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十二象
清 末 民 初, 四川 成都 有一种专门卖给穷人、乞丐吃的混合肉食,名曰“十二象”。意谓从鼠到猪十二属象的动物全有。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五:“一天哪里讨不上二十个钱,那就可以吃荤了!四城门卖的十二象,五钱吃两大碗,乡坝里能够吗?”
《漢語大詞典》:跳场(跳場)
贵州省 西部、中部、 四川省 南部和 云南省 许多地区 苗 族的盛大娱乐活动。多于农历正月间,在传统的跳场坪或跳场坡上举行。在坪上竖立花杆,男女盛装前往,绕杆吹笙跳舞。人数常达数千,多至万余。男女青年多利用这一场合对歌交结朋友。也称跳花、踩花山或踩山。
《漢語大詞典》:天菩萨
也称“英雄结”。彝族男子头饰。主要流行于四川大小凉山地区。男子额前留一小撮2~3寸长方形头发,编成一至二条小辫,裹以数丈长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指向天空,以示英武,故称。源于原始的对天崇拜。
《漢語大詞典》:资阳人(資陽人)
我国新人化石。1951年在 四川省 资阳县 黄鳝溪 发现,故名。
《漢語大詞典》:汁防
汉 代侯国名。在今 四川省 什邡县 境。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汁防肃侯 雍齿 。”按,汁防,汉书·地理志上作“汁方”,《后汉书·郡国志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均作“什邡”。
分類:侯国四川
《国语辞典》:郪江  拼音:qī jiāng
河川名。源出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东流经遂宁市大英县注入涪江。
《国语辞典》:巴盐(巴盐)  拼音:bā yán
四川所产的盐。状若冰,厚如饼块。多运销云南、贵州。
《国语辞典》:北碚  拼音:běi bèi
地名。位于四川省重庆市北方,对日抗战期间,学校、文化机关多迁设于此。
《国语辞典》:湔江  拼音:jiān jiāng
位于四川省境内的河川。为中江上流,自灌县西分岷江东流,至广汉县东注入沱江。
《国语辞典》:临邛县(临邛县)  拼音:lín qióng xiàn
县名。位于四川省西境,滨邛水北岸。禹贡梁州地,秦置临邛县,汉属蜀郡,北周兼置邛州郡,唐改为邛州。民国初改置为邛崃县。汉朝司马相如至临邛,与卓文君夜奔,即指此地。
《国语辞典》:蒲江县(蒲江县)  拼音:pú jiāng xiàn
县名。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南,以产砚石闻名。
《国语辞典》:邛崃山(邛崃山)  拼音:qióng lái shān
1.山名。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岷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
2.县名。四川省成都市辖的县级市。
《国语辞典》:蓬溪县(蓬溪县)  拼音:péng xī xiàn
县名。位于四川省中部,濒涪江支流东岸。因县有蓬溪,故称为「蓬溪县」。
《国语辞典》:华阳县(华阳县)  拼音:huá yáng xiàn
县名。位于四川省西部,北接成都。始置于唐,境内水利富饶。农产有米、麦、烟草、甘蔗等。
《国语辞典》:离堆山(离堆山)  拼音:lí duī shān
山名。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辖都江堰市。秦时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曾凿山导江,以避水患。民间传说李冰子二郎锁孽龙于其下深潭之中,后遂无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