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72,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陶器
奇器
良器
酒器
漆器
什器
清庙器
道器
用器
深器
器币
鼎器
器怀
器数
分器
《國語辭典》:陶器  拼音:táo qì
以陶土烧制成的器物。坯质不透明,具吸水性,经摄氏八百度至一千度焙烧。成品质地较为粗糙,叩之声音混浊不清。可分为细陶和粗陶,无釉或有釉。随陶土成分和焙烧温度的差异,坯体呈白、青、褐、棕等颜色。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大量生产。如:「陶器的形制、花纹等特徵常是考古学上重要断代依据。」
《漢語大詞典》:奇器
(1).奇巧的器物。古代以为邪僻而不合礼制。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唐 白居易 《十九息游惰》:“念奇器之荡心,则正德而人归厚矣。”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应颁制西洋奇器,物小受多利行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二:“这诗人所嗟叹的‘民之多辟’,大约也就是作奇技奇器的该杀的勾当了。”
(2).谓少有的才能。 明 高启 《答余新郑》诗:“况君磊落抱奇器,不异一鶚秋空横。”
《漢語大詞典》:良器
(1).优良的器具。周礼·天官·内府:“﹝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2).犹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三国志·吴志·孙翊传:“ 子乔 良器,为之惻愴。”晋书·阳裕载记:“此儿非惟吾门之标秀,乃佐时之良器也。” 唐 钱起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琢玉成良器,出门偏愴离。”
《國語辭典》:酒器  拼音:jiǔ qì
盛酒的容器。《晋书。卷六六。陶侃传》:「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唐。张籍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诗一○首之三:「见僧收酒器,迎客换纱巾。」
《國語辭典》:漆器  拼音:qī qì
1.一种表面涂漆的手工艺品。漆上常以绘画、雕刻、镶嵌加以美化,色彩绚丽,纹饰优美动人。
2.涂漆的器物。如:「漆器未乾」。
《國語辭典》:什器  拼音:shí qì
各种常用的器具。《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唐。沈既济《任氏传》:「其家多什器,可以假用。」也称为「什物」。
《漢語大詞典》:清庙器(清廟器)
太庙之祭器。喻指可以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新唐书·李珏传:“宰相 韦处厚 曰:‘清庙之器,岂击搏才乎?’” 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参见“ 清庙 ”。
《國語辭典》:清庙(清廟)  拼音:qīng miào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清庙,祀文王也。」本章二句为:「于穆清庙,肃雍显相。」
《漢語大詞典》:道器
(1).语本易·繫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器为 中国 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道是无形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道器关系实即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
(2).通权达变与拘泥古板。 隋 王通 中说·周公:“ 温彦博 问:‘ 嵇康 、 阮籍 何人也?’子曰:‘古之名理者,而不能穷也。’曰:‘何谓也?’子曰:‘道不足而器有餘。’曰:‘敢问道器?’子曰:‘通变之谓道,执方之谓器。’”
(3).儒家经典的要义及各儒家流派对经典要义的诠释。 元 虞集 《鹤山书院记》:“於是传注之所存者,其舛譌牴牾之相承,既无以明辨其非是,而名物度数之幸在者,又不察其本原,诚使有为於世,何以徵圣人制作之意,而为因革损益之器哉! 魏氏 又有忧於此也,故其致知之日,加意於仪礼《周官》、大小《戴》之记,及取诸经注疏正义之文,据事别类而録之,谓之《九经要义》。其志将以见夫道器之不离,而有以正其臆説聚讼之惑世。”
(4).谓大器。 清 王夫之 《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于童年,小有过失, 少峯公 责谴门外,永夕下钥,时当除夕,风雪凄迷。先考私从隙道掖令归寝。先生引咎自责,必遵庭命。翼日元旦, 少峯公 方啟扉焚香,先生怡颜长跽。 少峯公 且喜且泣,称其允为道器。”
(5).指精神及物质文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言文分而人智局也,文字为发明道器第一要件。其繁简难易,常与民族文明程度之高下为比例差。”
《漢語大詞典》:用器
(1).器物。礼记·王制:“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 郑玄 注:“用器,弓矢、耒耜、饮食器也。”
(2).使用器物。 唐 韩愈 《原道》:“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分類:器物用器
《韵府拾遗 寘韵》:深器
杨维桢览古诗王湛蓄深器世人不能窥
《漢語大詞典》:器币(器幣)
礼器玉帛。《左传·桓公六年》:“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杜预 注:“币,玉帛。”
分類:礼器玉帛
《漢語大詞典》:鼎器
炼丹容器。 唐 裴铏 《传奇·韦自东》:“二人因以泉涤其鼎器而饮之。”
《漢語大詞典》:器怀(器懷)
胸怀;度量。 南朝 梁 江淹 《王俭为左仆射诏》:“﹝ 俭 ﹞器怀明亮,风情峻远。”《魏书·李冲传》:“尚书 冲 器怀渊博,经度明远,可领将作大匠。”隋书·苏威传:“ 房公 威 器怀温裕,识量弘雅。”
分類:胸怀度量
《漢語大詞典》:器数(器數)
指古礼中礼器、礼数的种种规定。 宋 韩元吉 《〈大戴礼记〉序》:“其探索阴阳,穷析物理,推本性命,杂言礼乐之辨,器数之详,必有自来,以是知圣门之学无不备也。” 宋 叶适 《进卷·总义》:“知其言语文字之存者犹足以为训於天下也,於是定为春秋之文,推明礼、乐之器数而黜其所不合,又为之论述其大意。” 明 唐顺之 《重修宜兴县学记》:“学校以教士而养之以礼、乐,以柔伏其速成躁进之心,使其终日从事於俎豆筐篚象勺干籥……如是耳目之所悦,而血气之所畅也。天机与器数相触而不自知,是以能终身安焉而不慕乎外上之人。”
《國語辭典》:分器  拼音:fēn qì
古代分封诸侯,各以宗庙所藏宝器分一二与之,以为世守之物。南朝梁。简文帝 戎昭将军刘显墓铭:「分器见重,播乐传名,谁其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