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商事  拼音:shāng shì
商业法律上一切相关事项的总称。如:「商事法规」。
《国语辞典》:银座(银座)  拼音:yín zuò
地名。日本东京京桥至新桥的大道,是著名的商业繁华地区。街道两侧商店、百货公司林立,吸引许多游客。
《漢語大詞典》:业商(業商)
犹经商。从事商业。《新华日报》1939.12.18:“军事家,技术人才,科学家,文化人,以及一切做工的务农的业商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亲身了解到抗战及其胜利对民族国家及对他们自己的血肉相联的关切。”
《國語辭典》:外欠  拼音:wài qiàn
除已偿还的债款之外,尚欠的款额。如:「除前日所收债款五万元,外欠二万元。」
《漢語大詞典》:捉钱(捉錢)
从 北朝 起到 隋唐 ,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谓之“捉钱”。即公廨本钱。也称月料钱。新唐书·食货志五:“于时祠祭、蕃夷赐宴、别设,皆 长安 、 万年 人吏主办,二县置本钱,配纳质积户收息以供费。诸使捉钱者,给牒免徭役,有罪府县不敢劾治。”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内外官料钱上
《国语辞典》:团主(团主)  拼音:tuán zhǔ
一个商业团体的老闆。如:「他是那个马戏团的团主。」
分类:商业团体
《漢語大詞典》:絮棉
做棉被、棉衣等用的棉花,商业上叫做絮棉。
《国语辞典》:直销(直销)  拼音:zhí xiāo
生产货品的厂商将商品直接卖给消费者或使用者的商业行为。如:「适当的直销可以减少中间商的经手,使消费者能以更合理的价钱购买商品。」
《国语辞典》:家商  拼音:jiā shāng
家事商业职业学校的简称。招收国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三年。以培养健全的家事和商业职业基层人员为目标,传授学生各类科的基本知识及实用技能,并注重人格修养及文化陶冶,养成学生适应变迁、创新进取及自我发展的能力。
《漢語大詞典》:申水
商业用语。旧时两种价格不同的货币互相交换时,由一方加价给他方作为补贴称“申水”。
《国语辞典》:直营(直营)  拼音:zhí yíng
由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厂商直接经营贩卖的商业行为。如:「透过厂商直营,可将自中间商手中省下的差价,回馈给消费者。」
《漢語大詞典》:埔头(埔頭)
方言。码头;交通便利的商业城市。 清 王韬 《欧洲各都民数》:“四海之内徧设埔头, 欧洲 人足跡徧於天下,所至即思兼併。” 清 王韬 《宜索归澳门议》:“ 葡 人遂立埔头於 香山县 之 濠镜 ,此 万历 七年间事也。”
《漢語大詞典》:地货(地貨)
旧时商业用语。称附地而生的蔬果,如白菜、萝卜、番薯、西瓜、荸荠等。
《國語辭典》:拍卖(拍賣)  拼音:pāi mài
1.减价抛售。如:「百货公司年终拍卖时,我总要大肆采购一番。」
2.发卖货物时,由欲购买者竞相出价,至卖主满意,以拍板作响表示成交,称为「拍卖」。如:「他到英国旅游时,特地去苏富比拍卖中心参观。」
3.法院将查封之动产或不动产,以投标竞价的方式,定其价金,而将该动产或不动产出卖,以清偿债务。如:「他因还不起贷款,房子被法院查封拍卖了。」
《國語辭典》:明盘(明盤)  拼音:míng pán
买卖双方在公开场合议定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