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伍子涛(伍子濤)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漢語大詞典》:吴钱(吴錢)
汉 吴王 濞 所铸之钱币。西京杂记卷三:“时 吴王 亦有铜山铸钱,故有 吴 钱。微重,文字肉好与 汉 钱不异。”参见“ 吴邓 ”。
分類:吴王钱币
《漢語大詞典》:吴邓(吴鄧)
(1). 汉 吴汉 、 邓禹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 吴 邓 之盛功, 王 钟 之素业……僉曰伊人,是以处无懦色。” 胡之骥 汇注:“ 吴汉 、 邓禹 佐 光武 ,起 南阳 ,以成中兴之主。”
(2). 汉 吴王 濞 和 邓通 的并称。史记·平準书:“故 吴 ,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 邓通 ,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 吴 邓 氏钱布天下。”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 文帝 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吴王 擅鄣海泽, 邓通 专西山, 山 东奸猾咸聚 吴国 , 秦 雍 汉 蜀 因 邓 氏, 吴 邓 钱布天下。”
《漢語大詞典》:燔妻子
春秋 末年, 吴国 人 要离 为 吴王 阖闾 行刺 卫国 公子 庆忌 ,事先请 吴王 断其右手、杀其妻和子并焚尸于市,假装有罪而逃亡,以此取信 庆忌 ,终于行刺成功。事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后因以“燔妻子”为毁家纾难之典。 清 吴伟业 《遣闷》诗之三:“故人往日燔妻子,我因亲在何敢死!”
《漢語大詞典》:吴梁
汉 吴王 刘濞 与 梁孝王 刘武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至於 邹阳 之説 吴 梁 ,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
《漢語大詞典》:吴余鲙(吴餘鱠)
即 吴王 脍馀。太平广记卷四六四引 晋 张华博物志:“ 吴王 孙权 曾 江 行,食鱠有餘,因弃之中流,化而为鱼。今有鱼犹名吴餘鱠者,长数寸,大如筯,尚类鱠形。”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吴王 孙权 ”作“ 吴王 闔閭 ”。参见“ 吴王膾餘 ”。
分類:吴王十三
《漢語大詞典》:为虺弗摧(爲虺弗摧)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胜 越 ,将许 越 和, 申胥 以为不可,谏曰:“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见国语·吴语。虺,小蛇。言小蛇不打死,长大后即不可制。比喻弱敌不除,必贻后患。 姚光 《伤心》诗:“为虺弗摧终貽戚,我谋不用復奚论?”
分類:吴王夫差
《漢語大詞典》:悬门抉目(懸門抉目)
春秋 时, 吴国 大夫 伍员 劝 吴王夫差 拒绝 越国 求和, 夫差 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 伍员 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 吴 东门,以观 越 之灭 吴 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柳亚子 《痛哭》诗之八:“从此中原涂炭矣,悬门抉目我何心!”亦省作“ 悬目 ”、“ 悬眼 ”、“ 悬眸 ”。 傅尃 《感事》诗之一:“忍见东门尚悬目,可怜中夜枉横戈。” 林百举 《过兴宁忆亡友刘节膺何公博》诗:“纵使 吴 门展悬眼,麟伤凤死恨犹深。” 程善之 《和孟硕〈狱中诗〉》:“披髮纵无天可诉,悬眸仍有鬼能知。”
《漢語大詞典》:延陵季子
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思慕 延陵子 ,宝劒非所惜。”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
《國語辭典》:延陵  拼音:yán líng
1.地名:(1)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省武进县地。为季札封地。(2)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汉成帝的墓地在此。
2.复姓。如南朝宋有延陵盖。
《国语辞典》:七国之乱(七国之乱)  拼音:qī guó zhī luàn
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的叛乱。参加者计有吴王濞、楚王戊、胶西王卬、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七国,后为周亚夫所平。
《国语辞典》:泰山之安  拼音:tài shān zhī ān
如泰山一般安定、稳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东周列国志》第一六回:「内安百姓,外抚四夷,勋加于王室,泽布于诸侯,国有泰山之安,君享无疆之福。」
《国语辞典》:干将莫邪(干将莫邪)  拼音:gān jiāng mò yé
春秋时善铸剑的一对夫妇。曾铸干将、莫邪雄雌二剑献于吴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后多借指为利剑。《战国策。齐策五》:「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国语辞典》:句践复国(句践复国)  拼音:gōu jiàn fù guó
越王句践为吴王夫差所败,困于会稽。后归国,卧薪尝胆,矢志复仇,十年生聚教训,灭吴复国。参见「句践」条。
《国语辞典》:会稽之耻(会稽之耻)  拼音:guì jī zhī chǐ
春秋时吴王夫差发兵围越都会稽,越王句践称臣请和,夫差乃罢兵而归,是为「会稽之耻」。见《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
《国语辞典》:伍员抉目(伍员抉目)  拼音:wǔ yún jué mù
春秋楚人伍员辅吴伐越,后吴王惑于越王厚礼卑辞,曲意迎合而斥退伍员,赐剑令其自刎。伍员死前命舍人抉其目悬于东门,欲见越入灭吴。后吴果为越所破。见《国语。吴语》。
《国语辞典》:越王尝蓼(越王尝蓼)  拼音:yuè wáng cháng liǎo
蓼,苦草。越王尝蓼指越王句践为吴王夫差所败,后卧薪尝蓼,刻苦自励,终于雪耻复国。《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越王尝蓼,必欲复吴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