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悲欣
亦作“ 悲忻 ”。 悲伤与喜悦。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乖离令我感,悲欣使情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无隐》:“父母艘悲忻泣不胜。”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追怀今昔,倍剧悲欣。” 宋 叶适 《与英上人游紫霄殿戏述短歌》:“等为造化役,未究悲忻情。”
分類:悲伤喜悦
《漢語大詞典》:悦可
喜悦认可,赞许。新唐书·柳宗元传:“饰智求仕者,更詈僕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悦可,自以速援引之路。” 宋 苏轼 《密州宋国博以诗见纪在郡杂咏次韵答之》:“当时苟悦可,慎勿笑杕杜。”
《漢語大詞典》:喜快
喜悦,痛快。 宋 苏轼 《乞与李直方酬奖状》:“众贼内 陈兴 、 郑饶 、 李松 三人以地近故先九日获,独 尹遇 一名以地远难捕, 直方 亲行,故后九日获。既获之后,远近喜快。”
分類:喜悦痛快
《國語辭典》:宪宪(憲憲)  拼音:xiàn xiàn
1.欣喜自得的样子。《诗经。大雅。板》:「天之方难,无然宪宪。」
2.兴盛的样子。《礼记。中庸》:「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唐。柳宗元〈箕子碑〉:「宪宪大人,显晦不渝。」
《漢語大詞典》:感怿(感懌)
感激喜悦。 宋 苏轼 《皇帝达太皇太后回大辽皇帝问候书》:“感懌之深,敷陈罔既。”
分類:感激喜悦
《漢語大詞典》:鸣跃(鳴躍)
鸣唱腾跃。形容喜悦。 唐 李白 《游敬亭寄崔侍御》诗:“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俯视鸳鷺羣,饮啄目鸣跃。”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一:“拱手事圣明,鸣跃无雄奇。”
《漢語大詞典》:喜意
(1).喜悦的心情。汉书·晁错传:“妄赏以随喜意,妄诛以快怒心。”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欣欣的喜意,秋早爽健的气概送我们归寓。”
(2).欢乐的表情。 茅盾 《子夜》十:“﹝ 杜竹斋 ﹞并没说话,可是脸上已有几分喜意。” 郭沫若 《双倍的春天》:“ 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國語辭典》:心红(心紅)  拼音:xīn hóng
1.纯红的朱砂。《元代画塑记》:「西碌三斤,心红五斤,回回青三斤。」
2.印泥。《六部成语注解。户部》:「心红银:心红,印肉也。」
《漢語大詞典》:庆悦(慶悦)
欢庆喜悦。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得六神通,具八解脱,闻佛悬记,心自庆悦,便来至此。”资治通鉴·唐则天后永昌元年:“百僚庆悦,皆贺神明。”
分類:欢庆喜悦
《国语辞典》:忻喜  拼音:xīn xǐ
高兴喜悦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一○回:「二人忻喜而去,离长安二百八十里下寨。」
分类:高兴喜悦
《國語辭典》:喜容  拼音:xǐ róng
1.欢喜的神态。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七。容恕》:「既无喜容,亦无愧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2.人生前所画的肖像。宋。张瑞义《贵耳集。卷下》:「寿皇使御前画工写曾海野喜容,带牡丹一枝。」《西游记》第四○回:「一壁厢传旨宣召丹青,写下唐师徒四位喜容,供养在金銮殿上。」也称为「喜神」。
《漢語大詞典》:喜容菊
亦省作“ 喜容 ”。 菊花的一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重阳:“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邓之诚 注引 刘蒙 菊谱:“一名笑靨,一名喜容,淡黄千叶,叶有双纹齐短而阔。叶端皆有两闕,内外鳞次。”
分類:菊花
《漢語大詞典》:悟悦
因了悟而喜悦。 唐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澹然离言説,悟悦心自足。”
分類:了悟喜悦
《漢語大詞典》:充充
(1).悲戚貌。礼记·檀弓上:“始死,充充如有穷。” 郑玄 注:“皆忧悼在心之貌也。” 孔颖达 疏:“言亲始死,孝子匍匐而哭之,心形充屈,如急行道极,无所復去,穷急之容也。”
(2).喜悦貌。 唐 沈亚之 《与潞鄜州书》:“ 亚之 纳喜於心,充充焉捶马走僕,忘其劳,失其怠。” 元 揭傒斯 《善馀堂记》:“﹝余﹞及其门,则鷄犬不惊,童僕閒暇,皆充充然有自得之意。”
《漢語大詞典》:感喜
感激喜悦。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荷温习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亦既就道,即将造门,惟兹下情,感喜殊甚。”
分類:感激喜悦
《漢語大詞典》:幽欣
内心喜悦貌。 宋 苏轼 《和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之二:“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