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发动(發動) 拼音:fā dòng
1.开始动作。《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
2.引发、启动。如:「发动群众」、「发动机车」。
3.将分娩时的阵痛。
2.引发、启动。如:「发动群众」、「发动机车」。
3.将分娩时的阵痛。
《國語辭典》:点化(點化) 拼音:diǎn huà
1.以法术变化事物。《西游记》第二一回:「他既奉法旨暗保师父,所以不能现身明显,故此点化仙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学生家事虽寒,数千之物还尽可办。若肯不吝大教,拜迎到家下点化一点化,便是生平愿足。」
2.指点教化。《朱子语类。卷一三六。历代三》:「纯夫议论,大率皆只从门前过。资质极平正,点化得,甚次第,不知伊川当时如何不曾点化他。」明。贾仲名《升仙梦》第四折:「我奉上仙法旨特来点化,先教你为人,后教你成仙。」
3.变化,别出新意。《朱子语类。卷七。小学》:「古人于小学存养已熟,根基已深厚,到大学,只就上面点化出些精彩。」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
2.指点教化。《朱子语类。卷一三六。历代三》:「纯夫议论,大率皆只从门前过。资质极平正,点化得,甚次第,不知伊川当时如何不曾点化他。」明。贾仲名《升仙梦》第四折:「我奉上仙法旨特来点化,先教你为人,后教你成仙。」
3.变化,别出新意。《朱子语类。卷七。小学》:「古人于小学存养已熟,根基已深厚,到大学,只就上面点化出些精彩。」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
《漢語大詞典》:启予(啓予)
谓对自己有所启发。《隶释·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所谓守忠启予,其去也善,盖彰功表勛,所以焕往煇来。”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二:“一枝剪取长松干,劲质贞心实启予。”
《漢語大詞典》:警发(警發)
《漢語大詞典》:发轸(發軫)
(1).车子出发。借指出发,起程。《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发軫北 魏 ,远迄南 淮 。” 吕向 注:“軫,车也。”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发軫清 洛汭 ,驱马大 河阴 。”《魏书·高祖纪下》:“丙子,詔六军发軫。”
(2).比喻事物的起始、开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袁宏 发軫以高驤,故卓出而多偏。”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僧彻》:“汝城隍严固,攻者丧师,发軫能尔,良为未易。”《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孔 老 治世为本,释氏出世为宗,发軫既殊,其归亦异。”
(3).启发,开导。 晋 慧远 《答何镇南》:“固知发軫归途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世务者,不以情累其生。”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发軫常人之心,首路得辙,纵可多歷劫数,终必逕集玄极。”
(2).比喻事物的起始、开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袁宏 发軫以高驤,故卓出而多偏。”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僧彻》:“汝城隍严固,攻者丧师,发軫能尔,良为未易。”《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孔 老 治世为本,释氏出世为宗,发軫既殊,其归亦异。”
(3).启发,开导。 晋 慧远 《答何镇南》:“固知发軫归途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世务者,不以情累其生。”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发軫常人之心,首路得辙,纵可多歷劫数,终必逕集玄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