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咳嗽  拼音:ké sòu
1.喉部或气管的黏膜受痰或气体的刺激,引起反射作用,把气体用力排出。
2.比喻出声、说话。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恐怕边关透漏,央及家人奔骤。似箭穿著雁口,没个人敢咳嗽。」《水浒传》第三八回:「你这贼配军是我手里行货,轻咳嗽便是罪过。」
《漢語大詞典》:散咳嗽
说话。亦指说话的音韵、声腔。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敢一个小哨儿喉咽韵美,我説散咳嗽呵如瓶贮(注)水。”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供过的散嗽生,嗟顶老撇朗兜。”
《漢語大詞典》:欬嗽
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於湿,冬生欬嗽。”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顺逆:“民病喉欬嗽、筋挛、鼻仇塞。”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军吏 李成 苦欬嗽,昼夜不寤,时吐脓血。”
分類:咳嗽
《漢語大詞典》:呛嗽(嗆嗽)
咳嗽。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可能是因为走路走得太急的原故,接着他就呛嗽起来了。”
分類:咳嗽
《漢語大詞典》:清嗽
咳嗽。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怪得朝来清嗽,为连宵斲丧,体更傴僂。”
分類:咳嗽
《國語辭典》:咳唾  拼音:ké tuò
1.喷吐唾液。《大戴礼记。保傅》:「周旋俯仰,视瞻无仪,安顾咳唾,趋行不得。」
2.唾液、口水。《隋书。卷七五。儒林列传。王孝籍》:「伏惟明尚书公动哀矜之色,开宽裕之怀,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
3.言论、谈吐。《庄子。渔父》:「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魏书。卷九三。恩倖列传。序》:「夫令色巧言,矫情饰貌,邀眄睐之利,射咳唾之私,此盖苟进之常也。」
《國語辭典》:謦欬  拼音:qìng kài
1.谈笑。《庄子。徐无鬼》:「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
2.咳嗽。《列子。黄帝》:「惠盎见宋康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
《漢語大詞典》:欬謦
犹謦欬。咳嗽声。 明 张养重 《枫岭道中》诗:“含梅任鸟啄,残果待猿领。石气著丹青,谷音传欬謦。”
分類:咳嗽
《漢語大詞典》:喘嗽
气喘咳嗽。 清 黄景仁 《即事》诗:“验之今果然,喘嗽杂噦吐。”
分類:气喘咳嗽
《漢語大詞典》:声欬(聲欬)
咳嗽或所发的声音。礼记·曲礼上“车上不广欬” 唐 孔颖达 疏:“欬,声欬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医术》:“至於能别妇人妍丑,闻其声欬,扣问数语,即知其人美恶情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红娘 声欬於窗前,生闻之,惊喜交集。”
分類:咳嗽声音
《漢語大詞典》:寒嗽
因受寒而咳嗽。宋史·岳飞传:“时 飞 方苦寒嗽,力疾而行。”
分類:受寒咳嗽
《漢語大詞典》:声咳
1.咳嗽或所发的声音。
分類:咳嗽声音
《國語辭典》:做声(做聲)  拼音:zuò shēng
开口发言、出声。《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正在说话,只见慧生的家人连贵进来回话,立在门口不敢做声。」《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听了,面孔失色,做声不得。」也作「则声」。
《漢語大詞典》:咳逆
咳嗽病的一种。因气逆而作咳。《医宗金鉴·痰饮咳嗽病脉证·泽泻汤》:“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注:“咳逆,古咳嗽名也。”
分類:咳嗽气逆
《國語辭典》:咳血  拼音:kǎ xiě
咳嗽痰中带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