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王旻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居洛阳青萝山,号太和先生。有术解。开元中征至京师,玄宗见其童颜鹤发,颇加恩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喜黄老,隐颍阳石堂山,作《颍阳书》。据传善知人夭寿善恶。玄宗开元中奉诏推算张果生死,懵然莫知其甲子。后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763 【介绍】: 唐僧。扬州江阳人,俗姓淳于。器度宏博。武则天时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二十二岁受具足戒。寻游二京,遍研三藏。后住扬州大云寺,专宏戒律。玄宗开元中,日本国遣使延之,遂东渡,前五次均未成功,天宝十二载,第六次航行始达日本国,时鉴真已失明。日本天皇授“传灯大法师”,后又造唐招提寺使居之,教法大行,号“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为日本国传戒律之始祖。卒于日本。鉴真精医学、通《本草》,传有《鉴真上人秘方》,其随行弟子思托、如宝、法力等又精于塑造佛像与建造寺塔,故于日本医学、雕塑、建筑等颇有影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淳于氏。广陵江阳县人也。总丱之岁。侍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悟。求出家。父奇其志许之。遂依智满禅师。听训诲。长安元年。诏天下度僧。因获隶寺为息慈。大云即今之隆兴寺也。神龙初。从道岸律师先受菩萨戒。景龙初乃复诣长安实际寺。从荆州恒景律师。登具足戒。观光两京。陶冶三藏。阅数稔。言旋淮海。以戒律利物。郁为一方宗首。开元中。日本国沙门荣睿普照等。礼真足而请曰。吾国居大海中。距华夏。以风之逆顺。为近远。而未易以道路计。然佛法于天下。固无彼此之沮。而师范之来。或难之。此三宗之传。所以犹缺然也。和尚其能辍此方之化。为吾国之行。则善矣。真因感其意。而问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王。兴起大教。又闻国相长屋。造千袈裟附舶。施中国名德。且绣偈于衣缘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言之。则诚善地也。吾何为自弃。而不为是行哉。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天宝二年六月。买舟载经律。由杨子江至越州浦止。署风山出洋。遇风涛盛壮。舟几溺。俄见空中。神将介甲而立。风涛寻定。所历蛇海鱼海鸟海之异。而后抵岸达日本。王躬迎导入城。安止大寺中。遽即其寺之卢遮那殿立坛。以为王受菩萨戒。次及夫人王子等。且选本土有德行沙门十人为师。度沙弥澄脩等四百人。教以白羯磨法。国之造寺施田者日至。号大和尚。后无疾辞众。逝于天平宝寺。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即代宗广德元年也。寿七十七。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鉴真。姓淳于氏。广陵江阳县人也。总丱俊明器度宏博能典谒矣。随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动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登便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属天后长安元年诏于天下度僧。乃为息慈配住本寺。后改为龙兴。殆中宗孝和帝神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诣长安。至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于实际寺依荆州恒景律师边得戒。虽新发意有老成风。观光两京名师陶诱。三藏教法数稔该通。动必研几曾无矜伐。言旋淮海以戒律化诱。郁为一方宗首。冰池印月适足清明。貌座扬音良多响答。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用补缺然。于开元年中达于扬州。爰来请问。礼真足曰。我国在海之中。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可能辍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乎。真观其所以察其翘勤。乃问之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国王兴隆佛法。是乎。又闻彼国长屋曾造千袈裟来施中华名德。复于衣缘绣偈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之诚是佛法有缘之地也。默许行焉。所言长屋者则相国也。真乃慕比丘思托等一十四人。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岸。乃天宝二载六月也。至越州浦止署风山。真夜梦甚灵异。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𣝕香木者。闻空中声云。勿弃投。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且泓澄人饮甘美。相次达于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初于卢遮那殿前立坛。为国王授菩萨戒。次夫人王子等。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门足满十员。度沙弥澄修等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一品亲田。舍宅造寺号招提。施水田一百顷。自是已来长敷律藏受教者多。彼国号大和尚。传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宝字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无疾辞众坐亡。身不倾坏。乃唐代宗广德元年矣。春秋七十七。至今其身不施苧漆。国王贵人信士时将宝香涂之。僧思托著东征传祥述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鉴真。姓淳于氏。广陵江阳县人也。总角随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动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后为一方宗首。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真许往。遂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岸。至越州浦止署风山。真夜梦甚灵异。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𣝕(音笺)香木者。闻空中声云。勿投弃。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且泓澄人饮甘美。相次达于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号大和尚。以代宗广德元年无疾辞众坐亡。身不倾坏。至今其身不施苧漆。其国国王贵人信士。时将宝香涂之。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淳于。广陵江阳县人。总丱俊明。随父母入大云寺。见佛像。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便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属天后长安元年。诏于天下度僧。乃为息慈配住本寺。后改为龙兴。殆中宗孝和帝。神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以戒律化诱。郁为宗首。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于开元年中。达于杨州。爰来请问。礼真足曰。我国在海之中。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辍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真问之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国王兴隆佛法。是乎。又闻彼国长屋(相国名)曾造千袈裟。来施中华。名德。复于衣缘绣偈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之。诚是佛法有缘之地也。点许行焉。真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岸。天宝二年六月。至越州浦。止署风山。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亻笺]香木者。闻空中声云。勿投弃。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且泓澄人饮甘美。次达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初于卢遮那殿前立坛。为国王授菩萨戒。次夫人王子等。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门度沙弥澄修等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一品亲田。舍宅造寺。号招提。施水田一百顷。自是已来。长敷律藏。受教者多。彼国传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宝字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无疾辞众坐亡。乃唐代宗广德元年。春秋七十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 【介绍】: 唐河东人,字惟恭。始为弱水府别将。玄宗开元中,从御群胡于于阗,以勇闻。二十七年,军出汉南垒,问罪苏禄,下五十余城。天宝二载,入朝长安。次年,封常清署为行军司马,西讨石国,历西域诸国。累迁金吾大将军、四镇节度副使。凡历百余战,屡冠军锋。
徐瑴 朝代:盛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 【介绍】: 唐东海郯县人,字和玉。玄宗开元中,为大理正。历官三县县令、一郡太守,迁光禄少卿。天宝末,为安定郡太守。十五载,闻安史叛军将至,弃城走。皇太子李亨至安定,捕得,斩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1 【介绍】: 唐僧。端州高要人,俗姓陈,号石头和尚。在曹溪薙染,得法于青原。衡山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穆宗长庆中敕谥无际大师。有《参同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90 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高要)人。年十余岁至韶州曹溪,参六祖慧能,受度为沙弥。后上下罗浮,往来三峡间。玄宗开元十六年(728)于罗浮受戒,复往吉州青原山,嗣慧能高足行思。天宝初,结庵于衡山南寺东巨石上,世称石头和尚。代宗广德二年(764),应门人之请,下山住端梁。代宗、德宗间,与在江西传法之马祖道一并称为南宗二大士,从学者甚众。卒谥无际大师。《祖堂集》卷四、《景德传灯录》卷一四、《宋高僧传》卷九有传。《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又《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中存其歌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补入。
全粤诗·卷一一
释希迁(七○○ — 七九○),俗姓陈。端州高要人。初诣曹溪,得度未具戒。属六祖圆寂,秉遗命谒青原,为青原行思禅师法嗣。唐玄宗天宝初,被荐往湖南衡山南寺。寺之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时号石头和尚。著《参同契》,为世所称。唐德宗贞元六年卒,年九十一。唐德宗赐谥无际大师。南唐释静释筠撰高丽海印寺(一二四五年)刊《祖堂集》卷四、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有传。诗歌偈语五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陈氏。端州高要人。在孕母即厌恶荤血。及生岐嶷。异群童。既冠重然诺。色气和易。性刚悍。为人所畏伏。乡俗多淫祀。顺时率椎牛酾酒。歌舞丛祠中。以祈福。而迁往往毁丛祠。夺牛纵之。父兄不能禁。然亦未尝有灾祸。近远由是稍信。寻趋曹溪。礼大鉴。鉴器之。因曰。苟欲为我弟子者。必能肖我可也。迁笑曰诺。自尔上下罗浮三峡间。开元十六年。受具戒于罗浮而归。夜梦己与大鉴乘钜龟。游池水中。觉而自喜。曰。龟灵智。池性海。兹吾与师。乘灵智以游性海久矣。梦之其殆将以施化乎。未几庐陵清凉山思禅师补处曹溪。迁复往承之。当是时。思公之门。学者莫之计。思公指迁语人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天宝初。造衡山南寺。寺东有石如台。绝出物表。迁就结庵。以居其上。世因号石头和尚。岳中宿德固瓒让三师。曹溪之徒也。犹曰。石头真师子吼。师子儿闻能无勇猛。由是门人日进。 问如何是解脱。答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答谁垢汝。机敏而当。皆此类。广德二年。门人请下居梁端。时天下佛法。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云。贞元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顺化。寿九十一。腊六十三。门人慧朗振朗波利道悟道铣智舟。共建塔于东岭。塔成之三十年。当长庆中。国子博士刘轲。素明玄理。元尚祖风。偶会道铣盛述先师之道。轲追迎前烈。为文其碑。谥无际。塔号见相。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希迁。姓陈氏。端州高安人也。母方怀孕不喜荤血。及生岐嶷。虽在孩提不烦保母。既冠然诺自许未尝以气色忤人。其乡洞䝤民畏鬼神多淫祀。率以牛酒祚作圣望。迁辄往毁丛祠夺牛而归。岁盈数十。乡老不能禁其理焉。闻大鉴禅师南来学心相踵。迁乃直往大鉴。衎然持其手且戏之曰苟。为我弟子当肖迁。[这-言+(占@口)]尔而笑曰。诺既而灵机一发廓若初霁。自是上下罗浮往来三峡间。开元十六年罗浮受具戒。是年归就山。梦与大鉴同乘一龟泳于深池。觉而占曰。龟是灵智也。池是性海也。吾与师乘灵智游性海久矣。又何梦邪。后闻庐陵清凉山思禅师为曹溪补处。又摄衣从之。当时思公之门学者麇至。及迁之来乃曰。角虽多一麟足矣。天宝初始造衡山南寺。寺之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杼载绝岳。众仰之号曰石头和尚焉。初岳中有固瓒让三禅师。皆曹溪门下。佥谓其徒曰。彼石头真师子吼。必能使汝眼清凉。由是门人归慕焉。或问解脱。曰谁能缚汝。问净土。曰谁能垢汝。其答对简速皆此类也。广德二年门人请下于梁端。自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士为无知矣。贞元六年庚午岁十二月二十五日顺化。春秋九十一。僧腊六十三。门人慧朗振朗波利道悟道铣智舟。相与建塔于东岭。塔成三十载。国子博士刘轲。素明玄理钦尚祖风。与道铣相遇盛述先师之道。轲追仰前烈为碑纪德。长庆中也。敕谥无际大师。塔曰见相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玄宗天宝间人。《会稽掇英总集》卷二收其天宝三载(744)送贺知章归会稽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薛舒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8—775 【介绍】: 唐河中宝鼎人,字仲和。薛邕兄。年十九,授华州司士参军。累转大理寺丞,以忤权臣贬青州司户参军,改金州司马。玄宗天宝末,拜夷州刺史。肃宗至德初,迁渝州刺史。又任巫、溪二州刺史。代宗宝应初,拜黔中经略使。封河东县伯。守黔十余年,卒于任。
元伯和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7 【介绍】: 唐凤翔岐山人。元载子。释褐校书郎。代宗大历中,官至秘书丞。时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伯和兄弟得肆其志,唯以聚敛财货、征求音乐为事。名姝、异乐,禁中所无。后贬扬州兵曹参军。节度使陈少游外与之交,阴伺其过以上闻。十二年,载得罪,伯和于扬州赐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吴兴人。俗姓谢,字清昼。谢灵运十世孙。幼入道,肄业湖州杼山,与陆羽同居妙喜寺,为莫逆之交。颜真卿为刺史,集文士撰《韵海镜源》,皎然预其论著,至是声价藉甚。李端在匡狱,依止称门生。一时名公,俱相友善。登戒于灵隐。文章隽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贞元中卒。有《诗式》及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8前 字清昼,晚年以字行,俗姓谢,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自称谢灵运十世孙,实为谢安十二世孙。玄宗天宝三载(744)前后出家于润州江宁县长干寺,七载登戒于常州福业寺。天宝后期曾漫游各地名山,安史之乱后定居湖州,与历任州县长吏、过往士大夫及江南隐士词客交游唱酬不绝。曾与刘长卿、李季兰、陆羽、朱巨川、阎伯均、灵澈、刘禹锡、孟郊、陆长源、韦应物等人唱酬。其唱酬活动之最著称者在大历八年至十二年(773-777),颜真卿时刺湖州,召集包括皎然在内共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以颜、皎为中心,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受其师守真影响,皎然对律宗、天台宗、密宗、南北禅宗兼收并蓄,自大历后期起则日益倾心于南宗禅。生平事迹见《宋高僧传》本传,今人贾晋华有《皎然年谱》。文章清丽,诗名甚著,并长于诗歌理论。有《昼上人集》(又题《皎然集》、《杼山集》)10卷,于頔编于贞元八年,今存。另著有论诗著作《诗式》5卷,今存;《诗议》(一作《诗评》)3卷,今存1卷。又有《儒释交游传》、《内典类聚》40卷、《号呶子》10卷、《茶诀》1篇,今皆不传。《全唐诗》存诗7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2首,《全唐诗续拾》补2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今属福建)人。五代时闽僧。嗣雪峰义存。后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有传,《祖堂集》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皎然(约720-约800),俗姓谢,晚年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早年勤学,出入经史百家,中年暮神仙。玄宗时,曾访名山,游长安,千王侯。后隐庙霅溪,皈依佛教。从杭州灵隐寺僧守直受戒。复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与陆羽、吴季德、李㟧、皇甫曾、崔子向等交游。颜真卿守湖州,修《韵海镋源》,皎然亦襄其事。历任湖州刺史如崔论、卢幼平、陆长源、于頔等,俱与之交游唱和。工诗、著述甚多,与清江并称“会稽二清”。贞元五年(789),撰成《诗式》五卷,乃唐代较系统之诗论专著,今存。八年,集贤院征其文集,刺史于頔编其诗文十卷,纳之。有《杼山集》(一名《皎然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七卷。
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清昼字皎然。俗姓谢氏。宋灵运十世孙。住吴兴兴国寺。有诗名。与刺史颜真卿诸名士酬唱。预撰韵海镜源。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秘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如昼。吴兴长城人。姓谢氏。康乐侯灵运十世孙也。幼负异材。不为世俗所羁绊。遂削染。登具于灵隐戒坛。复依守真律师。究毗尼学。儒编老什。靡弗臻其极。尤工著述。辞章俊丽。吟咏尤造微赜。与会稽灵彻钱塘道标齐名。故时谚曰。越之彻洞冰雪。杭之标摩云霄。霅之昼能清秀。中年遍访禅席。南能北秀之指。皆所参扣。贞元初。居东溪草堂。叹曰。使虽有仲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自挠性真。岂若孤松片云。蒲团相对。无言而意得。至静而神谐者哉。于是作文谢遣笔砚。遁居杼峰。五年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负谴。再移守吴兴。一见语合。请益宗乘大略。异日汎论及诗。皎命门人出藁一卷以视。且言近日废置之故。洪惊曰。向尝读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此宜益自力。以鼓舞天下。而乃中辍。以弃其成可乎。 每夜施鬼神食。旧居京之兴国寺。军吏沈钊德清人。暮乘马抵骆驼桥。月色如练。见数人盛衣冠立。钊问其故。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皎公。脩斋召我耳。长城赳卒钱沛。泊舟吕山南。见数百人。持食负帛。笑语而过。问之则曰。赴皎公斋归。 后终于抒峰。皎平生所交游士大夫。则有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薛逢吕渭杨达陆羽。其制作。则有号呶子十卷。内典类聚四十卷。儒释交游传。外有韵海二十卷。盖相国于公頔。鲁公颜真卿所脩。而皎寔裨其行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康乐侯十世孙也。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于篇什中。吟咏情性。所谓造其微矣。文章俊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后博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者。然其兼攻并进。子史经书各臻其极。凡所游历京师则公相敦重。诸郡则邦伯所钦。莫非始以诗句牵劝令入佛智。行化之意本。在乎兹。及中年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与武丘山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故时谚曰。之昼能清秀。贞元初居于东溪草堂。欲屏息诗道非禅者之意。而自诲之曰。借使有宣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扰我真性。岂若孤松片云禅座相对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哉。吾将入杼峰与松云为偶所著诗式及诸文笔并寝而不纪。因顾笔砚曰。我疲尔役尔困我愚。数十年间。了无所得。况汝是外物何累于人哉。住既无心去亦无我。将放汝各归本性。使物自物不关于予。岂不乐乎。遂命弟子黜焉。至五年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负谴再移为湖守。初相见未交一言。恍若神合。素知公精于佛理。因请益焉。先问宗源次及心印。公笑而后答。他日言及诗式。具陈以宿昔之志。公曰不然。固命门人检出草本。一览而叹曰。早年曾见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此。奈何学小乘褊见以宿志为辞邪遂举邑中辞人吴季德。梁常侍均之后。其文有家风。予器而重之。昼以陆鸿渐为莫逆之交。相国于公頔颜鲁公真卿。命裨赞韵海二十馀卷。好为五杂徂篇。用意奇险实不忝江南谢之远裔矣。昼清净其志高迈其心。浮名薄利所不能啖。唯事林峦与道者游。故终身无惰色。又兴冥斋盖循燋面然故事施鬼神食也。昼旧居州兴国寺。起意自捐衣囊施之。尝有军吏沈钊。本德清人也。夕从州出乘马到骆驼桥。月色皎如。见数人盛饰衣冠。钊怪问之。如何到此。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然公修冥斋。在兹伺耳。钊翌日往覆。果是鬼物矣。又长城赳胥钱沛。行役泊舟吕山南。见数十百人得非提食器负束帛怡然语笑而过。问其故云。赴然师斋来。时颜鲁公为刺郡。早事交游而加崇重焉。以贞元年终山寺。有集十卷。于頔序集。贞元八年正月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天下荣之。观其文也亹亹而不厌。合律乎清壮。亦一代伟才焉。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逵。或簪组。或布衣。与之交结必高吟乐道。道其同者则然始定交哉。故著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时贵流布。元和四年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过旧院。就影堂伤悼弥久。遗题曰。道安已返无何乡慧远来过旧草堂。余亦当时及门者。共吟佳句一焚香。其遗德后贤所慕者相继有焉。又唐黄州大石山释福琳。姓元氏。荆州人也。父为襄阳判司。素崇释氏。琳幼好佛门恒循检操。早知割爱。就玄静寺谦著师下剃染登满足法已。躬礼荷泽祖师乃契真心。后至黄陂剪茅营舍。终成大院安集四方禅侣。琳终时年八十二。兴元二年四月入塔。

作品评论

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
吴兴长老昼公,撰六义之精英,首冠方外。
于顾《释皎然抒山集序》
有唐吴兴开士释皎然,字清昼,即康乐之十世孙,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极于缘情绮靡,故辞多芳泽:师古兴制,故律尚清壮。其发明之理,则深契真如,又不可得而思议也。
因话录
吴兴僧昼,字皎然,工律诗。尝谒韦苏州,恐诗体不合,乃于舟中抒思,作古体十数篇为贽。韦公全不称赏。昼极捻。明日,写其旧制献之。韦公吟咏,大加叹咏,因语昼云:“师几失声名。何不但以所工见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昼大伏其鉴别之精。
唐语林
楚僧灵一,律行高洁,而能为诗。吴僧皎然,一名昼一,工篇什,著《诗评》三卷。及卒。德宗遣使取其遗文。中世文僧,二人首出。
沧浪诗话
释皎然之诗,伤唐诸僧之上。
对床夜语
唐僧诗,除皎然、灵澈三两辈外,馀者率皆衰败不可救,盖气宇不宏而见闻不广也。
唐才子传
(皎然)外学超然,诗兴闲适,居第一流、第二流不过也。
《唐诗品》
皎师卧深山壑,思绕沧州,游从既胜,兴致复远。其诗深窥色相,骋其才力,在诸衲间,一公之外,卓非等等。然禅悟未彻,机锋犹近。
唐诗归
钟云:僧诗有僧诗气习,僧而必不作僧诗,便有不作僧诗气习。皎然清淳淹远,当于诗中求之,不当于憎中求之。
李维桢《汪文宏诗序》
皎然不能为唐初盛诗,而谈诗得唐初盛法,时代所限,难以自超。
唐音癸签
皎然《抒山集》清机逸响,闲淡自如,读之觉别有异味,在咀嚼之表,当由雅慕曲江,取则不远尔。
《诗辩坻》
皎然精于诗法,而己作不能称,较之清江气骨,故应却步。
《唐七律隽》
皎公诗婉隽,不特为诗僧冠,可与文房、仲文并辔中原。
《东目馆诗见》
皎然兴高词瞻,各体皆备,诗僧中豪者也。昔人评永师书有冷斋饭气。昼诗不然,知非菜肚阿师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肃宗女。下嫁柳潭。安禄山陷长安,公主弃三子,与潭以马载宁国公主,日步行百里,躬亲薪灶,以奉宁国。自军兴,财用耗,公主以贸易取奇赢千万赡军。代宗时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中宝鼎人,字公和。肃宗至德二载,为右补阙,于凤翔主贡举,放进士二十一人。代宗大历二年,为礼部侍郎,连知四年贡举。迁吏部侍郎。八年,李栖筠劾其典选违格,贬歙州刺史。大历末,为宣歙观察使,有惠政,州立去思碑。德宗建中元年,入为尚书左丞。寻坐在宣州时盗隐官物,贬桂州长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30—约810 【介绍】: 唐婺州金华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年十六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赐名志和。后坐事贬南浦尉。赦还,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善歌词,多写闲散生活,又能书画、击鼓、吹笛。其词今存《渔父》五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初名龟龄,字子同,号烟波钓徒,玄真子,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肃宗乾元、上元间游太学,登明经第,献策肃宗,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未几因事贬南浦尉。遇赦还,浪迹江湖,隐越州会稽多年。代宗大历九年(774)为湖州刺史颜真卿幕客,撰《渔歌子》词五首,真卿等和之。后不知去向,约未几卒。生平见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新唐书》本传。工诗词,《渔歌子》(一称《渔父》)为早期文人词名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尤传诵人口。宪宗曾写真求访。日嵯峨天皇于弘仁十四年(穆宗长庆三年,823)作《和张志和〈渔歌子〉五首》,为日本填词开山。《全唐诗》存诗词9首。
唐诗汇评
张志和(约744-约773),始名龟龄,诏改志和。字子同,号玄贞子。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约于乾元年间明经擢第。曾献策肃宗,受赏识,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寻贬南浦尉。得量移,不之任,乃归隐,自称“烟波钓徒”。志和善诗、画,与颜真卿、陆羽友善。有《太易》十五卷,《玄贞子》十二卷,又二卷。宪宗诏求访,已不能致。《全唐诗》存诗九首。
词学图录
张志和,生卒年待考。初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人。能书画,善歌词,有《玄真子》,词存《渔父》五首。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始名龟龄。擢明经。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待诏翰林。授金吾卫录事参军。赐今名。后以亲老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叟。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太和,高平(今属山西)人。代宗大历六年(771)与徐源、徐淮、程序同游相州,题咏唱和。事迹见武虚谷《安阳县金石录》。《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全唐诗补逸
徐泳字太和,高平人。诗一首。(《全唐诗》无徐泳诗)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间在越州,与严维、鲍防、吕渭等30余人联句,后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会稽掇英总集》卷一四收录其联句诗,《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