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德性 拼音:dé xìng
1.自然至诚的本性。《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唐。孔颖达。正义:「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
2.道德品性。《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位小姐,德性温良,才貌出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
3.讥笑轻视令人产生恶感的仪态或行止。如:「瞧他那副猥猥琐琐的德性,就知道做不了什么大事。」
2.道德品性。《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位小姐,德性温良,才貌出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
3.讥笑轻视令人产生恶感的仪态或行止。如:「瞧他那副猥猥琐琐的德性,就知道做不了什么大事。」
《漢語大詞典》:三恶(三惡)
(1).指暴、虐、颇(不正)三种恶劣的品性。《左传·昭公十四年》:“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 杜预 注:“三恶:暴、虐、颇也。”
(2).即三恶道。《百喻经·人效王眼瞤喻》:“於佛法中永失其善,堕於三恶。” 宋 范仲淹 《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序》:“使群魔三恶,不起於心,万法诸缘,同归於善。”原注:“三恶,即指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2).即三恶道。《百喻经·人效王眼瞤喻》:“於佛法中永失其善,堕於三恶。” 宋 范仲淹 《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序》:“使群魔三恶,不起於心,万法诸缘,同归於善。”原注:“三恶,即指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國語辭典》:为人(為人) 拼音:wéi rén
1.人的外表、形貌。《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一一首之一》:「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2.做人的态度、为人处世。《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
3.作为人类。《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晋。陶渊明〈自祭文〉:「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4.男女交媾。《史记。卷九五。樊哙传》:「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令其夫人与其弟乱而生他广。」唐。张守节。正义:「言不能行人道。」
2.做人的态度、为人处世。《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
3.作为人类。《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晋。陶渊明〈自祭文〉:「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4.男女交媾。《史记。卷九五。樊哙传》:「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令其夫人与其弟乱而生他广。」唐。张守节。正义:「言不能行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