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38,分116页显示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8  49  50  5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无骏
章宪
陶融
废主
贫国
国美
纸币
诛国
征服
寄田
国禁
国仪
捐国
离境
廊庙材
《漢語大詞典》:无骏(無駿)
喻无才。骏,良马。 战国 时 燕昭王 欲招纳贤士以振兴国家, 郭隗 对他说:从前有人以五百金购买已死千里马之首,不期年而千里马三至,大王如欲招纳贤士,不妨“先从 隗 始”。 昭王 为筑 黄金台 而师之,于是天下贤士纷纷至 燕 。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为自谦无才之典。 唐 宋璟 《奉和御制赐诗应制》:“ 郭隗 惭无骏, 冯諼 愧有鱼。”
《漢語大詞典》:章宪(章憲)
国家的规章法令。《后汉书·陈忠传》:“又尚书决事,多违故典,罪法无例,詆欺为先,文惨言丑,有乖章宪。”
《漢語大詞典》:陶融
(1).陶冶教化。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凿乾缔搆,允归睿作之功;寿国陶融,必有挺生之佐。” 前蜀 杜光庭 《御史中丞刘滉九曜醮词》:“伏以太上玄元,陶融万化,五老上帝,统御羣生。”《痛史》第十七回:“ 胡仇 道:‘教导也是不能少的。此时,若不把道德陶融了,将来长大亲政时,天下事更不可问了。’”
(2).陶铸融合。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九章一:“他( 司马迁 )串集了无数的不同时代,不同著者的史书,陶融冶铸之为一,正如合诸种杂铁于一炉而烧冶成了一段极纯整的钢铁一样,使我们毫不能见其凑集的缝迹。”
(3).犹言调和鼎鼐。指协调各方,治理国家。《再生缘》第四三回:“且讲那 酈相 连朝阁内详,办理事情安社稷,陶融景化奉君王。”
《国语辞典》:废主(废主)  拼音:fèi zhǔ
舍弃君王、国家。《三国演义》第四回:「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
《漢語大詞典》:贫国(貧國)
(1).贫穷落后的国家。管子·八观:“故曰:时货不遂,金玉虽多,谓之贫国也。” 清 唐甄 潜书·存言:“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
(2).使国家贫弱。韩非子·和氏:“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偪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此三者,外虽有勤力富家之私名,然内有损民贫国之公实。”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宋文帝五:“国之贫,皆贫国之臣使之然也。”
《漢語大詞典》:国美(國美)
(1).国家的美誉。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显国美於异境,扬君命於他邦。” 晋 陆云 《言事者启复校诸官财用出入启》:“虽使 咸 能尽节益国,使功利百倍,至於光辅国美,犹未若开怀信士之无失。”
(2).指为国家增光的人。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访国美於旧史,考方载於往牒。” 李周翰 注:“访古先帝王为国之美者於书史之中。”
《國語辭典》:纸币(紙幣)  拼音:zhǐ bì
流通于社会的纸制货币,多由国家银行或政府授权的银行发行。如台湾目前有百元纸币、五百元纸币、千元纸币等。也称为「纸钞」。
《國語辭典》:纸钱(紙錢)  拼音:zhǐ qián
祭祀鬼神或葬礼与扫墓时焚烧,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新年初一日,叫他到坟上烧纸钱去。」也称为「黄纸」、「钱纸」。
《漢語大詞典》:诛国(誅國)
被讨伐的国家。吕氏春秋·怀宠:“故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若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 高诱 注:“所诛国之民,睎望义兵之至,若望其父母。”
分類:讨伐国家
《國語辭典》:征服  拼音:zhēng fú
战胜、使屈服。《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猜没有别的,去年老人家在贵州征服了一洞苗子,一定是这个表题。」
《漢語大詞典》:寄田
古谓农田少的国家移民到别国去种田。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地沙卤,少田,寄田仰穀旁国。” 颜师古 注:“寄於它国种田,又糴旁国之穀也。”宋书·索虏传:“ 赫连氏 有名 衞臣 者,种落在 朔方 塞外,部落千餘户。 朔方 以西,西至 上郡 ,东西千餘里, 汉 世徙讁民居之,土地良沃, 苻坚 时, 衞臣 入塞寄田,春来秋去。”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四节:“﹝ 楼兰 ﹞人民从事畜牧和农业生产,由于沙漠地多,农田很少,往往到别国去‘寄田’。”
《漢語大詞典》:国禁(國禁)
(1).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周礼·秋官·士师:“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二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禁,五曰军禁。” 郑玄 注:“国,城中也。”
(2).国家的禁令。《商君书·赏刑》:“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类说卷十五引 宋 赵令畤 侯鲭录曰:“短啟出於 晋 宋 兵革之际。当时国禁,书疏非弔丧问疾,不得輒行尺牘,故 羲之 书首云‘死罪’,是违制令也。”
《漢語大詞典》:国仪(國儀)
国家的礼仪;朝廷的礼仪。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三国 魏 王弼 注:“居近得位,明习国仪者也。” 孔颖达 疏:“居在亲近而得其位,明习国之礼仪。”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 传瓘 既袭位,更名 元瓘 ,兄弟名‘传’者皆更为‘元’。以遗命去国仪,用藩镇法。”
《漢語大詞典》:捐国(捐國)
舍弃国家。《战国策·燕策三》:“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
分類:舍弃国家
《國語辭典》:离境(離境)  拼音:lí jìng
离开一国或一地区的边境。如:「强烈台风肆虐这个地区,所幸很快就离境出海。」《金史。卷一○二。列传。必兰阿鲁带》:「臣已将兵离境,乞复置潞州帅府。」
《國語辭典》:廊庙材(廊廟材)  拼音:láng miào cái
1.建筑廊庙的木材。《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
2.能担负国家重责大任者。唐。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诗:「上无皋陶伯益廊庙材,的不能匡君辅国活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