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张邦俊,字襟黄,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人。进士出身。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陕西乡试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登乙未科进士。出邹泗山先生之门,初任四川安县知县,二十六年任河南仪封县知县。由县令行取户部主事、南京河南道御史,巡按直隶,督学河南,湖广备兵,升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御史时,抗言起废,弃广用贤,请太子出阁讲学。又疏请增浙闽秦齐解额,四省各得五人;增会试额,天下得五十人,定为例。议应从祀者一人,应补谥者十四人。劾税珰梁永、高淮,救直臣王邦才等,俱载国史。
《国语辞典》:元四大家  拼音:yuán sì dà jiā
元代山水画的四个代表画家。一说为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另一说为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六。题跋。画旨》。
《国语辞典》:八人轿(八人轿)  拼音:bā rén jiào
古代一种前后各四人抬的轿子。《红楼梦》第一九回:「只是百事检点些,不任意任情的就是了。你若果都依了,便拿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了。」
《漢語大詞典》:自由泳接力
竞技游泳集体项目之一。每队四人,每人可用任何泳式按顺序游完四分之一距离,以四人游完全程的速度计成绩。比赛项目有4×100米、4×200米。
《国语辞典》:明四家  拼音:míng sì jiā
明代中叶的代表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四人的合称。他们之间有师友关系,在绘画艺术上各具风格。
《国语辞典》:三缺一  拼音:sān quē yī
麻将游戏需要四人共玩,若只有三人,尚少一人,则称为「三缺一」。《文明小史》第五九回:「昨儿打麻雀赢了我们两底码子去,今儿就想赖著不来么?快去快去,三缺一,等著你呢!」
《漢語大詞典》:赛艇(賽艇)
(1).水上及航海运动中供比赛用的小艇。有划桨、驶帆或机器推进的。
(2).划船运动项目之一。比赛分单人、双人、四人、八人和有舵手、无舵手等项。以艇首到达终点的先后决定名次,先到者为胜。
四人观世
【佛学大辞典】
(杂语)依人人之机根,而观世间有等差。凡夫观三界之乐,欢喜游戏而不觉知。二乘观三界之苦,如火宅不安。菩萨观三界之空缘想见相犹如空花。诸佛观三界为唯心,世间诸物皆为妙明之心。
四人出现世间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为波斯匿王说先后丑妙之四人不同。出于增一阿含四意断品。
四人果报
【佛学次第统编】
由先后言之,又分为四人果报。
一、先苦后乐 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见,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多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二、先乐后苦 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见,不能布施修福,多造恶业,后生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贫穷、丑陋,无有衣食,是名先乐后苦。
三、先苦后苦 谓或有人,先生贫贱之家,衣食不充,受诸逼迫。复怀邪见,习诸恶法,后堕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又极贫贱,衣食不充,是名先苦后苦。
四、先乐后乐 谓或有人,先生富贵家,多诸财宝,受诸快乐。后能敬重三宝,布施修福,后生人天中,恒受富贵,多饶财宝,称意自在,是名先乐后乐。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先苦后乐〕,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见,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多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二、先乐后苦〕,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见,不能布施修福,多造恶业;后生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贫穷丑陋,无有衣食,是名先乐后苦。
〔三、先苦后苦〕,谓或有人,先生贫贱家,衣食不充,受诸逼迫,复怀邪见,习诸恶法,后堕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又极贫贱,衣食不充,是名先苦后苦。
〔四、先乐后乐〕,谓或有人,先生富贵家,多诸财宝,受诸快乐,复能敬重三宝,布施修福;后生人天中,恒受富贵,多饶财宝,称意自在,是名先乐后乐。(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四人有障
【三藏法数】
(出究竟一乘宝性论)
障者,覆障也。谓一阐提等四人,各有所障,不能生正信入理,沉滞空寂,故言四人有障。(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一、一阐提不信障〕,谓此人不信有因有果,毁谤大乘,是名一阐提不信障。
〔二、外道执我障〕,谓其所执神我之见,多在理外,名为外道。我者,即于五阴身中,强立主宰,名之为我。此外道谓罪福苦乐自有定因,要当必受;执著我见,不信佛法,是名外道执我障。(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声闻畏苦障〕,闻佛声教,故曰声闻。谓声闻之人,怖畏世间生死之苦,乐著真空,是名声闻畏苦障。
〔四、独觉舍悲障〕,谓其出无佛世,独宿孤峰,观物变易,自觉真空,故名独觉;此独觉之人,但能自度,而不能起大悲心,利益一切众生,是名独觉舍悲障。
第四人,入已便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遍观四方
【三藏法数】
此一种以喻四果之人,昔断善根,故云没。亲近善友,而得信心,故云出。由信心故,受持书写解说经典,修习智慧,以利根故,心不退转,故云住。證得四果,故云遍观四方。(四果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