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1,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周鼎
周防
周遮
周章
周年
周典
周原
周遍
比周
周勃
周围
周星
周身
周匝
周匝
《漢語大詞典》:周鼎
(1).指 周 代传国的九鼎。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还,过 彭城 ,斋戒祷祠,欲出 周 鼎 泗水 ,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九:“ 蓟门 重险旧 尧 封, 周 鼎销沉 泗水 踪。”参见“ 九鼎 ”。
(2). 春秋 时 楚庄王 觊觎王位,因伐戎之便而至 周 境,遂问 定王 使臣 周 鼎之大小、轻重。事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因以“周鼎”借指国家政权。 唐 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 神龙 中兴, 周 鼎归 唐 。” 陈毅 《赣南游击词》:“强寇北国问 周 鼎,大军西去渡 金沙 ,抗日要开花。”参见“ 问鼎 ”。
(3).比喻宝器。 汉 贾谊 《吊屈原赋》:“于嗟嚜嚜兮,生之无故!斡弃 周 鼎兮宝康瓠。”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洪钟 周 鼎,不为委沦而轻其体。”
(4).古星名。属后发座。 汉 甘公 石申 《星经·周鼎》:“周鼎三星,足状,云鼎足星,在摄提大角西,主神鼎。”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时,以九州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周德衰,九鼎乃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
2.比喻分量极重。如:「一言九鼎」。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诗:「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
《國語辭典》:问鼎(問鼎)  拼音:wèn dǐng
春秋时,楚庄王征伐陆浑的戎人,并于周室疆域上检阅军队。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庄王便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虽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因九鼎为夏商周三代的传国宝器,楚庄王问鼎有图谋君位之意。后用以指觊觎王位,谋取政权;或指谋取最高荣誉、地位。《晋书。卷九八。列传。王敦》:「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漢語大詞典》:周防
(1).谨密防患。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某愚陋狂简,不知周防,失於夷途,陷在大罪。” 宋 王禹偁 《闻鸮》诗:“报国惟直道,谋身昧周防。”
(2).四周防护。 清 方文 《篱落》诗:“周防期慎密,勿使过禽鸟。”
《國語辭典》:周遮  拼音:zhōu zhē
1.遮掩。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胡旋女〉:「倾天侧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见。」
2.话多的样子。唐。白居易 老戒诗:「矍铄誇身健,周遮说话长。」《聊斋志异。卷二。婴宁》:「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周遮乃尔?」
3.周遭、周围。宋。吕渭老〈选冠子。风约晴云〉词:「诉一春心事,燕子周遮来了。」
《國語辭典》:周章  拼音:zhōu zhāng
1.仓惶惊恐的样子。《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曰:「贼周章方结陈,不得还船。」《文选。左思。吴都赋》:「轻禽狡兽,周章夷犹。」
2.周遍流行、遍及各地。《楚辞。屈原。九歌。云中君》:「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3.曲折、麻烦。如:「煞费周章」。
《國語辭典》:周年  拼音:zhōu nián
满一年。《陈书。卷二六。徐陵传》:「姚帝迁河,周年成邑。」《通俗常言疏證。死丧。周年》引《留青日札》:「周年即期年,唐明皇讳隆基,故改为周年。」也作「周年」。
《國語辭典》:周年(週年)  拼音:zhōu nián
满一年。《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因为我想著后日是尤二姐的周年,我们好了一场,虽不能别的,到底给他上个坟,烧张纸,也是姊妹一场。」也作「周年」。
《漢語大詞典》:周典
(1). 周 代的典章制度。国语·周语中:“ 郑 未失 周 典,王而蔑之,是不明贤也。”
(2).指尚书·周书。 晋 陶潜 《劝农》诗:“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分類:典章制度
《國語辭典》:周原  拼音:zhōu yuán
地名。位于岐山南(今陕西省歧山县),为周朝的发祥地。《史记。卷四。周本纪》唐。张守节。正义:「因太王所居周原,因号曰周。」
《國語辭典》:周遍  拼音:zhōu biàn
1.普遍。如:「这首歌经常播放,很快就周遍全国。」
2.周全。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圣人之言,本自周遍,但有问难的人,胸中窒碍,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清。釆蘅子《虫鸣漫录》卷二:「稍有遗漏为大不合礼,群起而责之,必兢兢焉,冥搜积想,务期周遍而后已。」
《國語辭典》:比周  拼音:bì zhōu
和小人亲近,结党营私。《荀子。臣道》:「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史记。卷六六。伍子胥列传》:「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贿,与己比周也。」
《国语辞典》:周勃  拼音:zhōu bó
人名。(?~西元前169)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跟随刘邦起义,屡立军功,封绛侯。后平吕氏之乱,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谥武。
《國語辭典》:周围(周圍)  拼音:zhōu wéi
环绕在物体四周的部分。《三国演义》第九七回:「于是军中起百乘云梯,一乘可立十数人,周围用木板遮护。」《红楼梦》第六三回:「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青碧头皮来。」
《漢語大詞典》:周星
即岁星。 南朝 梁 庾肩吾 《咏同泰寺浮图》诗:“周星疑更落, 汉 梦似今通。”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因又借指十二年。 唐 白居易 《与刘苏州书》:“岁月易得,行復周星。”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三年:“皇子 燾 年将周星,明叡温和。” 清 周亮工 《寒食诗话楼感怀》诗之二:“到来风雨半周星,开遍桐华涕自零。”
《國語辭典》:周身  拼音:zhōu shēn
1.保全自身。晋。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圣人包周身之防,既作之后方复隐讳以辟患,非所闻也。」《魏书。卷四八。高允传》:「智足周身,言足为治。」
2.满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泺阳消夏录》:「见数物似人似兽,周身麟皴,班驳如古松。」
《國語辭典》:周匝  拼音:zhōu zā
围绕一周。《文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漢語大詞典》:周匝(週匝)
见“ 周帀 ”。
环绕。太平广记卷十六引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杜子春》:“ 子春 端坐不顾,未顷而将军者復来,引牛头狱卒,奇貌鬼神,将大鑊汤而置 子春 前,长枪两叉,四面週匝。”
分類: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