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快行
立正
将军令
发令
命戒
起开
褒命
阴令
宣令
五命
急令
公报
指令
赐命
著落
《漢語大詞典》:快行
亦称“ 快行家 ”。亦称“ 快行客 ”。 1. 宋 代宫廷中供奔走传达命令的吏役。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宰执每岁有内侍省例赐新火冰之类,将命者曰快行家。”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其三魁听快行宣唤数次,方敢应名而出。”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每常驾出……快行客各执红纱珠珞灯笼。”
(2). 元 代亦有之,蒙语为“贵由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贵由赤:“贵由赤者,快行是也。每岁一试之,名曰放走,以脚力便捷者膺上赏。”
《國語辭典》:立正  拼音:lì zhèng
端正直立。通常在军事或体操口令上,命令人在原地站好,挺胸正立。
《漢語大詞典》:将军令(將軍令)
(1).将军的命令。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詔。” 唐 元稹 《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衝街不避将军令,跋勅兼题宰相名。”
(2).乐曲名。原为军中发令时所用鼓吹之曲,后仿其调制成乐曲。曲调雄壮豪迈。红楼梦第五四回:“ 贾母 道:‘你们两个对一套《将军令》罢。’二人听説,忙合弦按调,拨弄起来。”
《漢語大詞典》:发令(發令)
发布命令;发出号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毋举大事以摇养气;毋发令而待,以妨 神农 之事也。”国语·晋语五:“ 赵宣子 请师於 灵公 以伐 宋 ……公许之。乃发令于太庙。”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政令之出,关乎从违……凿凿能信,始可发令。”
《漢語大詞典》:命戒
命令与禁令。孟子·滕文公上:“五月居庐,未有命戒。” 朱熹 集注:“未有命令教戒也。”
分類:命令禁令
《國語辭典》:起开(起開)  拼音:qǐ kai
1.走开、让开。如:「请你起开,让我过一下!」
2.打开、拉开。如:「把这瓶盖子起开!」
《漢語大詞典》:褒命
亦作“褒命”。 褒赐的命令。 南朝 梁 江淹 《萧重让扬州表》:“况异礼更饰,襃命復崇,名超列辟,爵拟羣后。”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 政和 閒适大旱, 安阳 人祷於池。既大澍,於是一时为之飞奏,詔加封爵焉。及褒命下,世俗不知厥繇,但迎置诸 东池 而已。”
分類:命令
《國語辭典》:阴令(陰令)  拼音:yīn lìng
古代君王在后宫所发布有关妇人之事的命令。《周礼。天官。内小臣》:「掌王之阴事、阴令。」
《漢語大詞典》:宣令
传达帝王的命令。南史·陈后主太子深传:“ 隋 将 韩擒 自 南掖门 入,百僚奔散, 深 时年十餘岁,闭閤而坐,舍人 孔伯鱼 侍。 隋 军排阁入, 深 使宣令劳之曰:‘军旅在道,不乃劳也!’军人咸致敬焉。”辽史·礼志四:“若宣令饮尽,并起立饮讫。放琖,就位谢。”
《漢語大詞典》:五命
(1). 周 代官爵分为九等,称九命。五命为子男。周礼·春官·典命:“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礼记·王制:“小国之君,不过五命。”
(2).五次命令。左传·襄公十三年:“ 楚子 疾,告大夫曰:‘不穀不德……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於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於禰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莫对。及五命,乃许。” 杨伯峻 注:“五次命令,大夫始许之。”
(3).谓古代帝王按五行相胜之理承受天命。《汉书·王莽传中》:“帝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协成五命,申以福应,然后能立巍巍之功。” 颜师古 注:“五命,谓五行之次,相承以受命也。”参见“ 五行 ”。
《國語辭典》:五行  拼音: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视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万物运行变化,形成各种现象。《礼记。礼运》:「播五行于四时。」唐。孔颖达。正义:「播谓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于春夏秋冬之时也。」《孔子家语。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2.旧时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运。后借指命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3.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杨倞。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国语辞典》:急令  拼音:jí lìng
迅速下达命令。《三国演义》第五回:「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
《國語辭典》:公报(公報)  拼音:gōng bào
1.政府机关专为刊登法令法规或其他事项所发行的定期刊物。
2.国际会议结束后,对外发布的公开声明,说明会中讨论的结果。
《國語辭典》:指令  拼音:zhǐ lìng
1.一种旧式公文。凡以上对下,因呈请而有所指示时用之。
2.指示、命令。唐。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号登元和,大圣载营,风挥日舒,咸顺指令。」
3.计算机程式中指挥电脑运作的代码。指令的长度,通常从4位元到64位元,包括运算码(opcode)及运算子(operand)。
《漢語大詞典》:赐命(賜命)
敬称天子或尊长者下达命令。左传·成公十三年:“ 白狄 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 狄 。’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宋史·钱彦远传:“往时, 元昊 内寇,出入五载,天下骚然。及纳款赐命,则被边长吏,不復銓择,高冠大裾,耻言军旅。”
《国语辞典》:著落  拼音:zhuó luo
1.归宿、结果。《朱子全书。卷二。学》:「盖静坐时,便涵养得本源稍定,虽是不免逐物,及自觉而收敛归来,也有个著落。」《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不必猜疑,少顷便见著落了。」
2.安顿、置放。《喻世明言。卷一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就把箱笼东西,叫人著落停当。」
3.命令、差派。《水浒传》第一七回:「报与本官知道,教动文书,申覆太师得知,著落济州府追获这夥强人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