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亚罗船事件(亚罗船事件)  拼音:yà luó chuán shì jiàn
清咸丰六年(西元一八五六年),广州官兵登上挂英旗的亚罗号船搜捕,英领事抗议,为粤总督叶名琛拒绝,粤民纵火烧英使馆,问题扩大,引发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
《国语辞典》:新疆回变(新疆回变)  拼音:xīn jiāng huí biàn
清咸丰六年至光绪三年(西元1856~1877),回教徒对清廷的叛变。先起于云南,后陕西、甘肃、新疆等地趁机跟进,新疆地区更建立回教汗国,于光绪三年为左宗棠所平定。
《国语辞典》:云南回变(云南回变)  拼音:yún nán huí biàn
清咸丰六年,云南因回人与汉人不和睦及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的不同,回教掌教马德斯暗中勾结回众起事,以马如龙部最强,史称「云南回变」。后于同治十二年,岑毓英巡抚得湘军援助始将之肃清。
《国语辞典》:大拉翅  拼音:dà lā chì
一种清咸丰以后的妇女发型。髻式逐渐增高,双角也不断扩大,上戴有形如牌楼的固定饰物。以绸缎为之,再加插一些绢制的花朵。也称为「两把头」。
《漢語大詞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清 统办洋务的中央机构。 清 咸丰 十年末(1861年初)设立,总掌外交、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派遣公使等事,并管辖北洋通商大臣与南洋通商大臣。清史稿·职官志六:“十年, 文宗 北狩,特置专官办理抚局。其冬,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命 恭亲王 奕訢 领之…… 光绪 二十七年,辛丑和约成,更名外务部。”亦省称“ 总理衙门 ”。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六》:“丁亥七月总理衙门咨行各省将军督抚有案,兹将咨稿照録。” 清 郭嵩焘 《拟陈洋务疏》:“朝廷设立总理衙门,专办洋务,亦不能不内恤人言,周章顾盼,无敢直截办理。”
《国语辞典》:捻乱(捻乱)  拼音:niǎn luàn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西元1852~1868)发生于北方的民间动乱事件。原为安徽、河南一带的乡民点燃油纸捻玩龙戏来驱疫避灾,久而聚结成为盗匪,势力扩大至北方数省。首领为张洛行、张宗禹、赖文光,与太平军互相联络照应,行踪飘忽难以捉摸。同治六年(西元1866)分为东、西二股。西捻为左宗棠、李鸿章所平定,东捻则灭于曾国藩。
《国语辞典》:帼匪(帼匪)  拼音:guó fěi
清朝咸丰、同治间四川的乱党。
《国语辞典》:北京条约(北京条约)  拼音:běi jīng tiáo yuē
清咸丰十年(西元1860),因清廷有意毁弃《天津条约》,英法联军再度北上,攻入北京,是年签下《北京条约》。条约内容为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银八百万两,并割让九龙半岛于英。另外开琼州、潮州、台湾、淡水、镇江、九江、汉口、登州、牛庄、天津为口岸,且享有内河航行权及内地游历权,允许传教士自由传教。俄国亦藉此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之地。
《国语辞典》:瑷珲条约(瑷珲条约)  拼音:ài hún tiáo yuē
清代咸丰八年(西元1858)俄国乘英法联军北犯的机会,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订立的条约。其要点如下:一、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地方,割给俄国。二、乌苏里江以东的地方,由中俄两国共管。三、允许俄国航行黑龙江及乌苏里江。这是使中国丧失最多领土的一个条约。
《国语辞典》:慈安太后  拼音:cí ān tài hòu
清文宗咸丰帝之后。(西元1837~1881)姓钮祜禄,满洲人。咸丰元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时,随咸丰帝逃往热河。次年咸丰死,清穆宗同治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与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
《国语辞典》:快蟹船  拼音:kuài xiè chuán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水师船。
《漢語大詞典》:湖北大鼓
曲艺的一种。 清 代 咸丰 年间由 光州 (今 河南省 潢川县 )一带的大鼓传入 湖北省 发展而成,流行于 武汉市 和 鄂 东一带。初用鸳鸯铁板按节拍,后改用木板,并以三弦、二胡伴奏。基本曲调有四平调等。
分類:曲艺咸丰
《漢語大詞典》:石玉昆
清代子弟书演员。道光、咸丰年间人。满族。演唱西城调子弟书,自弹三弦自唱。嗓音嘹亮,所唱曲调被称为“石韵”。小说《三侠五义》是在他说唱的《龙图公案》基础上改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