋开运末,戍陕州,杀契丹将刘愿,投归后汉,擢建雄军节度,加同平章事。后周时授武宁军节度,封滕国公。宋太祖即位,进封赵国公。从征李筠,师还改安远军节度,封韩国公。以太子太师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91—约965 【介绍】: 五代时人,字穹佐。生于关中,幼遇唐末之乱,随父避地奉天。旋归后唐,明宗时授检校兵部郎中。后入蜀,仕前后蜀,历官礼部侍郎、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后蜀亡,随孟昶降宋。前蜀降唐,昊草降表;后蜀归宋,其表亦昊所为。蜀人潜署其门曰“世修降表李家”。有《枢机应用集》。又《高祖实录》二十卷,孟昶续成八十卷,残。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一
昊字穹佐。自言唐相绅之后。少随父籍关中。昭宗时以乱流寓新平。蜀武信军节度使刘知俊署为从事。后主时历翰林学士。蜀亡入后唐。授检校兵部郎中。奉诏偕赵季良至蜀。后蜀主辟为观察推官。迁掌书记。及开国。擢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后主立。领汉州刺史。累拜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封赵国公。加司空。领武信军节度使。国亡入宋。拜工部尚书。卒年七十五。赠右仆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范阳人,字大用,一作国用。初事刘守光为骑将,已而降后唐,遥授寿州刺史,隶属庄宗弟李存矩麾下。兵变,乱兵杀存矩,拥文进,反攻新州,不克,遂奔契丹,为幽州兵马留后,是后屡引契丹兵掳燕、赵数州。明宗天成二年,复归后唐,授滑州节度使,历镇邓、潞、安州。及后晋建国,与契丹敦好,文进惧不自安,遂率部奔金陵,李升拜为天威将军,宁国节度使,改镇海军节度使,官至左卫上将军,兼中书令。卒于江南。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文进字国用。范阳人。少事刘守光为骑将。降后唐。庄宗遥授寿州刺史。后奔契丹。为幽州兵马留后。明宗即位。率所部来奔。授滑州节度使。移镇邓州。累加同平章事。入为上将军。长兴中复出镇潞州。清泰中改安州节度使。晋祖入立。率所部奔金陵。李升命为宣州节度使。卒于江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2—942 【介绍】: 即五代后晋高祖。后晋王朝创建者。沙陀部人。居太原。李克用部将臬捩鸡子,后改姓石。李嗣源器之,择为婿,助嗣源夺得帝位,以功累迁中书令、河东节度使,镇太原。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徙镇天平,不受命。末帝遂夺其官爵,命将讨之。敬瑭求救于契丹,与耶律德光约为父子。契丹助其灭后唐,册封为帝,建国号晋,建都于汴,史称后晋。乃割让幽、云等十六州于契丹,每年献帛三十万匹,称“儿皇帝”。在位七年。全唐文·卷一百十四
帝姓石氏。讳敬瑭。太原人。唐景福元年生。事后唐庄宗明宗。累官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兼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清泰三年五月封赵国公。是年叛后唐。十一月受契丹主册即皇帝位。在位七年。年五十一。谥曰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2—960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先世戎人。少勇敢,喜战斗。仕后唐、后晋,历沂、辽、密、怀四州刺史,所至无善政,颇事诛敛。归后汉,授安国军节度。降后周,加同平章事。受贿枉杀,以宿将释不问,俄改左屯卫上将军。世宗即位,加左武卫上将军,拜太子太师致仕。恭帝即位,封杞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2 【介绍】: 辽皇族,字勉辛。耶律倍次子。世宗天禄末,遥授武定军节度使。耶律察割作乱杀世宗,娄国从穆宗杀察割,以功改南京留守。穆宗立,与耶律敌猎等谋夺位。事觉,被缢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3—964 【介绍】: 宋平州卢龙人,字国华。少以勇力闻,事契丹为蕃汉都指挥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来归,明宗以为亳州团练使。历仕后晋、后汉、后周,数立战功。周世宗时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以己俸赈之。宋太祖建隆三年,告老,加右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归洛阳。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史称武臣之贤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3—954 【介绍】: 五代时代郡人,字继美。史建瑭子。后唐庄宗时为左右厢都校。后晋高祖天福中,历亳、凤二州防御使、彰武军节度观察留后。出帝开运三年,移镇泾原。未几,契丹入中原,四方征镇受召皆至,唯懿坚壁拒命,仍送款于刘知远。后汉建立,拜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后周太祖广顺初封邠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代州崞县人,字国俊。善射,颇知兵法。仕后唐,明宗时为牙将,后为护圣指挥使。后晋高祖时,拜北京留守。适河决滑州,出私钱募民治堤。迁西京留守。后岁大饥,赈饥宽贷。拜北面行营副都统。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4?—972 字潜夫,本名昭远,五代时避刘知远讳省“远”字。濮州范县(今河南范县)人。后唐天成三年(928),累官安义军节度掌书记,历翰林学士、左补阙、礼部侍郎,改御史中丞。后晋天福二年(937)任户部侍郎,后拜尚书右丞。后汉初,为吏部侍郎,改太常卿。后周广顺初,拜户部尚书。显德元年(954)迁兵部尚书。恭帝即位,封舒国公。宋初拜吏部尚书,封陈国公。开宝五年(972)卒。生平见《五代会要》卷一八、《直斋书录解题》卷四、《宋史》本传。昭博通经史,兼善天文、兵法、释老、卜相之说。自后唐至宋,屡承诏修撰实录。著述颇多,曾有《纪年录》20卷、《名臣事迹》5卷、《嘉善集》50卷等,均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收1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4—972 【介绍】: 宋濮州范县人,字潜夫。本名昭远,避后汉高祖讳改。张直子。早年躬耕养亲。后唐明宗时为北京留守推官,后拜左补阙、史馆修撰,撰《纪年录》、《庄宗实录》上之。迁都官员外郎。又上《武皇以来功臣列传》,以本官知制诰,预修《明宗实录》。后晋时撰《唐朝君臣正论》、《唐书》,拜尚书右丞。后周时撰《周祖实录》、《五朝实录》。入宋拜吏部尚书,封郑国公,改封陈国公。博通学艺,书无不览,兼善天文、风角、太一、卜相、兵法、释老之说。有《嘉善集》。全粤诗·卷一九
张昭(八九四 — 九七二),本名昭远,避汉祖讳,止称昭,字潜夫。原籍濮州范县。博通学艺,书无不览,兼善天文、风角、太一、卜相、兵法、释老之说,尤好纂述。五代间历仕后唐、后晋、南汉、后周四朝,官至吏部尚书,进封郑国公。宋太祖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有《嘉善集》,已佚。《宋史》卷二六三有传。诗二首。全唐诗补逸
张昭字潜夫,濮州范县人。历仕唐、晋、汉、周四朝,官至兵部尚书。宋初拜吏部尚书,进封郑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有《嘉善集》。补诗一首。全宋文·卷九
张昭(八九四——九七二),字潜夫,本名昭远,避五代汉祖刘知远讳,止称昭。世居濮州范县(今河南范县)。祖楚平,寿张令。父直,以《周易》、《春秋》教授生徒,时称逍遥先生。昭历仕后唐、晋、汉、周,入宋拜吏部尚书,封郑国公,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昭博通学艺,书无不览,兼善天文、风角、太一、卜相、兵法、释道之说,藏书数万卷。尤好纂述,自后唐至宋初专笔削典章之任。著有《嘉善集》五十卷、《名臣事迹》五卷。《宋史》卷二六三有传。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四
昭字潜夫。本名昭远。避汉祖讳止称昭。仕后唐。累迁礼部侍郎。入晋。历尚书右丞。汉初为吏部侍郎。乾祐二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周广顺初拜户部尚书。显德元年迁兵部。恭帝即位。封舒国公。入宋。开宝五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