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狼獾  拼音:láng huān
动物名。肉食性哺乳动物。四肢粗短,体毛长,呈黑褐色,体侧有黄褐色的带状毛。生性凶猛,爪子非常锐利,善爬树及游泳。多栖息于针叶林中,以松鼠类的小动物为食。产于北欧与北美洲。
《国语辞典》:排卵期  拼音:pái luǎn qí
发育成熟的女性或雌性哺乳动物,卵子从卵巢排出的日期。人的排卵期大都发生在月经开始后的第十四天左右。
《漢語大詞典》:喙突
大多数哺乳动物退化的喙骨,它与肩胛骨融合并形成一个突起。在人类,喙突从肩胛骨向上向内延伸,然后向前向外弯曲
尺骨上关节面前下部外倾的突起,当胳膊屈曲时与鹰嘴窝相适应
《國語辭典》:恒齿(恆齒)  拼音:héng chǐ
人在六岁开始,乳齿脱落后所长出的永久性牙齿,通常共有三十二颗。也称为「永久齿」。
《漢語大詞典》:笨脚兽科
晚古新世和早始新世水生哺乳动物的一个科,归类于全齿目(Pantodonta)
《國語辭典》:北山羊  拼音:běi shān yáng
羱羊的别名。参见「羱羊」条。
《漢語大詞典》:大袋鼠
哺乳动物,袋鼠科的一种。体长约两米,尾长一米。前肢短小,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雌鼠腹部有一皮质育儿袋,幼兽出生后即在袋中哺育。产于 澳大利亚 。
分類:哺乳动物
《漢語大詞典》:单孔目
哺乳纲的一目。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因泌尿、生殖和消化管道末端都通入泄殖腔,共同开口于外,故名。卵生,用乳汁哺育幼兽,无乳头。体温不恒定。如针鼹、鸭嘴兽等。
《國語辭典》:大眼贼(大眼賊)  拼音:dà yǎn zéi
黄鼠的别名。参见「黄鼠」条。
《國語辭典》:前列腺  拼音:qián liè xiàn
为雄性生殖系统的附属腺体,位于射精管的两旁,围绕膀胱的颈部及尿道,大小和形状跟栗子相似,所分泌的液体是精液的一部分。也称为「摄护腺」。
《國語辭典》:奇蹄目  拼音:jī tí mù
哺乳纲中的一目。脚长而大的哺乳类。脚有一或三趾,趾端具蹄。约有十五种,如马、驴、犀牛等皆属此目。
《漢語大詞典》:鳍足目(鰭足目)
适应水栖生活的食肉哺乳动物。体呈纺锤形,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多生活在海洋中。油脂和皮肉均可利用,经济价值大。主要种类如海狗、海豹和海象等。
《漢語大詞典》:啮齿目(嚙齒目)
哺乳动物的一目。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持续生长,常借啮物以磨短。无犬齿。繁殖力很强,吃植物或杂食。如松鼠、田鼠、家鼠、竹鼠等。
《漢語大詞典》:势峰(勢峯)
阴茎;男子和某些雄性哺乳动物的生殖器。瑜伽师地论卷四九:“十者势峯藏密。”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二:“势峯,谓阴茎也;旧言马阴藏相是也。”
《國語辭典》:乳腺  拼音:rǔ xiàn
哺乳动物乳房内的腺体。雌性的乳腺发达,于哺乳期,可分泌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