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5,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定子
游兵
印床
宁宇
常体
常物
常形
冗吏
活动
喽啰
圈套
定端
归居
土居
俗谚
《國語辭典》:定子  拼音:dìng zi
标志、记号,作为标定位置、界线之用。《西游记》第三回:「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
《漢語大詞典》:游兵(遊兵)
流动作战的小股军队。管子·幼官:“四机不明,不过九日,而游兵惊军。”史记·留侯世家:“以 良 为 韩 申徒,与 韩王 将千餘人西略 韩 地,得数城, 秦 輒復取之,往来为游兵 潁川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 真宗 景德 初, 契丹 寇 澶渊 ,其游兵至 临淄 。”《英烈传》第六四回:“ 汪信 率本部军校为游兵,捕获逃兵,左右来往报信。” 清 唐甄 潜书·五形:“正兵之外有兵,无兵之处皆兵。有游兵以扰之,有缀兵以牵之。”
指无固定防地,流动出击的军队。宋书·殷琰传:“杖策单行,至 安丰 ,收得八百餘人,於 淮西 为游兵。” 明 卢象升 《恭报防秋实著疏》:“昼则以游兵扰之,夜则以奇兵袭之。” 清 魏源 《城守篇·制胜上》:“何处可偏师令牵顾,何处可游兵絶餉路,何处可伏兵摧半渡。”
《國語辭典》:印床  拼音:yìn chuáng
刻印的工具。将木头或其他金属材料的上方凿成凹形洞,内配置厚薄不一的木片,镌刻时可将印章夹住,不使晃动。
《漢語大詞典》:宁宇(寧宇)
(1).安定的区域。国语·周语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 晋 陆机 《吴大司马陆公诔》:“位表百辟,名茂群后,因是荆人,造我寧宇。”《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不侵不叛,各保寧宇。如有背盟,天地不佑。”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夷考十五六世纪,适为吾国 元 明 之交,宇宙俶扰靡寧宇,礼乐沦为邱墟。”
(2).指固定的住所。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賔属士吏,各有寧宇。”明史·李化龙传:“野多暴骨,民无寧宇。”
《漢語大詞典》:常体(常體)
(1).犹通例。荀子·荣辱:“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魏书·食货志》:“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
(2).固定的格式。南史·张邵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
(3).平素的风格。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卷中 崔颢 诗评语:“ 顥 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説尽戎旅。”
《漢語大詞典》:常物
(1).长久存在之物;固定不变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且荣位势力,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清史稿·礼志十:“凡贡物各将其土实,非土产者勿进。 朝鲜 、 安南 、 琉球 、 缅甸 、 苏禄 、 南掌 皆有常物,餘唯其所献。”
(2).一般的东西;普通物品。 唐 王度 《古镜记》:“友人 薛侠 者,获一铜剑,长四尺,剑连於靶;靶盘龙凤之状,左文如火燄,右文如水波,光彩灼烁,非常物也。”
(3).指常人。 明 唐顺之 《方圆砚铭》:“恶方喜圆,常物之情;喜方恶圆,幽人之贞。皆物我之相笑,无益损乎尔形。”
《漢語大詞典》:常形
固定的形态或形状。管子·君臣上:“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而不更,此谓三常。”《史记·太史公自序》:“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宋 秦观 《李训论》:“难无定势,易无常形,惟其人也。”
《漢語大詞典》:冗吏
(1).无固定职事的官吏。周礼·地官·槀人“掌共外内朝宂食者之食” 唐 贾公彦 疏:“宂,散也。外内朝上直诸吏谓之宂吏,亦曰散吏。”
(2).多余无用的官吏。 唐 符载 《夏日卢大夫席送敬侍御之南海序》:“二年春,皇帝以易简之道大黜冗吏。”
《國語辭典》:活动(活動)  拼音:huó dòng
1.运动。如:「他每天早晨到公园里活动活动筋骨。」
2.为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如:「联谊活动」、「亲子活动」。
3.动摇、不稳固。《红楼梦》第六回:「听此一话,心下便有些活动起来。」《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他道:『不中了!右边儿的槽牙活动了一个了!』」
4.可拆卸、组装、移动的。如:「活动房屋」、「活动看板」。
5.灵活、不死板。《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也不回话,照面一拳,刘官人侧身躲过,便起身与这人相持。那人见刘官人手脚活动,便拔步出房。」《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他是个聪明俊俏的人,干事活动,又不是一个木头的老实。」
6.经济宽裕。《喻世明言。卷二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这几年勤苦营运,手中颇颇活动,比前不同。」《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自此之后,施复每年养蚕,大有利息,渐渐活动。」
7.指钻营、关说或行贿。《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若留得我一两件首饰在,今日也还好活动。」
8.交往。旧时指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杨氏年三十六岁,貌颇不丑,也肯与人活动。只为老公利害,只好背地里偶一为之,却不敢明当做事。」
《國語辭典》:喽啰(嘍囉)  拼音:lóu luó
1.聪明干练。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刬地你拽大拳人面前逞喽啰,请起来波小哥。」也作「娄罗」、「偻儸」、「楼罗」。
2.蛮族的语言和声调。也作「娄罗」、「偻儸」、「楼罗」。
3.盗匪的部下。《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强人,扎下个山寨在上面,聚集著五七百个小喽啰,有百十匹好马。」也作「娄罗」、「偻儸」。
《國語辭典》:圈套  拼音:quān tào
笼络或陷害人的计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我落难之人,走入圈套,没奈何了。」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三出:「陛下呵,怕孤立终落他圈套。」
《漢語大詞典》:定端
(1).一定的头绪。 宋 刘敞 《独行》诗:“野兴宜独往,春愁无定端。”
(2).犹定数。 唐 李白 《空城雀》诗:“天命有定端,守分絶所欲。”
(3).固定的地方。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白日掩徂暉,浮云无定端。” 明 高启 《送贾凤进士》诗:“人生如蓬萍,飘流无定端。”
《漢語大詞典》:归居(歸居)
(1).回家闲住。庄子·天道:“﹝ 老聃 ﹞免而归居。”汉书·董仲舒传:“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2).固定的住所。汉书·晁错传:“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於广壄,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國語辭典》:土居  拼音:tǔ jū
1.泥土建造的房子。宋。苏舜钦 沧浪亭记:「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
2.世代居住。《水浒传》第六一回:「这人是北京土居人士,自小父母双亡。」
《國語辭典》:俗谚(俗諺)  拼音:sú yàn
民间流传,有较固定句型的格言式短句。如:「俗谚是先民智慧的结晶,为人处世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