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独创一格(独创一格)  拼音:dú chuàng yī gé
比喻有独到的见解和风格。如:「他的作品独创一格,没有抄袭的痕迹。」
《國語辭典》:风不鸣条(風不鳴條)  拼音:fēng bù míng tiáo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音,古人以此象徵贤者在位,天下大治。后比喻社会安定,世事太平。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乎,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汉。王充《论衡。是应》:「关梁不闭,道无虏掠,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國語辭典》:和风细雨(和風細雨)  拼音:hé fēng xì yǔ
1.和煦微风、细柔小雨。如:「和风细雨中,轻舟荡漾湖上,是一大乐事。」
2.比喻态度和缓、不粗暴。如:「老师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教导学生,受到大家的敬爱。」
《國語辭典》:抃风舞润(抃風舞潤)  拼音:biàn fēng wǔ rùn
乘风而飞,舞于雨中。比喻与天地相感应相契合。《宋书。卷八四。孔觊传》:「直山渊藏引,用不遐弃,故得抃风舞润。」
《漢語大詞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齊放,百家争鳴)
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1956年提出的文艺方针。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國語辭典》:百花齐放(百花齊放)  拼音:bǎi huā qí fàng
1.形容各种花朵一起开放,繁华茂盛。如:「春天一到,百花齐放。」《镜花缘》第八回:「只因太后有个宫娥,名唤上官婉儿,那年百花齐放,曾与群臣作诗,满朝臣子都作他不过,因此文名大振。」
2.比喻各种形式风格的艺术或思想蓬勃发展。如:「这一季的艺术表演,真是百花齐放。」
《國語辭典》:手风琴(手風琴)  拼音:shǒu fēng qín
乐器名,自由簧乐器。有风箱、簧片、键盘等装置,构造略同于风琴。演奏时用左手拉动风箱,右手按键盘,引入气流颤动琴内的簧片发声。为英语accordion的意译。
《國語辭典》:伤化败俗(傷化敗俗)  拼音:shāng huà bài sú
败坏社会风俗习惯。《汉书。卷九一。货殖传。宣曲任氏传》:「又况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发、雍乐成之徒,犹复齿列,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周书。卷二三。苏绰传》:「若有深奸巨滑、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也作「伤风败俗」。
《漢語大詞典》:枯损量(枯損量)
指森林中由于自然枯死和风倒、雪压、病虫、火灾等危害而减少的蓄积量。
《漢語大詞典》:霁风朗月(霽風朗月)
和风明月。喻宽厚祥和的气氛。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言》:“一九六二年春,曾有过一度愉快的促膝长谈。那时政治上正好有一段霁风朗月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