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柔和  拼音:róu hé
1.温驯、和顺。《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商以后父辅政,而柔和自守,不能有所整裁。」
2.柔软、柔弱。《水浒传》第二七回:「舌为柔和终不损,齿因坚强必遭伤。」
《漢語大詞典》:熙和
清明和乐;兴盛和乐。白雪遗音·八角鼓·春宵一刻:“一概閒事全不管。我这里,瀟洒傍舟乐熙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功罪》:“雍穆熙和之化。” 茅盾 《子夜》四:“ 双桥镇 上,依然满眼熙和太平之盛。”
《漢語大詞典》:羽籥
古代祭祀或宴飨时舞者所持的舞具和乐器。羽,指雉羽。籥,一种编组多管乐器。周礼·春官·籥师:“祭祀,则鼓羽籥之舞。宾客饗食,则亦如之。” 郑玄 注:“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谓籥舞也。”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 朱彬 训纂:“干戈,万舞,象武也,用动作之时学之;羽籥,籥舞,象文也,用安静之时学之。”史记·乐书:“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隋书·音乐志下:“今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 唐 萧仿 《享太庙乐章》:“羽籥象德,金石荐祥。”
《漢語大詞典》:准法(準法)
(1).供人遵循的法度、仿效的模式。《书·太甲中》“欲败度” 唐 孔颖达 疏:“準法谓之度。”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书后》:“窃见诸贤之作,其陈义经物,论议可取者固多矣;而浅俗之词,谬惑之见亦不少。杂然登之,漫无别白,非所以示学者之準法也。”
(2).以“准”调和乐律的方法。《后汉书·律历志上》:“官无晓六十律以準调音者,故待詔 严崇 ,具以準法教子男 宣 。”参见“ 準 ”。
《國語辭典》:闿怿(闓懌)  拼音:kǎi yì
和乐欣悦。《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首恶郁没,闇昧昭晰,昆虫闿怿,回首面向。」也作「凯泽」。
《國語辭典》:和悦(和悅)  拼音:hé yuè
温和喜悦。《红楼梦》第六八回:「众人见他标致和悦,无不称扬。」
《漢語大詞典》:静乐(静樂)
宁静和乐。管子·势:“其所处者,柔安静乐,行德而不争。”
《漢語大詞典》:侃然
亦作“偘然”。
(1).刚直貌。后汉书·独行传·向栩:“徵拜侍中,每朝廷大事,侃然正色,有官惮之。”隋书·房彦谦传:“词气偘然,观者属目。”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刘文正公之直:“公性简傲,不蹈科名积习,立朝侃然,有古大臣风。”
(2).和乐貌。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 裴松之 注引《虞翻别传》:“仰观巍巍众民之謡,傍听钟鼓侃然之乐。” 宋 叶适 《夫人林氏墓志铭》:“余以病归,捨舟山行,始识君。见其质性冲泊,器宇明审,侃然穷邑中。” 宋 叶适 《白石净慧院经藏记》:“余时虽尚少,见其能侃然自得於山谷之间,未尝不叹其风俗之淳。”
《國語辭典》:邕邕  拼音:yōng yōng
和谐的样子。《文选。枚乘。七发》:「螭龙德牧,邕邕群鸣。」三国魏。嵇康〈游仙〉诗:「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也作「雍雍」。
《漢語大詞典》:顺安(順安)
使和乐而安定。 汉 刘向 说苑·贵德:“尊其人,必敬其位,顺安万物,古圣之道几哉!”礼记·礼运“故圣王所以顺” 唐 孔颖达 疏:“既顺安之,故不使渚者徙中原。”
《國語辭典》:饮和(飲和)  拼音:yìn hé
本指使人自得中和之道。语本《庄子。则阳》:「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晋。郭象。注:「人各自得,斯饮和矣,岂待言哉?」后指推爱及于他人。《隋书。卷一五。音乐志下》:「饮和饱德,恩风长扇。」
《國語辭典》:融冶  拼音:róng yě
妖媚艳丽。唐。元稹《莺莺传》:「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
《漢語大詞典》:登春台(登春臺)
(1).《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后以“登春臺”比喻盛世和乐气象。 晋 潘岳 《秋兴赋》:“仰羣儁之逸轨兮,攀云汉以游骋。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烱烱。” 唐 陆贽 《登春台赋》:“登春臺而写望,独观化以娱情。”
(2).曲名。 宋太宗 所制小曲小石角之一。宋史·乐志十七:“ 太宗 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剏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小石角九:《月宫春》《折仙枝》《春日迟》《綺筵春》《登春臺》《紫桃花》《一林红》《喜春雨》《汎春池》。”
《漢語大詞典》:凯乐(凱樂)
和乐,欢乐。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故凯乐之情,见於金石;含弘光大,显於音声也。”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八:“万邦凯乐,非悦鐘鼓之娱;天下归仁,非感玉帛之惠。”
分類:和乐欢乐
《漢語大詞典》:融然
(1).高朗貌。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至於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 逯钦立 校注:“融然,高朗貌。”
(2).和乐貌。晋书·隐逸传·陶潜:“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 潜 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籍智探虚,乘心照理,区区怀抱,融然靡执。”
(3).融合貌。 明 唐顺之 《大观草堂记》:“方吾之心閒无事以逍遥乎草堂,而观於鱼鸟之飞鸣而潜泳,烟云之出没而隐映,融然若有凝於精,爽然若有释於神,是以物无逆於目,目无逆於心,心无逆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