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船 → 舡船”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估船
商船。 宋
陆游 《晓出城东》诗:“渺渺 长江 下估船,亭亭孤塔隐苍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七:“估船歌得宝,鱼市聚摊钱。”
《漢語大詞典》:贾帆(賈帆)
指商船。 元
袁桷 《送白诚之赴台州别驾》诗:“猿随僧屐雨,鸥送贾帆风。” 清
王锡 《观潮》诗:“贾帆收欲尽,千里水瀰漫。”
《漢語大詞典》:贾舟(賈舟)
(1).商船。 元
范梈 《数日跋涉泥淖至北山始霁暮经鄱阳湖》诗:“贾舟栖港迮,樵火出迍深。”
(2).借指船商。
《宋史·范纯仁传》:“时旱久不雨, 纯仁 籍境内贾舟,諭之曰:‘民将无食,尔所贩五穀,贮之佛寺,候食闕时吾为糴之。’”
《漢語大詞典》:贩舟(販舟)
商船。 宋
叶适 :“劝盐商以米贴钞,贩舟鳞集。”
《漢語大詞典》:市舶
(1).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新唐书·卢奂传》:“污吏歛手,中人之市舶者亦不敢干其法,远俗为安。”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四年》:“有胡人上言海南多珠翠奇宝,可往营致,因言市舶之利。”
《明史·外国传四·琉球》:“贡使至 浙江 ,典市舶者復请籍其所齎。”
(2).市舶使或市舶司的省称。
《宋史·食货志下八》:“九年, 集贤殿 修撰 程师孟 请罢 杭 , 明州 市舶,诸舶皆隶属 广州 一司。”
《漢語大詞典》:商舶
旧时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
《南齐书·蛮东南夷传论》:“商舶远届,委输南州。”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伷》:“数月之后,有商舶自远南至。” 宋 赵汝适
《诸蕃志·占城国》:“商舶到其国,即差官摺黑皮为策,书白字抄物数,监盘上岸,十取其二,外听交易。” 清
戴名世 《日本风土记》:“凡 中国 有商舶至,即遣小舡来詰何等货。”
《漢語大詞典》:番舶
旧称来 华 贸易的外国商船。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 郑观应
《盛世危言·电报》:“近日番舶畅行, 华 洋杂处,兵机万变,瞬息不同。” 陈去病
《登鼓浪屿》诗:“番舶正连鹅鸛阵,怒涛如振鼓鼙声。”
《國語辭典》:海禁 拼音:hǎi jìn
1.关于航海的各种禁令。
2.明清时代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通商,或禁止中国人到海外经商所采取的措施。
《漢語大詞典》:红单(紅單)
(1). 清 代纳税的单据。
《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至商税不令亲填簿册,及不给红单者,罸俸一年。”
(2). 广东 商船。 清 代多用于作战。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外夷助剿》:“当 向帅 初攻 金陵 ,调派红单艇船入 江 。助勦十年之久,迄无成功。”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外海水师利用广艇、红单、拖罾等船。”
《漢語大詞典》:阅货(閲貨)
唐 宋 时,外国商船入港,政府派员检查其输入的货物。 唐
韩愈 :“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閲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僕隶,公皆罢之。”
《漢語大詞典》:格纳(格納)
宋 代 海南 按商船大小定税金多寡的名目。
《宋史·食货志下八》:“ 海南 收税,较船之丈尺,谓之‘格纳’。其法分三等,有所较无几,而输钱多寡十倍。”
《漢語大詞典》:甲必丹
英语captain音译。犹首领。用以称呼将校级军官及商船船长。 荷兰 之殖民地内, 华 人为官吏,专司诉讼租税等 华 侨事务而无预政实权者,亦称“ 甲必丹 ”。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六月三十日》:“ 荷 择其贤能者为马腰甲必丹等官,专理 华 人事务,而审断权仍操自 荷 人。”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五章:“内地还有甲必丹,收赋治狱荣巍巍, 满 奴作了作洋奴,奴性相传入脑胚。” 龚翼星
《光复军志·党会》:“ 榜甲 全岛八港,港一甲必丹,皆 华 人为之,以领 华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