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1,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致福
君母
秋狝
殷汤
摄政
晋祠
元妃
十过
君位
狡童
郯子
国臣
国礼
寡君
宗卿
《漢語大詞典》:致福
(1).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周礼·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正都礼与其服。”《穀梁传·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 锺文烝 补注:“福,胙肉。”
(2).代人主持祭祀,将祭馀之肉奉献给主人,也称致福。礼记·少仪:“为人祭曰致福。” 陈澔 集说:“为人祭,摄主也,其归胙将命之辞言致福,谓致其祭祀之福也。”
(3).得福;求福。易·震:“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高亨 注:“言面临鉅雷,畏恐则得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漢語大詞典》:君母
(1).封建宗法制,庶子称父之正妻为君母。仪礼·丧服:“﹝小功﹞君母之父母、从母。” 郑玄 注:“君母,父之适妻也。”
(2).对母为国君夫人者的称呼。《左传·哀公十六年》:“ 蒯聵 得罪于君父、君母,逋窜于 晋 。”按,此君母指 卫灵公 之夫人 南子 。
《漢語大詞典》:秋狝
国君秋季狩猎之称。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司马法·仁本:“天下既平,天子大愷,春蒐秋獮,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诚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乾隆 二十三年,巡幸 木兰 ,举秋獮之礼。”
《国语辞典》:殷汤(殷汤)  拼音:yīn tāng
商的开国君主成汤。《吕氏春秋。仲秋纪。简选》:「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战于郕,遂禽移大牺。」
《國語辭典》:摄政(攝政)  拼音:shè zhèng
代替君主处理国政。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及孝惠委机,吕后摄政,班史立纪,违经失实。」《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又召文帝子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佐太子曹芳摄政。」
《漢語大詞典》:晋祠(晉祠)
周 代 晋国 开国君主 唐叔虞 的祠庙。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西南 悬瓮山 麓。 晋水 发源于此。风景优美,为当地名胜之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时时出向城西曲, 晋祠 流水如碧玉。”
《國語辭典》:元妃  拼音:yuán fēi
国君或诸侯的嫡夫人。《左传。隐公元年》:「嘉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晋书。卷三一。后妃传。序》:「爰自夐古,是谓元妃;降及中年,乃称王后。」
《漢語大詞典》:十过(十過)
(1).指将领的十种过失。六韬·龙韬:“ 武王 问 太公 曰:‘论将之道奈何?’ 太公 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 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2).指国君的十种过失。韩非子·十过:“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五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六曰,耽於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七曰,离内远游而忽於諫士,则危身之道也;八曰,过而不听於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九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则削国之患也;十曰,国小无礼,不用諫臣,则絶世之势也。”
《漢語大詞典》:君位
国君之位;帝位。晋书·天文志上:“南二星,君位。” 清 龙启瑞 《鲁隐公论》:“使 隐 ( 隐公 )偃然居君位而不疑,国人亦必无有讥其为篡。”
《國語辭典》:狡童  拼音:jiǎo tóng
1.貌美而无实才的人。语出《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今泛称浮华少年。
2.《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狡童,刺忽也。」或亦指女子斥男子相爱不终之诗。首章二句为:「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国语辞典》:郯子  拼音:tán zǐ
春秋时郯国的国君,孔子曾追随他学习。唐。韩愈〈师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漢語大詞典》:国臣(國臣)
国君的臣属。墨子·天志中:“今国君诸侯之有四境之内也,夫岂欲其国臣万民之相为不利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五年:“ 魏 京兆王 愉 、 广平王 怀 国臣多骄纵,公行属请, 魏主 詔中尉 崔亮 穷治之。”
分類:国君臣属
《漢語大詞典》:国礼(國禮)
政府迎送国君或接待来使的礼仪。史记·晋世家:“ 宋襄公 新困兵於 楚 ,伤於 泓 ,闻 重耳 贤,乃以国礼礼於 重耳 。” 司马贞 索隐:“以国君之礼礼之也。”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 燕山 常苦寒, 汉 使涉穷腊……见其酋长时,国礼何勤纳。”
《國語辭典》:寡君  拼音:guǎ jūn
寡德的君主。古代臣民对他国自称本国君主的谦词。《左传。桓公十八年》:「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脩旧好。」
《漢語大詞典》:宗卿
(1).与国君同宗之大臣。左传·成公十四年:“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国又以为请,不许,将亡。虽恶之,不犹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 杜预 注:“同姓之卿。”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吾子为 鲁 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
(2).宗正寺卿的省称。 唐 杜甫 《别李义》诗:“丈人领宗卿,肃睦古制敦。” 仇兆鳌 注:“唐书:宗正寺卿一人,从三品,掌天子族亲属籍,以辨昭穆。”
(3).泛称朝廷中掌礼仪、祭祀、宗庙之长官。 南朝 梁 陆倕 《为王光禄转太常让表》:“故拜命无辞,受爵不让,况宗卿清重,歷选所难。” 宋 苏轼 《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备员西学,已愧空疎;易职东班,尤惊忝冒。遂领宗卿之事,併为儒者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