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上下 拼音:shàng xià
1.上升下降。《楚辞。屈原。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唐。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增减。《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3.泛指相对的两个方向。如高低、尊卑、优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随文而异。《书经。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4.左右、相差无几。唐。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点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
5.公差、衙役。《水浒传》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上下饶恕,随老妇到家中取钱谢你。」
6.问谢世者或释家之名讳。如:「请教令师上下?」
2.增减。《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3.泛指相对的两个方向。如高低、尊卑、优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随文而异。《书经。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4.左右、相差无几。唐。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点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
5.公差、衙役。《水浒传》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上下饶恕,随老妇到家中取钱谢你。」
6.问谢世者或释家之名讳。如:「请教令师上下?」
《國語辭典》:阴阳(陰陽) 拼音:yīn yáng
1.化生万物的两种元素,即阴气、阳气。《易经。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西游记》第九回:「人生于天地之间,禀阴阳而资五行,尽由父生母养。岂有为人在世而无父母者乎?」
2.根据四时、节气、方位、星象来讲人事吉凶的数术。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正纬》:「于是伎数之士附于诡术,或说阴阳,或序灾异。」《三国演义》第四六回:「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3.旧时专门替人占卜,看风水,择日等的人。《金瓶梅》第六回:「阴阳宣念经毕,揭起千秋幡,扯开白绢。」。《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请将阴阳徐先生来写了七单。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该请僧人追荐。」也称为「阴阳生」、「阴阳人」。
4.电磁中的阴极和阳极。
2.根据四时、节气、方位、星象来讲人事吉凶的数术。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正纬》:「于是伎数之士附于诡术,或说阴阳,或序灾异。」《三国演义》第四六回:「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3.旧时专门替人占卜,看风水,择日等的人。《金瓶梅》第六回:「阴阳宣念经毕,揭起千秋幡,扯开白绢。」。《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请将阴阳徐先生来写了七单。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该请僧人追荐。」也称为「阴阳生」、「阴阳人」。
4.电磁中的阴极和阳极。
《國語辭典》:天人 拼音:tiān rén
1.洞悉宇宙、人生真理的人。《庄子。天下》:「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2.天象与人事之间的关系。《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3.仙人、神人。形容容貌出众或才能过人的人。唐。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吾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誇诸葛亮为天人。」后亦指美丽的女子。《聊斋志异。卷二。阿宝》:「转念阿宝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
4.天和人。《三国演义》第一回:「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5.天理人欲。如:「天人交战」。
2.天象与人事之间的关系。《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3.仙人、神人。形容容貌出众或才能过人的人。唐。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吾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誇诸葛亮为天人。」后亦指美丽的女子。《聊斋志异。卷二。阿宝》:「转念阿宝未必美如天人,何遂高自位置如此?」
4.天和人。《三国演义》第一回:「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5.天理人欲。如:「天人交战」。
《國語辭典》:世界 拼音:shì jiè
1.佛教用语:(1)古印度人的宇宙观,指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个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世界。《大正藏。般若部。后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法称品》:「世尊!般若波罗蜜为大利益如是,于三千大千世界中能作佛事。」(2)指一尊佛所教化的国土。清。钱谦益〈募修开元寺万佛阁疏文〉:「华严世界,涌现于阎浮提,何其盛也。」
2.世上、人间。唐。岑参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唐。李商隐 北青萝诗:「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3.地球上的所有地方或国家。如:「世界史」、「世界大战」。
4.自成体系的组织或现象。如:「科学世界」、「儿童世界」。
2.世上、人间。唐。岑参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唐。李商隐 北青萝诗:「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3.地球上的所有地方或国家。如:「世界史」、「世界大战」。
4.自成体系的组织或现象。如:「科学世界」、「儿童世界」。
《國語辭典》:户口(戶口) 拼音:hù kǒu
1.住户和人口的总称。如:「户口普查」、「户口校正」。汉。王充《论衡。自纪》:「夫宅舍多,土地不得小;户口众,簿籍不得少。」《旧唐书。卷一一七。列传。严震》:「自安史之后,多为山贼剽掠,户口流散大半。」
2.户籍。如:「报户口」。
2.户籍。如:「报户口」。
《漢語大詞典》:户口册
亦作“户口簿”。 记载住户人口(户主和成员)、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内容的簿册。《柳南续笔·太湖渔户》引 清 吴友篁 《太湖渔风》:“渔家日住湖中,自无不肌粗面黑。间有生女莹白者,名曰‘白囡’,以誌其异。渔人户口册中两见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但仔细一看,却是属于别一本户口册上的。” 周立波 《盖满爹》:“ 楠木乡 的八个联组,五百来户,他人人熟悉,家家清楚。他的脑壳就是一本活的户口册。”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第四次录音》:“ 曾蔷玖 曾拿户口簿和定期存单在银行里办过一个过户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