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东西(東西)  拼音:dōng xī
1.东方与西方。如:「东西文化交流。」
2.从东到西。《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子丕继业,差役甚重,东西驱驰,未有宁岁。」也作「西东」。
《國語辭典》:东西(東西)  拼音:dōng xī
1.物品。《红楼梦》第四五回:「各色东西可用的只有一半,将那一半又开了单子,与凤姐去照样置买。」
2.讥骂人的话。如:「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如此放肆!」
《國語辭典》:西东(西東)  拼音:xī dōng
1.西边和东边。《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一尉候于西东,合车书于南北。」宋。杨万里 晚望诗:「落日偏明松表里,好山分占水西东。」也作「东西」。
2.比喻分离。唐。杜甫 酬孟云卿诗:「明朝牵世务,挥泪各西东。」唐。柳宗元重别梦得〉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國語辭典》:四邻(四鄰)  拼音:sì lín
1.前后左右的邻居。唐。杜甫无家别〉诗:「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老残游记》第一五回:「火起之时,四邻人等及河工夫役,都觅了水桶水盆之类,赶来救火。」
2.四方的邻国。《书经。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吴子。料敌》:「四邻之助,大国之援。」
3.辅佐天子的四位大臣,即四辅。《书经。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汉。孔安国。传:「四近前后左右之臣。」《礼记。文王世子》:「设四辅及三公。」唐。孔颖达。正义:「其四辅者,案《尚书大传》云:『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4.周围、四处。唐。裴度 夏日对雨诗:「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宋。苏轼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诗二首之一:「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漢語大詞典》:四辅(四輔)
(1).官名。相传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书·洛诰有“四辅”之称。《益稷》有四邻,史记·夏本纪作“四辅”。至尚书大传、 贾谊 新书始有疑、承、辅、弼(新书作道、弼、辅、承)为“四辅”之说,皆出于 秦 汉 间人的依托。至 王莽 托古改制,置四辅以配三公,又为其子置师疑、傅承、阿辅、保拂(弼)之官。 明太祖 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辅”。参阅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三礼问目答全藻问》
(2).国都附近的州郡。 唐 开元 中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即 同 、 华 、 岐 、 蒲 四州。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类·四辅。 宋 崇宁 间所置四辅郡,以 颍昌府 为南辅, 襄邑县 为东辅, 郑州 为西辅, 澶州 为北辅。见宋史·徽宗纪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史记·天官书:“犯四辅,辅臣诛。” 司马贞 索隐:“四辅,房四星也。房以辅心,故曰四辅。”
(4).星名。指东蕃四星。晋书·天文志上:“东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也;第四星曰上将:亦曰四辅也。”
(5).星名。指极星旁的四星,亦称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去极星各四度。”
《國語辭典》:下土  拼音:xià tǔ
1.大地。《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唐。张乔〈试月中桂〉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2.天下。《书经。舜典》:「帝釐下土,方设居方。」《楚辞。屈原。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3.低地。《书经。禹贡》:「厥土惟壤,下土坟垆。」
4.偏远地区。《汉书。卷七七。刘辅传》:「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魏书。卷八七。节义传。朱长生传》:「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诸侯?」
5.入土,埋葬。《儒林外史》第二○回:「装殓了,家里又没处停,只得权厝在庙后,等你回来下土。」
《國語辭典》:方面  拼音:fāng miàn
1.事物的某一部分。如:「在音乐上,他对声乐方面特别擅长。」
2.方向。《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3.独当一面的职务。后称封疆大吏为「方面」。《东观汉记。卷九。冯异传》:「今专命方面,施行恩德。」
《國語辭典》:四维(四維)  拼音:sì wéi
1.语出《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指礼、义、廉、耻四种中国立国的纲维。《史记。卷六二。管晏传》:「仓廪实而知礼义,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东、南、西、北四方之隅。《西游记》第六回:「天王各居四维,众天兵各挨排列阵去讫。」
《國語辭典》:四隅  拼音:sì yú
1.四个角落。《礼记。檀弓上》:「蚁结于四隅。」汉。郑玄。注:「书褚之四角。」《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宧,东南隅谓之窔。」宋。邢炳。注:「此别宫中四隅之异名也。」
2.四方。《淮南子。原道》:「经营四隅,还反于枢。」《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强秦兼并,吞灭四隅。」
《漢語大詞典》:四远(四遠)
(1).四方边远之地。 汉 王充 论衡·超奇:“珍物产於四远。”南史·刘穆之传:“此虽小事,然宣布四远。”
(2).指四方边远之人。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道人留笠》:“ 永康 青城山 ,每岁二月十五日为道会,四远毕至。”
(3).四方。 唐 薛存诚 《膏泽多丰年》诗:“八方甘雨布,四远报年丰。”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四折:“ 畅道 术似 君平 ,财如 邓通 ,赢的个车马填门四远里人传颂。”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四远还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灰。”
分類:四方边远
《國語辭典》:四封  拼音:sì fēng
四境。《管子。大匡》:「乃令四封之内修兵,关市之政侈之。」《国语。越语上》:「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漢語大詞典》:四履
(1).谓四境的界限。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 河 ,南至于 穆陵 ,北至于 无棣 。” 杜预 注:“履,所践履之界。”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元功茂勋,若斯之盛,地狭乎四履,势卑乎九伯,帝有恧焉。” 唐 杜牧 《原十六卫》:“四履所治,指为别馆。”
(2).四方。 唐 卢照邻 《释疾文·粤若》:“有 太公 兮卷舒龙豹,奄经营乎四履;有先生兮乘骑日月,期汗漫乎九垓。” 唐 储光羲 《观范阳递俘》诗:“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
《漢語大詞典》:四向(四嚮)
(1).向着四面;四出。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自度不得脱……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嚮。 汉 军围之数重。”南齐书·孔稚珪传:“吉日於静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沱。”新唐书·韩愈传:“执兵之卒,四向侵掠。”
(2).四周;四方。《北史·牛弘传》:“堂高三尺,以应三统;四向五色,各象其行。” 唐 孟郊 《北郭贫居》诗:“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宋 范仲淹 《知郡职方》:“有饥民自四向乡下萃来。”
(3).佛教谓须陀洹(预流)向、斯陀含(一来)向、阿那含(不还)向、阿罗汉(无生)向为“四向”。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为小乘四果,向其果位进修,故谓之“向”。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四向四果,八贤八圣。”
《漢語大詞典》:四宇
天下;四方。 汉 枚乘 《七发》:“今时天下安寧,四宇和平。” 汉 王粲 《荆州文学记》:“品物宣育,百穀繁芜,勋格皇穹,声被四宇。” 清 吴肃公 《江氏双节妇》诗:“哺雏毛羽丰,奋迅横四宇。”
分類:天下四方
《國語辭典》:四乡(四鄉)  拼音:sì xiāng
1.城外四周的乡村。《儒林外史》第四七回:「尊经阁摆席唱戏,四乡八镇几十里路的人都来看。」
2.四方。《庄子。说剑》:「中和民意,以安四乡。」《史记。卷二七。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
《漢語大詞典》:四外
四方;四处。《书·尧典》“光被四表” 孔 传:“既有四德,又信恭能让,故其名闻充溢四外,至于天地。”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转移》:“庄外忽然响起枪声,庄子里起了阵骚乱,老乡惊慌地向四外逃跑,反动派军队追过来了。”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啊,四外简直是一片空虚。”
《漢語大詞典》:流方
指四方。《淮南子·要略》:“序四时,正流方。”
分類:流方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