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85,分113页显示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页
乌重胤(字 保君 张掖郡公 懿穆、悫 )
裴均(字 君齐 )
史用诚(字 君谅 )
周君巢
赵君旨(字 正卿 )
元锡(字 君贶 )
裴淑(字 柔之 河东郡君 淑 )
郑瑶(字 君严 )
陈君奕
陈君赏
陈嘏(字 君锡 )
张君绪
李昂( 李涵、昂 庙号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元圣昭献皇帝、日昭献 名 涵 别称 唐文宗 江王 )
唐敬宗( 李湛 庙号 敬宗 睿武昭悯孝皇帝、睿武昭悯孝帝 鄂王、景王 )
其它辞典(续上)
僧鉴空(别称 镜空 齐 君房 )乌重胤(字 保君 张掖郡公 懿穆、悫 )
裴均(字 君齐 )
史用诚(字 君谅 )
周君巢
赵君旨(字 正卿 )
元锡(字 君贶 )
裴淑(字 柔之 河东郡君 淑 )
郑瑶(字 君严 )
陈君奕
陈君赏
陈嘏(字 君锡 )
张君绪
李昂( 李涵、昂 庙号 文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元圣昭献皇帝、日昭献 名 涵 别称 唐文宗 江王 )
唐敬宗( 李湛 庙号 敬宗 睿武昭悯孝皇帝、睿武昭悯孝帝 鄂王、景王 )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9—835? 一作镜空。俗姓齐,名君房,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少苦贫。壮喜为诗,不尚靡丽。后困于吴楚间,以诗干谒侯伯,所获甚少。宪宗元和初,投杭州灵隐寺为僧。后周游名山,愈行苦节。文宗大和元年(827),在洛阳龙门寺遇柳理,言己身后之事,并题诗1首。《宋高僧传》卷二〇有传,并录其诗,《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齐氏。吴郡人。始名君房。世儒者。读书通大意。不务记忆。而著述中时病尤困。家贫。干谒吴楚诸侯。无所遇。得钱才盈贯。则疾作。尽费以医药。然后愈。元和初。游钱唐。属岁大侵。念丐午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则饿困不能进。坐湖堤上。雪涕长喟。俄有梵僧笑其傍曰。法师秀才。旅游趣向亦足未。于是空闻其呼之异也。而疑之。姑应之曰。足矣。且师呼法师。谓谁欤。梵僧曰。子曾不忆诵法华经于洛京之同德寺乎。空曰。吾生年已四十五矣。足迹未尝一印洛京地。又何知夫同德寺哉。曰子方且为饥火所烧。宜不能知也。遽探囊出一枣如拳许。曰此吾国所产。上智食之。能了知三际。下智则仅了前生。空掬水咽之。遂枕石而寝。寤则洞忆同德讲经事。如昨日。即问曰。震和尚安在。曰攀缘未断。再生蜀中为僧。今则断矣。曰神上人安在。曰宿愿力故。扬化无佛法地。曰悟法师安在。曰渠尝于香山石佛像前发愿。以为苟不證无上菩提者。当为武士。以纾国难。今闻已仕为大将军矣。梵僧因复语空曰。当时俦侣并我与子凡五人。就中获解脱者。惟我耳。其三人虽未出生死。而犹以进脩。不致下劣。独子以广说异端于狮子座上。疑悟学者。使于空理。妄起分别。且怠于律己。或缺戒珠。果报宜然。无足恨者。空遽拜曰。和尚慈悲。幸垂哀救。梵僧探囊出一镜。背面莹彻。曰夫世间贵贱之分。人生脩短之期。若佛法之盛衰兴替。览此可知也。空一览谢曰。谨佩诲饬。梵僧仍纳镜囊中而去。行十许步。竟失所往。空是夕投师落发于灵隐寺。受具参方。行益孤峻。大和元年。客洛阳龙门天竺寺。为河东柳理说其事。空偶曰。我寿至七十七。腊三十二。持钵乞食。馀有九年。死后则佛法其衰乎。理诘之。默不加答。乃索笔题经藏北垣曰。兴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拿。牛虎相交角与牙。宝檀终不灭其花。后不知所终。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鉴空。俗姓齐。吴郡人也。少小苦贫虽勤于学而寡记持。壮岁为诗不多靡丽。常困游吴楚间。已四五年矣。干谒侯伯所润无几。钱或盈贯则必病生。用罄方差。元和初游钱塘属其荒俭。乃议求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馁甚不前。因临流雪涕悲吟数声。俄有梵僧临流而坐。顾空笑曰。法师秀才旅游滋味足未。空曰。旅游滋味则已足矣。法师之呼一何乖谬。盖以空未为僧时名君房也。梵僧曰。子不忆讲法华经于同德寺乎。空曰。生身已四十五岁矣。盘桓吴楚间未尝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说。僧曰。子应为饥火所烧不暇忆故事。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许。曰此吾国所产。食之者。上智知过去未来事。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空饥极食枣。掬泉饮之。忽欠呻枕石而寝。顷刻乃悟。忆讲经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泣问僧曰。震和尚安在。曰专精未至再为蜀僧矣。今则断攀缘也。神上人安在。曰前愿未满。悟法师焉在。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乎。若不證无上菩提。必愿为赳赳贵臣。昨闻已得大将军矣。当时云水五人唯吾得解脱。独汝为冻馁之士也。空泣曰。某四十许年日唯一餐。三十馀年拥一褐。浮俗之事决断根源。何期福不完乎坐于饥冻。僧曰。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使学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气微存。声浑响清终不可致。质伛影曲报应宜然。空曰。为之奈何。僧曰。今日之事吾无计矣。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乃探钵囊取一鉴。背面皆莹彻。谓空曰。要知贵贱之分脩短之期佛法兴赞吾道盛衰。宜一鉴焉。空览照久之。谢曰。报应之事荣枯之理。谨知之矣。僧收鉴入囊。遂挈而去。行十馀步旋失所在。空是夕投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周游名山愈高苦节。大和元年诣洛阳。于龙门天竺寺遇河东柳珵。亲说厥由向珵。珵闻空之说事皆不常。且甚奇之。空曰。我生世七十有七。僧腊三十二。持钵乞食尚九年在世。吾舍世之日佛法其衰乎。珵诘之。默然无答。乃索䄇笔砚题数行于经藏北垣而去。曰兴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拿。牛虎相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 系曰。食梵僧之枣而知宿命者。与茹雪山之药解诸国言音同也。览鉴而知吉凶者。与窥图澄涂麻掌同也。食枣临鉴岂偶然耶。非常人之遇也。其空公题谶而答塞柳珵之问。验在会昌之毁教矣。时武宗。勒僧尼反俗。计二十万七千馀人。坼寺并兰若共四万七千有奇。故云兴一沙衰恒河沙。兔在罝犬仍拿言残害之甚。乙丑毁法丙寅厌代。佛法喻宝檀之树终不绝其华蘤芬馥。故云也。苟非异人何以藏往考来之若是乎。神僧传·卷第八
释鉴空。俗姓齐氏。吴郡人也。少小苦贫虽勤于学而寡记持。壮岁常困。游吴楚间。已四五年矣。元和初值钱唐荒俭。乃议求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喂甚不前。因临流雪涕悲吟数声。俄有梵僧临流而坐。顾空笑曰。法师秀才旅游滋味足未。空曰。旅游滋味则已足矣。法师之呼一何乖谬。梵僧曰。子不忆讲法华经于同德寺乎。空曰。生身已四十五岁矣。盘桓吴楚间未尝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说。僧曰。子应为饥火所烧不暇记忆故事。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许曰。此吾国所产。食之者。上智知过去未来事。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空饥极食枣掬泉饮之。忽欠伸枕石而寝。顷刻乃悟。忆讲经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泣。问僧曰。震和尚安在。曰专精未至。再为蜀僧矣。今则断攀缘也。神上人安在。曰前愿未满。悟法师焉在。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乎。若不證无上菩提。必愿为赳赳贵臣。昨闻已得大将军矣。当时云水五人惟吾得解脱。独汝为冻馁之士也。空泣曰。某四十许年日唯一餐。三十馀年拥一褐浮俗之事决断根源。何期福不完乎。坐于饥冻。僧曰。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使学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气微存。声浑响清终不可致。质伛影曲报应宜然。空曰。为之奈何。僧曰。今日之事吾无计矣。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乃探钵囊取一鉴。背面皆莹彻。谓空曰。要知贵贱之分修短之期。佛法兴替。吾道盛衰。宜一鉴焉。空照久之谢曰。报应之事。荣枯之理。谨知之矣。僧收鉴入囊。遂挈而去。行十馀步旋失所在。空是夕投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周游名山愈高苦节。大和元年诣洛阳。于龙门天竺寺遇河东柳珵。向珵亲说其由。珵闻空之说事。皆不常且甚奇之。空曰。我生世七十有七。僧腊三十二。持钵乞食尚九年在世。吾舍世之日佛法其衰乎。珵诘之。默然无答。乃索䄇笔砚题数行于经藏北垣而去。曰兴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拿。牛虎相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齐。吴郡人。少小贫苦。惟勤于学。元和初。游钱塘。属其荒俭。乃议求餐于天竺寺。至孤山寺西。馁甚不前。因临流雪涕。悲吟数声。俄有梵僧。临流而坐。顾空笑曰。法师秀才。旅游滋味足未。空曰。旅游滋味。则已足矣。法师之呼。一何乖谬。盖以空未为僧时名君房也。梵僧曰。子不忆讲法华经于同。德寺乎。空曰。生身已四十五岁。盘桓吴楚间。未尝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说。僧曰。子应为饥火所烧。不暇忆故事。遂探囊出一枣大如拳许曰。此吾国所产。食之者。上智知过去未来事。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空饥极。食枣。掬泉饮之。忽欠呻。枕石而𥨊。顷刻乃悟忆讲经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泣。问僧曰震和尚安在。曰专精未至。再为蜀僧矣。今则断攀缘也。神上人安在。曰前愿未满。悟法师焉在。曰岂不记香山石像前。戏发大愿乎。若不證无上菩提。必愿为赴赳贵臣。昨闻已得大将军矣。当时云水五人。唯吾得解脱。独汝为冻馁之事也。空泣曰。某四十许年。日唯一餐。三十馀年。拥一褐。浮俗之事。决断根源。何期福不完。坐于饥冻。僧曰。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使学空之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气微存。声浑响清。终不可致。质个影曲。报应宜然。空曰为之柰何。僧曰今日之事吾无计矣。他生之事。警于吾子焉。乃探钵囊。取一鉴背面皆莹彻。谓空曰。要知贵贱之分。修短之期。佛法兴替。吾道盛衰。宜一鉴焉。空览照久之。谢曰。报应之事。荣枯之理。谨知之矣僧收鉴入囊。遂挈而去。行十馀步。旋失所在。空是夕投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后游名山。愈高苦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1—827 【介绍】: 唐张掖人,字保君。乌承玼子。少为潞牙将,兼左司马。节度使卢从史讨王承宗,私下通敌,重胤缚之帐下,以功擢怀州刺史、兼河阳节度使,封张掖郡公。后又参与平淮西吴元济,累官横海、天平、沧景等镇节度使。文宗初,拜司徒。卒谥懿穆。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
重允字保君。少为潞州牙将。累迁河阳节度使。封张掖郡公。以讨吴元济功加检校尚书右仆射。转司空。进邠国公。长庆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宗初自天平军节度移镇兖海。加太子太师。兼领沧景。卒年六十七。赠太尉。谥曰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闻喜人,字君齐。裴倩子。举明经第。累擢荆南节度使。刘辟叛,均发精甲击溃之,加检校吏部尚书。宪宗元和三年,入为右仆射、判度支。俄以相职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均以财交权幸,任将相凡十余年,荒纵无法度。卒年六十二。有《寿阳唱咏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30 【介绍】: 唐河南人,字君谅。德宗贞元初,入襄阳节度使樊泽幕府,累迁马军兵马使。宪宗元和十二年,为游奕兵马使,从李愬讨淮西。愬命其设伏张柴,擒淮西将李祐。祐降,引唐军破淮西。用诚复从愬至徐泗,充行营都虞候。从徙朔方。入阙,累迁左羽林大将军。敬宗时,曾平张韶之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周颂子。德宗贞元十一年进士。与韩愈等同佐董晋汴州幕。宪宗元和五年,为河南府司录。历循、韶、随诸州刺史。好金丹服饵之术,柳宗元曾致书论之。文宗大和五年,官卫尉卿,预修《宪宗实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6—834 【介绍】: 唐秦州天水人,字正卿。耽习儒训,尤好礼学。登三礼科高第,授右监门卫录事参军。历国子监助教、丞。文宗大和初,出宰陆浑、江陵二县,擢连州刺史,免。无何,朝廷立五经博士,诏拜国子监礼记博士,寻兼领石经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39 【介绍】: 唐河南人,字君贶。元挹子。德宗贞元十一年,官协律郎、西川节度推官。宪宗元和中,历衢、婺、苏三州刺史,所至咸有政绩。十年,迁福建观察使。十四年,移镇宣州。除秘书监分司。以赃发贬壁州。官终淄王傅。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
锡字君贶。元和九年苏州从事。历淄王傅。终衢州刺史。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1—856 【介绍】: 唐河南人,字君严。郑叔则侄。少重然诺。初为齐、棣二州参军。后为汜水丞,累迁营田副使、知怀州事。入为太子中允,改凤翔少尹、荣州刺史,官至邵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定州人。陈楚子。文宗大和中,为神策大将军。九年,甘露之变,率卫士大肆捕杀朝官。开成元年,擢为凤翔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文宗大和九年,为金吾大将军。甘露之变后,民心未安,值有使者巡边回,民以为兵至,讹言相惊,纵横散走,赖君赏以其徒立望仙门下,方定。开成三年,迁平卢军节度使。五年,迁易定节度使。军乱,被逐。君赏募勇士数百人复入,诛乱者,乃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武宗会昌末,为邠宁节度使。宣宗大中三年,吐蕃内乱,三州七关来降,诏诸道出兵接应。预取萧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9—840 【介绍】: 唐朝皇帝。穆宗次子,敬宗弟。初名涵,后改现名。敬宗宝历二年,为宦官王守澄等拥立即位。初励精求治,出宫女三千余人,放五坊鹰犬,省冗食千二百余员,政号清明。后宦官挠权,乃用李训、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谋尽诛宦官。事败,训、注等被杀,帝亦被软禁。在位十四年,卒谥元圣昭献皇帝。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9—840 即唐文宗。初名涵,后改名昂。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唐穆宗第二子。穆宗长庆元年(821),封江王。敬宗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即帝位。开成五年(840)卒,谥元圣昭献皇帝。昂恭俭儒雅,听政之暇,博通群籍。尝言:“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每试进士,多自出题目。及所司进所试,披览吟咏,终日忘倦。常请学士讨论经义,较量古今。又喜与宰相论诗之工拙,常吟杜甫《曲江》诗。善诗,尤好五言,古调清峻。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文宗纪》、《唐诗纪事》卷二。《全唐诗》存诗6首、联句2句。唐诗汇评
李昂(809-840),即唐文宗。初名涵,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穆宗第二子,敬宗之弟。宝历二年即位,在位十三年。开成五年卒,谥日昭献。昂恭俭儒雅,勤政好学,暇馀与宰臣论诗,讽咏不辍。所作清峻有古声。《全唐诗》存诗七首。全唐文·卷六十九
帝讳昂。穆宗第二子。元和四年生。长庆元年封江王。名涵。宝历二年十二月即位。改今名。在位十四年。年三十三。谥曰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9—827 【介绍】: 即李湛。唐朝皇帝。穆宗长子。穆宗长庆二年,立为太子。即位后,亲近群小,怠于政事,数游宴失德。后为宦官刘克明等所杀。在位二年,谥睿武昭悯孝皇帝。全唐文·卷六十八
帝讳湛。穆宗长子。元和四年生。长庆元年三月封鄂王。徙封景王。二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四年正月即位。宝历元年四月。上尊号曰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在位三年。年十八。谥曰睿武昭悯孝皇帝。庙号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