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6,分9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分类词汇(续上)
得放手时须放手
牛心左性
认死理
牢不可破
刻舟求剑
恋胊
《國語辭典》:得放手时须放手(得放手時須放手)  拼音:dé fàng shǒu shí xū fàng shǒu
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比喻对事情不要太认真追究,应网开一面。《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遂将所得野味,置于阱中,空手而回。正是:得放手时须放手,可施恩处便施恩。」《红楼梦》第六一回:「何苦来操这些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
《国语辞典》:牛心左性  拼音:niú xīn zuǒ xìng
比喻脾气固执,性情古怪。《红楼梦》第三二回:「偏生我们那个牛心左性的小爷,凭著小的大的活计,一概不要家里这些活计上的人作。」也作「牛心古怪」。
《漢語大詞典》:认死理(認死理)
固执,不知变通。 梁斌 《红旗谱》三二:“ 春兰 看着 老驴头 那个认死理的样子暗笑,不再说什么。” 鲁易 张捷 《团结立功》第一出第一场:“他父亲那脾气就跟 裴振刚 差不多,那么个认死理。”
《國語辭典》:牢不可破  拼音:láo bù kě pò
牢固而不能破坏动摇。形容事情或观念已固定,难以破除或改变。唐。韩愈 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因五河人有个牢不可破的见识,总说但凡是个举人、进士,就和知州、知县是一个人。」也作「牢不可拔」。
《國語辭典》:刻舟求剑(刻舟求劍)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楚人过江,剑掉水中,便于船舷刻一记号,待船停止,从刻记号处下水寻剑的故事。典出《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后用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宋。陆游〈谢梁右相启〉:「刻舟求剑,固匪通材。」《红楼梦》第一二○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也作「求剑刻舟」。
《漢語大詞典》:恋胊(戀胊)
拘挛。固执而不知权变。恋,通“ 挛 ”。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此二子者,知利而不知害,知进而不知退,故果身死而众败。此所谓恋胊之智,而愚人之计也。” 王利器 校注:“ 张之象 本、 沈延銓 本……‘恋’作‘挛’。 黄季刚 曰:‘恋、挛……音同。’” 马非百 简注:“恋胊,一作‘挛拘’,或作‘拘挛’,拘束,固执而不知通权达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