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东铭(東銘)
宋 代哲学家 张载 于其学堂东牖所书的铭言。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二:“ 横渠 学堂双牖,右书‘订顽’,左书‘砭愚’。 伊川 曰:‘是起争端’,改‘订顽’曰‘西铭’,‘砭愚’曰‘东铭’。”后因以泛指道学先生的箴言。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徐渊子词》:“ 竹隐 徐渊子 似道 ……初官为户曹。其长方以道学自高,每以轻脱目之。 渊子 积不能堪。适其长丁母忧去官, 渊子 赋《一翦梅》云:‘道学从来不则声,行也‘东铭’,坐也‘西铭’,爷娘死后更伶仃。’”
《漢語大詞典》:壹气(壹氣)
元气,纯一不杂之气。古代哲学家又称之为“专气”。《楚辞·远游》:“见 王子 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王逸 注:“究问元精之秘要也。” 王夫之 通释:“壹气, 老子 所谓专气。” 吴文英 注:“壹气,纯一不杂之气。”《楚辞·远游》:“壹气孔神兮,於中夜存。” 洪兴祖 补注:“壹,专也;孔,甚也。” 清 姚鼐 《题四更山吐月图》诗:“壹气孔神中夜持,仰首云隙先见之。”
《漢語大詞典》:范缜
(约450-约510) 南朝齐梁时哲学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人。综合和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和神灭论思想,反对因果报应的观点,认为形体和精神如刀刃和刀刃的锋利关系,肯定精神本身并非物质实体,而是人的形体的一种作用。著作有《神灭论》等。
《国语辞典》:康德  拼音:kāng dé
Immanuel Kant
人名。(西元1724~1804)德国哲学家,结合理性主义及经验论,而树立所谓批判哲学,被视为西方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被合称为「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以及《判断力批判》。
《漢語大詞典》:犬儒
原指古 希腊 犬儒学派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绝对的个人精神自由,轻视一切社会虚套、习俗和文化规范,过着禁欲的简陋生活,被当时人讥为穷犬,故称。后亦泛指具有这些特点的人。 章炳麟 《〈无政府主义〉序》:“若能循齐物之眇义,任夔蚿之各适,一人百族,势不相侵,井上食李之夫,犬儒裸形之学,旷絶人间。” 鲁迅 《而已集·小杂感》:“蜜蜂的刺,一用即丧失了它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
《国语辞典》:陈那(陈那)  拼音:chén nà
人名。(西元440?~520?)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属婆罗门种姓,先从小乘犊子部出家,后改学大乘,为世亲的弟子。佛教新因明学的创始者。他把因明从辩论技术,发展成知识论。其学说除了为大小乘佛教吸收外,也影响耆那教、胜论派等。
《国语辞典》:齐诺(齐诺)  拼音:qí nuò
Zeno
人名:(1)(西元前490?~前430?)古希腊伊利亚学派哲学家,辩證法的初祖,以诡妙论證否定动与多的存在。(2)(西元前336?~前264?)古希腊斯多噶派哲学的创始人,主张节欲苦行,以求心理安宁。
《国语辞典》:斯宾塞(斯宾塞)  拼音:sī bīn sè
Herbert Spencer
人名。(西元1820~1903)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为早期的进化论者,推广生物进化的理论以解释宇宙、文化、社会等现象,建立进化哲学。著有《社会学》、《生物学》等多方面著作,总为综合哲学,历三十六年始成。也译作「斯宾塞尔」。
《国语辞典》:罗素(罗素)  拼音:luó sù
Russel Bertrand
人名。(西元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其首要建树在数学及逻辑领域。西元一八九○年入剑桥三一学院。欧战时,因反战而入狱。一九二○年到中国讲学,是一位经验主义、实證主义和物理实在主义者。著有《数理哲学大纲》、《哲学中的科学方法》、《政治理想》、《心的分析》等四十馀部。和英国怀德海(西元1861~1947)合著的《数理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1910~1913),成为逻辑史的第二个里程碑。一九五○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国语辞典》:尼采  拼音:ní cǎi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人名。(西元1844~1900)德国哲学家。早年曾攻读古典文学、神学及叔本华哲学,在哲学思想上,尼采一方面反对宗教、伦理道德,以为只有弱者才会相信;另一方面主张超人,以为权力意志乃人间至高之原理。后精神错乱,又失明,遂卒。著作甚多,有《超人论》、《善恶彼岸》、《权力意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道德谱系学》等。
《国语辞典》:培因  拼音:péi yīn
Alexander Bain
人名。(西元1818~1903)英国哲学家兼心理学家,为一纯粹经验论者,其学说以联想活动和生理过程的关系为主旨,并重视内在的活动力。主要成就在生理学及性心理学等方面。
《漢語大詞典》:艺术哲学
一是作为美学的别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的科学,即以艺术为主要对象,通过艺术来研究美,故美学应称为艺术哲学。另一是从属于文艺理论的范畴,即运用哲学的观点探讨艺术问题,它与前者有相通之处,但主要是艺术理论。
《漢語大詞典》:吾家先生
宋 哲学家 邵雍 负盛名,晚年躬耕不仕,时人称之为“吾家先生”。宋史·道学传一·邵雍:“士大夫家识其( 邵雍 )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廝隶皆驩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復称其姓字。”
《國語辭典》:虚无主义(虛無主義)  拼音:xū wú zhǔ yì
1.哲学上主张否定一切事物的可能性,真理或真知不可得而有,知识上的真伪、道德上的善恶,没有客观的效验,也没有普遍的标准,称为「虚无主义」。
2.政治上指一种激烈的革命思想。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否定一切政治的权威,主张澈底改革社会制度,使各阶级归于平等,个人有绝对的自由,以破坏现有一切政治、社会组织为宗旨。
《国语辞典》:批判哲学(批判哲学)  拼音:pī pàn zhé xué
德国哲学家康德所创的学说。其内容在批判我们的纯粹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及判断力之有效应用范围和作用。康德指出「批判」的意义在于检验知识的构造和能力,而不是提出一个新的知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