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侨选代表(侨选代表)  拼音:qiáo xuǎn dài biǎo
选举国会议员时,依规定所选出的侨居国外的国民代表。我国是藉由政党比例代表制选出,并非直接由海外侨民选出。
《国语辞典》:权利法案(权利法案)  拼音:quán lì fǎ àn
英国国会于西元一六八九年制定,目的在防止行政机关专断,以保障人民权利,是英国宪政的基石。也称为「民权法典」。
《国语辞典》:国会主权(国会主权)  拼音:guó huì zhǔ quán
一个国家的最终权威表现在国会上,国会拥有无限的权威得以制定或变更任何法律,而这项权力也受到司法机关的支持与尊重。
《国语辞典》:非常总统(非常总统)  拼音:fēi cháng zǒng tǒng
国会为因应急迫的情势,得不依通常法例而召开非常会议,选举总统,是为非常总统。
《国语辞典》:看守内阁(看守内阁)  拼音:kān shǒu nèi gé
内阁制国家中,当国会对内阁通过不信任投票案后,在新内阁未组成前,暂由原内阁执政,或另组临时政府。也称为「看守政府」。
《国语辞典》:克伦威尔(克伦威尔)  拼音:kè lún wēi ěr
Oliver Cromwell
人名。(西元1599~1658)英国政治改革家。于十七世纪初国会与英王相争时加入国会军,为独立党首领,西元一六五三年改行共合政体;杀英王查理第一,废除君主制,解散议院,征服爱尔兰及苏格兰,自任国民总督。也译作「克林威尔」。
《国语辞典》:权利请愿书(权利请愿书)  拼音:quán lì qǐng yuàn shū
英国国会于西元一六二八年,向英王查理一世提出,要求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文件。
《国语辞典》:战争权力法(战争权力法)  拼音:zhàn zhēng quán lì fǎ
美国国会于西元一九七三年通过的决议案。内容为除非美国已公开对某国宣战,否则国会可以强迫总统撤回在国外对敌作战的美军。
《国语辞典》:不信任投票  拼音:bù xìn rèn tóu piào
国会反对内阁的政策,因而投票作不信任的表示,以迫阁揆去职的制度。
《国语辞典》:艾森豪主义(艾森豪主义)  拼音:ài sēn háo zhǔ yì
美国总统艾森豪于西元一九五七年冷战期间向国会提出的中东政策。主张美国得以武力援助中东国家,并帮助其发展经济能力。
《国语辞典》:租借法案  拼音:zū jiè fǎ àn
美国国会在西元一九四一年三月所通过的法案。该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可依其主观认知,将军火以租借方式让与其二次大战的盟友。至大战结束时,计有三十八国家依租借法案的规定得到美援。最大的受惠国则为英国和前苏联。
《国语辞典》:国防白皮书(国防白皮书)  拼音:guó fáng bái pí shū
政府向国会提出的国防计画概略报告。因封皮惯采白色,故称为「国防白皮书」。此报告为公开性质,各国详略虽有不同,但并不包括应当隐密的部分。
《国语辞典》: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  拼音:dù lǔ mén zhǔ yì
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S.Truman)于西元一九四七年三月在国会演说,请求批准给予希腊及土耳其的贷款及军事援助,并运用美国的实力及地位支持反共势力,并防卫集权主义的扩张而发表的外交原则,俾维持国际安定。他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的使命,以防堵共产主义的渗入,故称为「杜鲁门主义」。
《国语辞典》:共同决议案(共同决议案)  拼音:gòng tóng jué yì àn
美国国会对讨论的议案,所作决议的一种方式。它仅能表达参、众两院的共同意愿,对行政当局不具约束力。
《国语辞典》:全国不分区代表(全国不分区代表)  拼音:quán guó bù fēn qū dài biǎo
国会代表选举时,依政党比例代表制所产生的代表。某一政党在选举中若取得某一比例的得票率,即可取得接近同一比例的席位,即实际参与分区竞选的人是一组人,另有一组人事先被提名,待该政党得票率出来后,依比例当选为代表,此组人即为「全国不分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