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喧 → 諠喧”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嘈杂(嘈雜) 拼音:cáo zá
形容声音喧闹、杂乱。《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文明小史》第三回:「听了听二门外头那人声越发嘈杂,甚至拿砖头撞的二门鼕鼕的响,其势岌岌可危。」
《國語辭典》:阗咽(闐咽) 拼音:tián yè
热闹、喧哗。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人物阗咽,钟鼓諠哗,不绝十数里。」《聊斋志异。卷一。娇娜》:「鼓吹阗咽,尘落漫飞。」也作「填咽」。
《漢語大詞典》:豗喧
犹喧闹。 宋
苏舜钦 诗:“梦中惊起但呼叫,病僕未动徒豗喧。” 明
陶望龄 《徐文长传》:“秋潦缩,原泉见,彼豗喧氾溢者须臾耳,安能与 文长 道脩短哉!”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诗:“ 吴 趋车马竞豗喧,中有幽人独寤言。”
《漢語大詞典》:闹吵(鬧吵)
亦作“ 闹炒 ”。
(1).喧闹;喧嚷。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功名二字,如同那百尺高竿上调把戏……笛悠悠,鼓鼕鼕,人闹吵,在虚空。”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四折:“那门外又是甚么人闹炒?”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喫打慌了,但呼救命。船上人听得闹吵,都上岸来看。”
(2).大声争吵,闹事。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养马》:“那个掌石室的官要我的拜见钱,日逐在此闹炒。”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瑞姐 见 廷秀 在厅前这番闹炒,心下也是骇异。”
《國語辭典》:喧哄 拼音:xuān hōng
嘈杂哄闹。明。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他寂寞高堂菽水谁供奉?俺这里传杯喧哄。」《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大家一头笑语,一头行走。正在喧哄之际,一阵风过,竹林中腾地跳出一个猛虎来。」
《漢語大詞典》:鸣聒(鳴聒)
喧闹;吵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织成》:“少间,鼓吹鸣聒。生微醒,闻兰麝充盈,睨之,见满船皆佳丽。”
《漢語大詞典》:欢譊
喧闹;喧噪。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之一:“曾是讙譊,化为謳吟。”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夫建立一政,登用一人,而肺腑暱近之地,羣相讙譊,朋疑众难杂沓而至。”
《漢語大詞典》:噪喧
喧闹。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佃游》:“鼓噪喧而振地,烝徒骇而聒天。”
《漢語大詞典》:諠呶(諠詉)
1.亦作"諠呶"。
2.犹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