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5,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农具
旁罗
齑臼
乌啄
锯牙
石臼
流匙
栲栳
权量
缿筒
斧扆
权度
器仗
玉奁
文虎
《國語辭典》:农具(農具)  拼音:nóng jù
从事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器具。《北史。卷三二。崔鉴传》:「又于州内铜冶为农具,兵人获利。」
《漢語大詞典》:旁罗(旁羅)
(1).犹遍及。史记·五帝本纪:“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
(2).测天度的器具。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天文·旁罗:“旁罗乃测天度之器,如今之晷地罗也。”
(3).借指测度。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皇帝﹞爰命日官,草创新器。於是俯察旁罗,登臺升库。”
(4).广泛搜罗。 宋 曾巩 《亡弟湘潭县主簿子翎墓志铭》:“至於法制度数,造物立器,解名释象,声音训詁,纤息委曲,贯穿旁罗,无不极其説。”
《國語辭典》:齑臼(虀臼)  拼音:jī jiù
用来捣碎辛辣食物的石臼。宋。辛弃疾 沁园春。杯汝知乎词:「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也作「齑臼」。
《國語辭典》:齑臼(齏臼)  拼音:jī jiù
用来捣碎辛辣食物的石臼。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齑臼,受辛也。」也作「齑臼」。
《漢語大詞典》:乌啄(烏啄)
即轭。牛马等运物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小尔雅·广器》:“衡,軛也。軛上者谓之乌啄。” 王煦 疏:“軛上为乌啄,犹辕上为龙,皆取其象也。” 葛其仁 疏证引释名·释车:“﹝枙﹞所以枙牛颈也。马曰乌啄,下向。又,马颈似乌开口向下啄物时也。” 唐 元稹 《当来日大难行》:“大牛竪,小牛横,乌啄牛背,足趺力儜?当来日,大难行。”
《國語辭典》:锯牙(鋸牙)  拼音:jù yá
如锯齿般尖锐的兽齿。《逸周书。卷七。王会解》:「兹白者,若白马,锯牙,食虎豹。」《文选。左思。吴都赋》:「钩爪锯牙,自成锋颖。」
《漢語大詞典》:石臼
用石凿成的舂米谷等物的器具。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孟氏 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晋 罗含 《湘中记》:“ 耒阳县 北有 蔡伦 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 伦 舂纸臼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谷物加工使用石臼,比过去的研磨盘进步多了。”
《漢語大詞典》:流匙
古代舀食物的器具。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二:“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元 王祯 农书卷十六:“田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竹间炊玉香,会见流匙滑。” 明 邵璨 《香囊记·供姑》:“谁信我家贫,日晏方炊黍,看流匙软粒,似玉还似珠。” 清 朱彝尊 《江城子·黄雀》词:“凝想流匙真个滑,全不数,鸭餛飩。”
分類:食物器具
《國語辭典》:栲栳  拼音:kǎo lǎo
竹制或柳条制的盛物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被他赶著,一鞭打在脑后,猛然惊觉。自此疮越加大了,头胀如栲栳。」也作「巴斗」、「笆斗」。
《漢語大詞典》:权量(權量)
权与量。测定物体大小、轻重的器具。周礼·地官·掌染草:“以权量受之,以待时而颁之。” 郑玄 注:“权量以知轻重多少。”汉书·律历志上:“谨权量,审法度。” 颜师古 注:“权,谓斤两也;量,斗斛也。”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各类条约,论各国通商、译信、电报、铁路、权量、钱币、佃渔、监犯及预事交涉各事。”
《國語辭典》:缿筒(缿筩)  拼音:xiàng tǒng
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形像竹筒,可入而不可出。《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又教吏为缿筒,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也作「銗筒」。
《漢語大詞典》:斧扆
亦作“ 斧依 ”。 古代帝王朝堂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具,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其上有斧形图案,故名。逸周书·明堂:“天子之位,负斧扆,南面立。”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於户牖之閒。” 郑玄 注:“依,如今綈素屏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一:“ 周公 负斧扆, 成王 何夔夔。” 清 黄宗羲 《徐公神道碑铭》:“千秋万岁,光芒斧扆。”
《漢語大詞典》:权度(權度)
权衡度量。 清 唐甄 潜书·自明:“因师而得者,不过绳墨其身,权度其心,为君子人而止。” 胡适 《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致其心之明,自然权度事情,无几微差失。”
《漢語大詞典》:器仗
(1).武器总称。北齐书·高季式传:“ 季式 兄弟贵盛,并有勋於时,自领部曲千餘人,马八百匹,戈甲器仗皆备,故凡追督贼盗,多致克捷。”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鎧胄,极今古之工巧。”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官军败於 罗家山 ,尽亡士马器仗,总兵官 俞冲霄 被执。”
(2).特指棍棒之类。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你不认他罢了,却拏着甚些器仗打破他头,做了破伤风身死。”《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他是别处人,你不认他罢了,拿甚么器仗打破他头?”
(3).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令将士到 王庆 宫中,搜掳了金珠细软,珍寳玉帛,将违禁的龙楼凤阁,翠屋珠轩,及违禁器仗衣服,尽行烧毁。”
《漢語大詞典》:玉奁(玉奩)
亦作“ 玉匳 ”。
(1).玉制的盛香物或梳妆用品的器具。 唐 元稹 《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醮起彤庭烛,香开白玉匳。” 宋 秦观 《海康书事》诗之七:“上客赋驪驹,玉奩开素手。” 清 汪懋麟 《同叔定兄与诸友人之丰台看芍药》诗:“玉奩乱泼脂水浓,春波半溅青裙湿。”
(2).指镜。比喻明净的水面。 宋 秦观 《题汤泉》诗之二:“温井霜寒碧甃澄,飞尘不动玉奩清。” 宋 秦观 《拟郡学试东风解冻》诗:“江河霜练静,池沼玉奩空。”
《國語辭典》:文虎  拼音:wén hǔ
1.有文采装饰的虎形饰物。《续汉书志。卷二九。舆服志上》:「文虎伏轼,龙首衔轭。」
2.灯谜的别名。参见「灯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