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欢欣(歡欣)  拼音:huān xīn
欢乐喜悦。《荀子。礼论》:「故人之欢欣和合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革诡而有所至矣。」《后汉书。卷二七。杜林传》:「海内欢欣,人怀宽德。」
《國語辭典》:怡悦(怡悅)  拼音:yí yuè
愉快、喜悦。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儒林外史》第一○回:「鲁编修见瓶花垆儿,位置得宜,不觉怡悦。」也作「夷悦」。
《國語辭典》:释然(釋然)  拼音:shì rán
因疑虑、嫌隙等冰释而放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由是释然,无复疑虑。」《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但吾一见了他,便忿然激动吾心,就有杀之之意。今即杀了,心方释然。」
《國語辭典》:睢盱  拼音:suī xū
1.喜悦的样子。《易经。豫卦。六三》:「盱豫悔。」唐。孔颖达。正义:「盱谓睢盱。睢盱者,喜说之貌。」宋。苏轼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词:「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2.质朴。《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鸿荒朴略,厥状睢盱。」
3.仰目而视。《文选。张衡。西京赋》:「缇衣韎韐,睢盱拔扈。」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國語辭典》:忻然  拼音:xīn rán
高兴、欢喜。《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瓘心中大喜,以为中计,忻然领诺。」《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邀他来府一晤,他自当忻然命驾。」
《國語辭典》:喜雨  拼音:xǐ yǔ
1.及时所下的雨。《谷梁传。僖公三年》:「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2.容易下雨。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五月。宜忌》:「五月喜旱,六月喜雨。」
《國語辭典》:怡颜(怡顏)  拼音:yí yán
和悦的容色。《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西游记》第二九回:「拙女幸托坤宫,感激劬劳万种。不能竭力怡颜,尽心奉孝。」也作「怡色」。
《漢語大詞典》:感悦
亦作“感说”。 感动喜悦。《韩诗外传》卷一:“ 宋 人闻之,儼然感説,而 晋国 日昌。”后汉书·虞延传:“有囚於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 延 率掾,殯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南朝 宋 鲍照 《转常侍上疏》:“欣喜感悦,不敢伪让。”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上之爱才宥过,闻之者莫不感悦。”《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 景公 乃除去烦刑,发仓廪以贷贫穷,国人感悦。”
分類:感动喜悦
《國語辭典》:欣慰  拼音:xīn wèi
既高兴又安慰。如:「看到他出狱后能洗心革面、奋发向上,双亲无比欣慰。」宋。苏轼答曾子宣书〉:「伏审履兹秋凉,台候万福,欣慰之极。」
《國語辭典》:悦豫(悅豫)  拼音:yuè yù
欢悦。《后汉书。卷四三。何敞传》:「恩泽下畅,黎庶悦豫。」《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
分類:喜悦愉快
《漢語大詞典》:敷腴
喜悦貌。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之五:“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 唐 杜甫 《遣怀》诗:“忆与 高 李 辈,论交入酒壚,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仇兆鳌 注:“敷腴,喜悦之色。” 宋 苏轼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辄复和谢》:“嵐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 吴 。”
《國語辭典》:展眉  拼音:zhǎn méi
舒展眉头。形容心情喜悦的样子。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三:「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分類:展眉喜悦
《漢語大詞典》:赞喜(贊喜)
亦作“賛喜”。 增加喜悦气氛,助兴。语本周礼·秋官·大行人:“归脤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 宋 洪适 《回陆全州启》:“朽质叨荣,已佩 五羊 之印;高情賛喜,復貽双鲤之书。” 宋 范成大 《岁旱邑人祷第五罗汉得雨乐先生有诗次韵》:“风骚老将亦赞喜,笔阵独扫诗坛空。”
《國語辭典》:法喜  拼音:fǎ xǐ
因听闻佛法,而产生的喜悦。南朝梁。武帝 摩诃般若忏文:「愿诸众生,离染著相,回向法喜,安住禅悦。」宋。苏轼〈赠王仲素寺丞〉诗:「虽无孔方兄,顾有法喜妻。」
《國語辭典》:嘻嘻  拼音:xī xī
喜笑自得的样子。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吾母子嘻嘻,不知祸之将及。」《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那婊子望著他嘻嘻的笑。」也作「唏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