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1 俗姓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末禅僧。19岁出家,22岁时至嵩山受戒。后嗣沩山慧寂。武宗会昌间被迫还俗。宣宗大中初仍为僧,住吴兴西峰院。自懿宗咸通六年(865)起,改住杭州径山院,世称径山和尚。僖宗中和三年(883),赐紫袈裟。昭宗景福二年(893),赐号法济大师。卒谥归寂大师。《祖堂集》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一一、《宋高僧传》卷一二均有传。前二书录存洪諲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族吴氏。吴兴人。年才十九。礼无上大师于开元寺出家。至二十二。往嵩山会善寺登具。仅七日。能尽习诵大比丘戒。遂究毗尼。研经论。已而归省无上。无上曰。汝于二六时中。将何报答四恩三有。諲怃然。三日不能食。无上因其愤悱。而发明之。遽有證入。于是遍参云岩沩山。而器质盖已成矣。会昌之变。人皆悲泣叹惋。諲独否。乃曰。大丈夫当此厄运。岂非命耶。命因有不可免者。复何作此儿女子态乎。会长沙信士罗晏。愿奉安于家供养。阅二年之久。执宾礼。如一日。大中既复昌法祚。还居乡里之西峰院。咸通六年。登径山省觐。明年无上大师入灭。众请諲嗣主寺门。学者之来。视无上时。盖十倍不翅。黄巢之乱。其偏帅领卒千馀人。入山见諲。宴坐不起。帅怒以剑挥之。剑不著諲。而著床者再。諲颜色不动。帅异之。因再拜有所施而去。 僧问。掩息如灰时如何。答犹是他家公干。问公干后如何。答耕人田不种。问毕竟如何。答禾熟不临场。僖宗皇帝。诏赐院乾符镇国额。景福二年。吴越王尚父钱氏。奏赐号法济大师。光化四年九月十八日。辞众以逝。丧事所费。皆出吴越府。禅林荣之。初王家天目之石鉴山。贫甚。諲偶见于军戍中。遽屏左右。握手耳语曰。宜自爱。他日贵极。当无忌佛法。是以王敬事之。终其身。 上首弟子。庐山栖贤寂公。临川义直功臣院令达。达尤杰伟。两浙被其化。卒谥归寂。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次馀杭径山院释洪諲。俗姓吴。吴兴人也。年才十九于开元寺礼无上大师出家落饰。精加佛事罔怠巾瓶。二十二遣往嵩岳会善寺受满足律仪。俾诵大比丘戒。匝七日念终。遂习毗尼寻传经讲。自谓为僧有逸群事业。而归礼本师。曰汝于十二时中将何报答四恩三有。諲闻斯诘怃然失措。三日忘食。本师却招诱提耳方明本事。如是往还云岳次沩山。各为切磋。蔚成匠手。俄而会昌中例遭黜退。众人悲泣者。惋叹者。諲晏如也。曰大丈夫钟此厄会。岂非命也。夫何作儿女之情乎。时于长沙。遇信士罗晏。召居家供施。盖諲执白衣比丘法初无差失。涉于二载若门宾焉。大中初除灭法之律。乃复厥议。还故乡西峰院。至咸通六年上径山觐本师。明年无上大师迁神。众请諲嗣其法位。始唯百许僧。后盈千数。于时四众共居肃然无过。僖宗皇帝赐院额曰乾符镇国。中和三年仍赐紫袈裟。景福二年吴越国王尚父钱氏奏举登赐法济大师。光化四年九月二十八日辞众而卒。霅溪戚长史写貌。武肃王为真赞传法弟子庐山栖贤寺寂公。临川义直。功臣院令达。达于两浙大行道化。卒谥归寂大师焉。初諲有先见之明。武肃王家居石鉴山。及就戍应募为军。諲一见握手。屏左右而谓之曰。好自爱他日贵极当与佛法为主。后累立战功为杭牧。故奏署諲师号。见必拜跪。檀施丰厚异于常数。终时执丧礼念微时之言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40或844—868 【介绍】: 唐长安人,字幼微,一字蕙兰。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缛。懿宗咸通中及笄,为补阙李亿侍妾。夫人妒不能容,遂遣隶西京咸宜观,为女道士。与李郢同巷,居止接近,诗简往返。复与温庭筠交游,有相寄篇什。后以笞杀女僮绿翘事下狱,为京兆尹温璋所杀。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4?—868 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姿质出众,聪敏过人。15岁,补阙李亿纳为妾,以李妻不相容,于懿宗咸通中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然对李亿仍一往情深,集中有寄李亿(字子安)诗多首。尝漫游湖北、江西等地,期遣愁怀,寻觅同调,然终叹知音难得。后因戕杀侍婢绿翘,为京兆尹温璋处死。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七八、《唐才子传》卷八。多与文士酬唱交往,与温庭筠关系尤密,常于叠次唱和中“寄恨”、“慰情”,借以抒其愁绪。鱼诗情意缠绵,语言工丽,在唐代女诗人中堪与薛涛、李冶并列。《历朝名媛诗词》评曰:“诗文藻有余,格局不高,大抵意致流逸,出入一概情味语,比李季兰(李冶字)稍逊。”有《鱼玄机集》1卷。《全唐诗》存诗48首,又断句5联。
唐诗汇评
鱼玄机(?-868),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喜读书,善属文。和为补阙李亿妾。咸通中,出家为女道士,隶长安咸宜观,与温庭筠、李郢等以诗篇相唱和。后因笞杀女婢绿翘事下狱,为京也尹温璋所杀。后人辑有《唐女郎鱼玄机诗》一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词学图录
鱼玄机(844-871) 女,初名鱼幼微,字蕙兰。长安(今西安)鄠杜人。咸通初(860)嫁李亿为妾,旋见弃。咸通七年(866)进咸宜观出家,改名鱼玄机,又更名韦庄,再更名和凝。

作品评论

皇埔枚三水小牍
西京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字幼微,民安里家女也。色既倾围,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破瓜之岁,志慕清虚。咸通初,遂从冠帔于咸宜;而风月赏玩之佳句,往往播于士林。
北梦琐言
唐女道鱼玄机、字蕙兰,甚有才思。
唐才子传
(玄机)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缚。
《唐诗品》
玄机形气幽柔,心悰流散,其于子安,情寄已甚、而《感怀》、《期友》,及《迎李近仁员外》诸作,持思翩翩,尚有馀恨、虽桑间濮上,何复自殊?其诗婉茜悲凄,有风人之调。女郎间求之,则兰英绮密,左芬充腴,生与同时,亦非廊庑间客也。
朱警《鱼玄机诗集题跋》
玄机善吟咏,美风调,虽未免涉于多情,而幽柔融雅,有足悲焉。妇人之集,其仪存者,岂多见邪?
唐音癸签
李冶、鱼玄机、薛涛,女德正同……鱼最淫荡,诗体亦靡弱。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闽中禅僧。与雪峰义存同时。《祖堂集》卷七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收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又称纸衣和尚。唐末禅僧。嗣临济义玄。后住涿州。《景德传灯录》卷一二、《天圣广灯录》卷一三有传。《天圣广灯录》收诗偈42首,内4首设喻演说禅理,余38首吟咏禅门历代祖师之遗迹,《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人,逸士。夏服絮衫,冬卧冰雪中,常于长安市中携篮而歌,自号蓝采和。人有自儿童时见之,及斑白时仍见之,颜色如故。相传于濠梁酒楼上饮酒,有五色云覆其上,乘云鹤去。为后世所传八仙之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里世次皆不详。常穿破蓝衫,一脚著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于城中行歌乞讨。应对机捷谐谑,似狂非狂。常乘醉振靴而唱踏歌,歌词皆仙意。周游天下,历数十年而颜貌如故。据云后于濠梁酒楼闻笙箫之声,遂升空而去。《续仙传》卷上有传。后世将其引为八仙之一。《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嗣云居道膺,又曾参夹山善会、径山洪諲。后归浙中,住杭州(一作越州)佛日寺,世称佛日和尚。《祖堂集》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二〇、《五灯会元》卷一三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嗣夹山善会。后住洛阳韶山,世称韶山和尚。《祖堂集》卷九、《宋高僧传》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录其歌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不知何许人。既得法于澧阳之夹山。后于洛阳之韶山阐化。一日下山见遵布衲。遵问韶山在什么处。普指竹处云。只者便是。遵云拟伸一问得否。普云。看君不是金牙作。争解张弓射尉迟。遵云。凤凰直入烟霄路。谁怕林中野雀儿。普云。饶君直在威音外。犹较韶山半月程。遵云。且道过在什么处。普云。倜傥之词。时人知有。遵云恁么则真玉泥中异。不拨万机尘。普云。鲁般门下。徒劳巧妙。遵云。学人只恁么。师意如何。普云。玉女夜抛梭。寄锦于西舍。遵云莫便是和尚家风也无。普云。横身当宇宙。谁是出头人。 久之而终。谥无畏。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寰普者。不知何许人也。禀形淳粹克性谦冲。居于丑夷下风请业。汪汪然其识度辄难拟议。具戒之后经论温寻。然后杖锡南游澧阳。遇夹山而得心契。有参学举问。垂手携归。不使一机失其开诱。其所不荐劝令披览经法。亦近秀寂之遗风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僧。嗣洞山法嗣云居道膺。后住洪州凤栖山同安寺。世称同安和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唐末时在世。初师夹山善会,后嗣洞山良价。因住随州土门小青林兰若,也称青林和尚。晚年移住洞山,又称后洞山禅师。所作偈颂,流传颇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初师夹山善会,后嗣洞山良价。因住随州土门小青林兰若,世称青林和尚。晚年移住洞山,又称后洞山禅师。《祖堂集》卷八、《景德传灯录》卷一七均有其传,录存师虔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嗣青林师虔。后住韶州龙光院,世称龙光和尚。《景德传灯录》卷二〇、《五灯会元》卷一三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4—932 【介绍】: 五代时僧。杭州盐官人,俗姓孙。十三岁于苏州出家。唐僖宗乾符五年入闽,历参诸名德,终嗣雪峰义存。留住雪峰历三十年。哀帝天祐三年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化世廿余年,授徒一千五百余人。卒谥超觉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4—932 俗姓孙,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南)人。13岁于苏州出家。僖宗乾符五年(878)入闽,历参诸僧,终嗣雪峰义存。留住雪峰山30年。哀帝天祐三年(906)出住泉州招庆院,复移住福州长庆院,世称长庆和尚。化世20余年,授徒1500余人。卒谥超觉大师。《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宋高僧传》卷一三有传,前二书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槜李诗系·卷三十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玄寺,参灵云问佛法。云曰:“驴事未去,马事到来。”棱于是往雪峰玄沙。二十年间,坐破七个蒲团,不明此事。一日,捲帘忽大悟曰:“也大差,也大差,捲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擘觜打。”峰谓沙曰:“此子彻,去也”沙曰:“此是意识著述,更须勘过始得。”至晚上堂,棱又口占一颂。峰乃顾沙曰:“不可更说,是意识著述。”天祐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招庆。后闽主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得度者不减一千五百众。长兴三年,归寂。
全唐诗续补遗
慧棱,海盐人。幼出家苏州通伭寺。天佑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昭庆。后闽王召居长乐府长庆院,号超觉大师。长兴三年归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杭州海盐孙氏子。初娩胞纯紫色。儿肩腋间。若服伽梨状。逮成童。益俊朗。遂出家于苏之通玄寺。才登戒品。即事南询。至雪峰问云。从上诸圣。传授一路。请师指示。峰默然。棱礼拜而退。峰笑颔之。 一日峰谓棱曰。我寻常向诸人道。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等出入好看。汝作么生会。棱曰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 棱入方丈参。峰云。是什么。棱云今日。天晴好普请。叩激之机。无所疑滞。因述颂曰。万象之中独露身。为人自旨乃方亲。昔时谩向途中觅。今日看来火里冰。天祐三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以昭庆院。诣师居之。群纳云委。后又居长乐府之长庆院。出世二十馀年。众常不减一千五百。盖其资性能容忍。而慎许可。故受其益者无算云。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卒。寿七十九。腊六十。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慧棱。杭州海盐人也。俗姓孙氏。初诞缠紫色胎衣。为童龀日俊朗抗节。于吴苑通玄寺登戒已。闻南方有禅学。遂游闽岭谒雪峰。提耳指订顿明本性。乃述偈云。昔时谩向途中学。今日看来火里冰。如是亲依不下峰顶计三十许载。冥循定业谨摄矜庄。泉州刺史王延彬。召棱住昭庆院禅子委输唯虞后至。及于长乐府居长庆院。二十馀年出世不减。一千五百众。棱性地慈忍不妄许人。能反三隅方加印可。以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长往。春秋七十九。僧腊六十。闽国王氏私诔之大师号超觉。塔葬皆出官供。判官林文盛为碑纪德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居明州奉化县。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中贮行李,就人乞啜,分少许入囊,人称布袋和尚。昭宗天复中卒。江浙间多画其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 【介绍】: 五代时僧,名契此。住奉化岳林寺。形貌猥琐,额蹙腹皤,出语无状。常以杖荷一布袋尽实供身之具。言人祸福往往应验。后梁末帝贞明中卒。宋徽宗崇宁中赐号定应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6 号长汀子,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常背布袋入市廛,见物即乞,得即入口,留少许投袋中。随处寝卧,形若疯癫。世称布袋和尚。凡示人吉凶,多有应验。又喜作歌偈。后梁末帝贞明三年(916)卒于明州岳林寺。《宋高僧传》谓昭宗天复中化去。江浙间人谓其为弥勒显化,争相图画其像。后世佛寺中所供大肚弥勒,相传即为其造像。《景德传灯录》卷二七、《宋高僧传》卷二一有传。《景德传灯录》、《宗镜录》、《鸡肋编》、《庆应大师别传》、《明州岳林寺志》等书中存其诗偈2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未详氏族。天复初。见之明州奉化县。蹙頞皤腹。形裁腲鮾。语嘿出处。无常时。每荷一布袋。行市肆中。随所遇。辄乞得醯酱𦵔炙诸可食物。必分少许入袋。馀以投诸口。然过门则所货倍售。故市肆之人。争遮挽之。所至不能去。夜宿鹤林寺。晨起曳高齿木屐竖股。卧大桥上。则是日虽雨而晴。系草屦疾走。则是日虽晴而雨。或以此候察之。屡验。一日独立稠众中。或问和尚在此作么。答曰。我待个人子。曰我聻。师探怀中出一橘。其僧拟接。师缩手曰。你不是者个人。或于市井中。成一厕。师立于其前。唱曰。募缘造到。诸人不得于此大小二事。 有僧徐行其前。师从后。抚其背。僧回首云。作什么。师展手曰。乞我一文钱。僧曰。道得即与。师放下布袋叉手立。 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师放下布袋。叉手立。问如何是布袋下事。师荷布袋便行。既灭。或遇于他州。因书偈托之以寄。其辞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都不识。由是知为慈氏降迹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也。形裁腲鮾蹙頞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入廛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𦵔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此奇之。有偈云。弥勒真弥勒时人皆不识等句。人言。慈氏垂迹也。又于大桥上立。或问和尚在此何为。曰我在此觅人。常就人乞啜。其店则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阳即曳高齿木屐。市桥上竖膝而眠。水潦则系湿草屦。人以此验知。以天复中终于奉川。乡邑共埋之。后有他州见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图画其像焉。 唐邺都开元寺智𮗿传 释智𮗿。不知何许人也。少而英伟长勤梵学。凡诸经论一听入神。其所讲宣也音辩浏亮。每临台座自谓超绝。所患者听众无几。虞其以水传器。器器不空繄我独无。乃辜佛意。遂负箱帙遍历名山以询智者。末至衡岳寺憩息月馀。尝于寺闲斋。独自寻绎疏义。复自咎责曰。所解义理莫违圣意乎。况思兀然。偶举首见老僧振锡而入曰。师读何经论穷何义理。𮗿疑其名岳之内车辙原中罗汉混凡曾何可测。乃自述本缘。因加悔责。又曰。傥蒙贤达指南请受甘心。钤口结舌不复开演矣。老僧笑曰。师识至广岂不知此义。大圣犹不能度无缘之人。况其初心乎。师只是与众生无缘耳。𮗿曰。岂终世若此乎。老僧曰。吾试为尔结缘。遂问𮗿。今有几赀粮耶。𮗿曰。自北徂南。裂裳裹足。已经万里。所赍皆罄竭矣。见受持九条衣而已。老僧曰。只此可矣。必宜鬻之以所易之直皆作麋饼油食之调。𮗿如言作之。约数十人食遂相与至垌野之中散掇饼饵。焚香长跪。咒曰。今日食我施者。愿当来之世与我为法属。我当教之得至菩提。言讫乌鸟乱下啄拾地上。蝼蚁蝇蚃莫徵其数。老僧曰。尔后二十年方可归开法席。今且周游未宜讲说也。言讫而去𮗿由是精进道力不倦研摩。义味滋多。志在传授。至二十年。却归河比。盛化邺中。听众盈千数人。皆年二十已来。其老者无二三人焉。 系曰。中有末位变定难移。今世所修必招当果。今智𮗿依异僧之教。令二十年后待听徒。一如其言。如此则当生修当生果。故弗诬矣。诗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将知永寿之人河清屡见矣。
神僧传·卷第九
释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形裁腲(乃罪切)鮾(乌罪切)蹙额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入廛。市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𦵔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此奇之。又尝就人乞啜。其店则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阳即曳高齿木屐市桥上竖膝而眠。水潦则系湿草屦。人以此验知。以天复中终于奉川乡。邑人共埋之。后有他州见此僧。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画其像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岐阳人。宁姓也。时习呼其姓。而亡其名。昭宗初年。宁尝于所居寺暴卒。三日而苏。众惊问之。乃曰。我入冥矣。始见吏坐曹。如世官府。遽谓我曰。和尚有寿而无禄柰何。即捡其籍曰。有乾荷叶三石耳。命隶导之历揽。于是至一所。其门榜曰李克用。宁窥之。见一眇目黑龙。锁铁柱上。次一所曰朱全忠。见青毛白额虎。方锁系。而前有血肉狼藉。如啖物状。次曰王建。见一白兔。卧金床上。次曰李茂贞。见数女侍。一王者冠冕坐。至杨行密则阴蔽莫之睹矣。因以问导者。导者曰。汝将来之主也。馀处皆黯然深窅。不知所往。遂还。而吏乃使归。且戒之曰。但多转诵功德经。宁询何经为功德经。曰金刚般若是也。事传岐帅。恶其惑众听。禁之甚严。后卒验无小异。时世称宁入冥和尚。竟食荷叶。以寿终于所止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宁师者。岐阳人也。亡其名。时以姓呼之耳。往来无恒止出处如常僧。昭宗即位初年。居山寺中。忽暴终安卧。体暖忽忽如烂寝焉。僧徒环守不敢殡敛。三日而苏。众惊奔问之曰。我为冥司追摄。初见一判官。云和尚寿在而无禄。乃召吏语之与检覆。吏曰。只有乾荷叶三石。因令注于簿。又命一人引之巡历观游。去乃入一门见数殿。各有榜于是徙步至一殿署云李克用。于牖间。窥有一黑龙眇一目。中立铁柱连锁絷维之。次一殿署曰朱全忠。乃青鞟白额虎锁系如初而前有食啖人血狼藉之状。次署曰王建。黄金床上卧一白兔焉。次署曰李茂贞。具冠冕如王者。左右数侍女焉。次署曰杨行密。窗牖痹黑不能细瞻。问使者曰。此诸怪状者何邪。曰将来王者也。旁厢数殿望之黯黯。使者不容引去还至本所。判官厅事谓使者曰。好送师回。但多转念功德经。宁问曰。孰是功德经曰。金刚般若是欤。此经冥间济拔功力无比。及乎稣醒。四顾久之。乃述前事。闻者骇然遂闻于官。后岐帅怪宏迂而妄。都不之信。厥后茂贞果封秦王。李克用枉滥杀戮号独眼龙也。朱氏革于唐命。残害安忍傅翼择肉。非虎而何。蜀王建属兔阻兵自固。天祐丁卯僣伪号以金饰床也。诸皆符合。宁自此每断中。唯荷叶汤而已。其诸食馔逆口不餐。秦陇之人往往请宁入冥预言吉凶。更无蹉跌。或请斋争办净池嫩荷。号为入冥和尚。终于岐下。 系曰。入冥之说与梦略同。穆王将化人欢宴。秦穆得上帝剪鹑。形在人间神游上界。前言既发后事必然。是知六候八徵谅非虚也。宁师入冥。与后唐马珣见天符下以潞王为天子无异。宁所见殿中物象题榜终符其述。谓之为梦想。梦想有徵。谓之为神游。神游不谬。将知觉梦惟一。明昧有殊。如摄论云。如梦等觉时一切处唯有识也。有若古莽国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为实以觉为妄。若然者觉之所为为梦之先兆也。而取实于梦中。真实也。梦觉反用其犹一欤。宁师非妄者。果梁革唐命。二李王杨皆与天子抗衡。诸殿远望者得非馀割据群雄偏霸者乎。所食荷叶与隋僧法庆同。故幽冥等录中康何德次李山龙入冥而返说事。皆验焉经云犹如睡梦人知一切诸物有身不移本处是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7—933 【介绍】: 五代后唐国君。本为代北应州胡人,无姓氏,名邈佶烈,李克用养为义子,赐姓名。嗣庄宗为帝,庙号明宗。为人纯厚,执事恭谨。尝夜焚香祝天,愿早生圣人。即位后,减罢宫人伶官,废内藏库,百姓赖以休息;然屡以无辜诛杀臣下。及病,秦王李从荣作乱,饮恨而终。在位凡八年。
全唐文·卷一百六
帝讳亶。初名嗣源。代北人。世事太祖。遂从姓李氏。唐咸通八年生。同光元年授蕃汉马步总管。加太尉。四年四月即位。改今名。长兴元年。上尊号圣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四年。再加尊号圣明神武广道法天文德恭孝皇帝。在位八年。年六十七。谥曰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7—928 【介绍】: 五代时僧。镇州常山人。俗姓李。幼于本州万岁寺出家,习学律典。后转依禅宗,历诣云居道膺、雪峰义存,终嗣玄沙师备。后住漳州罗汉院,世称地藏和尚。其门人文益,开法眼宗。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桂琛俗姓李氏。常山人。幼投本郡万岁寺。依无相大师出家。后住漳州龙溪罗汉院。后唐天成三年卒。年六十二。清泰二年谥真应禅师。
禅林僧宝传·卷第四
禅师名桂琛。生李氏。常山人也。幼卓越。绝酒胾。见万寿寺无相律师。即前作礼。无相拊其首曰。若从我乎。乃欣然依随之。父母不逆也。年二十馀。即剃发为大僧。无相使习毗尼。一日为众升堂。宣戒本布萨已。乃曰。持犯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一众愕然。琛顾笑。为无相。作礼辞去。无相不强。初谒雪峰存公。不大发明。又事玄沙。遂臻其奥。与慧球者齐名。号二大士。琛能秘重大法。痛自韬晦。然丛林指目。以为雪峰法道之所寄也。漳州牧王公。请住城西石山。十馀年。迁止罗汉。破垣败箦。人不堪其忧。非忘身为法者。不至。僧问。如何是罗汉一句。曰我若向汝道。却成两句。又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甚字。琛曰。汝不识此字耶。曰不识。琛曰。看取其下注脚。琛尝垂头。颓然坐折木床。见僧来。即举拂子曰。会么。对曰。谢和尚指示学人。琛曰。见我竖起拂子。便道指示学人。汝每日见山见水。可不指示汝耶。又见僧来。举拂子。其僧礼拜称赞。琛曰。见我竖起拂子。便礼拜赞叹。那里扫地。竖起扫帚。为甚不赞叹。有僧来报。保福迁化也。琛曰保福迁化。地藏入塔。琛时住地藏。乃石山也。于时学者莫测其旨。琛悯之为作明道偈。其词曰。至道渊旷。勿以言宣。言宣非指。孰云有是。触处皆渠。岂喻真虚。真虚设辨。如镜中现。有无虽彰。在处无伤。无伤无在。何拘何碍。不假功成。将何法尔。法尔不尔。俱为唇齿。若以斯陈。埋没宗旨。宗非意陈。无以见闻。见闻不脱。如水中月。于此不明。翻成剩法。一法有形。翳汝眼睛。眼睛不明。世界峥嵘。我宗奇特。当阳显赫。佛及众生。皆承恩力。不在低头。思量难得。拶破面门。盖覆乾坤。快须荐取。脱却根尘。其如不晓。谩说而今。后唐天成三年戊子秋。琛复至闽城旧止。遍游近城诸刹。乃还示微疾。沐浴安坐而化。阅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二夏。阇维收舍利建塔。有得法上首。清凉益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生常山之李氏。童时即笃志离俗。亲戚乡党皆莫之从。年且弱冠。乃获为郡之万寿寺无相大师弟子。既登戒品。方学毗尼。叹曰。此岂足以臻观脱哉。于是南谒云居雪峰。抵玄沙。沙问云。三界惟心。汝作么生会。琛指椅子云。和尚唤这个作什么。沙曰椅子。琛云。和尚不会。沙曰。我唤作竹木。汝唤作什么。琛云桂琛亦唤作竹木。沙云尽大地觅一个会佛法底人不可得。自是玄沙每诱迪学者。出诸三昧。皆命琛为助发。于是漳牧王公。建地藏精舍。而请驻锡焉。久之徙居罗汉院。上堂。宗门玄妙为当只恁么。更别有奇特。若别有奇特。汝且举看。若无。不可只将三个字。便当却也。三个字谓宗教乘而已。尔若道著宗乘。便是宗乘。若道著教乘。便是教乘。禅德佛法元来。由尔口里安立名字。尔向这里。说圆说顿。说实说常。禅德尔把什么作圆作顿。作实作常。傍家行脚。理须甄别莫相理没。珍重。问如何是罗汉家风。答不向尔道。问因甚么不向学人道。答是我家风。问如何是沙门正命食。答吃得么。曰欲吃此食。作何方便。答塞却汝口。问如何是十方眼。答时上眉毛。天成三年。戊子秋示疾数日安坐而终。寿六十二。腊四十。茶毗于城西院之东冈。建塔葬舍利于院之西。则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琛无恙时。鼓山神晏尤见重于王氏。以他事胁令舍玄沙嗣雪峰。琛终不变。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桂琛。俗姓李氏。常山人也。甫作童儿笃求远俗。斋茹一餐调息终日。秉心唯确乡党所钦二亲爱缚而莫辞。群从情缠而难脱。既冠继踰城之武。求师得解虎之俦。乃事本府万岁寺无相大师矣。初登戒地例学毗尼。为众升台宣戒本毕。将知志大安拘之于小道乎。乃自诲曰。持犯束身非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于是誓访南宗程仅万里。初谒云居后诣雪峰玄沙两会。参讯勤恪。良以嗣缘有在。得旨于宗一大师。明暗色空廓然无惑。密行累载处众韬藏。虽夜光所潜而宝器终异。遂为故漳牧太原王公诚请。于闽城西石山建莲宫而止。驻锡一纪有半。来往二百众。琛以秘重妙法罔轻示徒。有密学恳求者时为开演。后龙溪为军倅勤州太保琅琊公志请。于罗汉院为众宣法。讳让不获。遂开方便。不数载南北参徒丧疑而往者不可殚数。有角立者。抚州曹山文益江州东禅休复。咸传琛旨。各为一方法眼。视其子则知其父矣。以天成三年戊子秋。复届闽城旧止。遍玩近城梵字。已俄示疾数日安坐告终。春秋六十有二。僧腊四十。遗戒勿遵俗礼而棺而墓。于是茶毗于城西院之东岗。收其舍利建塔于院之西。禀遗教也。则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琛得法密付授耳。时神晏大师王氏所重。以言事胁令舍玄沙嗣雪峰。确乎不拔。终为晏谗而凌轥。惜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俗姓李。常山人。童儿便求远俗。斋茹一餐。秉心唯确。二亲爱缚。继踰城之武。事本府万岁寺无相大师。登戒地。学毗尼。乃自诲曰。持犯束身。非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于是誓访南宗。程仅万里。初谒云居。后诣雪峰。参讯勤恪。得旨于宗一大师。明暗色空。廓然无惑。密行累载。处众韬藏。遂为故漳牧。太原王公。诚请于闽城西石山。建莲宫而止。驻锡一纪有半。来往二百众。琛以秘重妙法。罔轻示徒。有密学恳求者。时为开演。后龙溪为军[亻䘚]勤州大保琅琅公。志请于罗汉院为众宣法。遂开方便。不数载南北参徒。角立。抚州曹山文益。江州东禅林。复咸传琛旨。各为一方法眼。天成三年。戊子秋俄示疾数日。安坐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