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6
词典
1
分类词汇
35
共35,分3页显示
1
2
3
2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商略
参酌
研究
商确
评议
商度
图议
议讨
咨论
榷扬
研却
讨论
国论
较量
议事
《國語辭典》:
商略
拼音:
shāng lüè
1.讨论、筹划。《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
2.估计、料想。宋。
黄庭坚
醇道得蛤蜊复索舜泉
诗:「商略督邮风味恶,不堪持到蛤蜊前。」宋。
陆游
雪后寻梅偶得绝句
:「商略前身是飞燕,玉肌无粟立黄昏。」也作「商量」。
3.酝酿。宋。
姜夔
〈
点绛唇。燕雁无心
〉词:「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也作「商量」。
分類:
估计
准备
品评
商讨
脱略
评论
放任
不羁
《國語辭典》:
参酌(參酌)
拼音:
cān zhuó
参考、斟酌。《后汉书。卷三五。张纯等传》论曰:「汉初天下创定,朝制无文,叔孙通颇采经礼,参酌秦法。」《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张飞自送玄德起身后,一应杂事,俱付陈元龙管理;军机大务,自家参酌。」
分類:
参酌
商讨
参考
《國語辭典》:
研究
拼音:
yán jiù
1.穷究、探索。唐。李山甫〈
古石砚
〉诗:「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元史。卷一四○。铁木儿塔识传》:「铁木儿塔识天性忠亮,学术正大,伊洛诸儒之书,深所研究。」
2.商量、考虑。如:「这件事我们必须再研究一下。」
3.仔细询问。《聊斋志异。卷八。褚生》:「既起,见褚生在旁,惚惚若梦,屏人而研究之。」
分類:
研究
商讨
仔细
钻研
仔细询问
询问
审讯
考虑
探索
《漢語大詞典》:
商确(商確)
商讨;斟酌。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序》
:“观王公搢绅之士,每博论之餘,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慾,商确不同。” 宋
周煇
《
清波杂志
》
卷四:“四六应用,所贵翦裁,或属笔於人,有未然,则当通情商确。”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
第四章:“然事不厌其详,姑以生平可疑者商确焉。”参见“ 商搉 ”。
分類:
商讨
斟酌
《國語辭典》:
评议(評議)
拼音:
píng yì
商量、讨论而加以评断。《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高句骊传》:「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魏书。卷六○。程骏传》:「诏百僚评议,群臣咸以为宜依旧事,骏独以为不可。」
分類:
评议
商讨
议论
商议
评定
评论
《漢語大詞典》:
商度
(1).测量。
(2).商讨。 明
李贽
《与焦漪园太史书》
:“岂自以为至足,无復商度处耶?” 章炳麟
《与罗振玉书》
:“见东人所集汉学,有足下与 林泰辅 书,商度古文,奬藉泰甚,诚俇俇若有所忘也。”
分類:
商讨
测量
《漢語大詞典》:
图议(圖議)
(1).计议;商讨。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 屈原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
:“陪图议於中,所报亦大,庸非其人哉!”
(2).图谋,算计。
《
隋书·天文志下
》
:“又曰,沉阴,日月俱无光,昼不见日,夜不见星,皆有云鄣之,两敌相当,阴相图议也。”
(3).筹划。
《
东观汉记·冯勤传
》
:“ 魏郡 太守 范横 ,上疏荐 勤 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
分類:
筹划
计议
图谋
商讨
算计
《漢語大詞典》:
议讨(議討)
商讨。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可惜的就只是没有邀请 徐懋庸 们来参加议讨。”
分類:
商讨
《漢語大詞典》:
咨论(咨論)
议论;商讨。
《
世说新语·政事
》
“ 亮 亦寻为贿败”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选用之事,与 充 咨论, 充 每不得其所欲。”
分類:
议论
商讨
《高级汉语词典》:
榷扬
商量讨论
《漢語大詞典》:
研却
研究;商讨。却,助词。
《
宋书·礼志二
》
:“古之诸侯众子,犹以尊厌,况在王室,而欲同之士庶,此之僻谬,不俟言而显。太常统寺,曾不研却,所谓同乎失者,亦未得之。”
分類:
研究
商讨
助词
《國語辭典》:
讨论(討論)
拼音:
tǎo lùn
探讨研究、寻求结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甄别其义,各人讨论之域;类聚有贯,故不曲述。」《红楼梦》第七回:「读书一事,也必须有一二知己为伴,时常大家讨论,才能进益。」
分類:
讨论
共同
探讨
讨研
商讨
辩论
评论
何晏
《國語辭典》:
国论(國論)
拼音:
guó lùn
1.有关国家重大事项的讨论、主张。《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其法律任廷尉有馀,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
2.全国的舆论。如:「自从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国论纷纷,民心愤慨,影响不少。」
分類:
全国
女真
女真语
商讨
关国
真语
国家
舆论
尊贵
大计
意思
言论
发表
主张
政见
《國語辭典》:
较量(較量)
拼音:
jiào liàng
1.以竞赛的方式来比较本领或实力的高下。宋。
苏轼
游庐山次韵章传道
诗:「出入岩峦千仞表,较量筋力十年初。」《薛仁贵征辽事略》:「搦善射者来日对阵,较量弓马。」
2.计较。《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见别人家算计利息,较量出入,孳孳作家的,便道龌龊小人,不足指数的。」《红楼梦》第七一回:「这费婆子倚老卖老,仗著邢夫人,常吃些酒,嘴里胡骂乱怨的出气。这边的人也不和他较量。」
分類:
较量
考核
商讨
计较
比较
本领
核验
评定
验证
实力
《國語辭典》:
议事(議事)
拼音:
yì shì
研商、讨论公事。《三国演义》第八回:「卓疾既愈,入朝议事。」《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冯主事略略放心,约定他们后日议事。」
分類:
议事
议论
商讨
衡量
公事
轻重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