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私卒君子
指古代君王军队中所亲近的贤良之臣。国语·吴语:“ 越王 军於 江 南。 越王 乃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漢語大詞典》:言诰(言誥)
据君王言辞写成的文告。书·召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誥告庶 殷 越自乃御事” 唐 孔颖达 疏:“我为言誥,以告汝庶 殷 之诸侯,下自汝御事。”
《漢語大詞典》:燕昭市骏(燕昭市駿)
指 战国 时 郭隗 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 燕昭王 真心求贤的事。 唐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家僮愕视欲先鞭,櫪马惊嘶还屡顾。始知物妙皆可怜, 燕昭 市骏岂徒然。”参见“ 燕骏千金 ”。
《漢語大詞典》:燕骏千金(燕駿千金)
战国 时, 燕昭王 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 郭隗 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 燕昭王 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 宋 真德秀 《谢赐衣带鞍马表》:“ 舜 裳五色,惭微裨补之能; 燕 骏千金,愿广招徠之意。”
《国语辞典》:欺君误国(欺君误国)  拼音:qī jūn wù guó
欺骗君王,贻误国事。明。陆采《明珠记》第五出:「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精忠岳传》第七○回:「欺君误国任专权,罪恶而今达帝天。」也作「误国欺君」。
《国语辞典》:灭国弑君(灭国弑君)  拼音:miè guó shì jūn
毁其国家又杀了君王。《三国演义》第五回:「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
分类:国家君王
《国语辞典》:没死以闻(没死以闻)  拼音:mò sǐ yǐ wén
冒著死罪向君王进言。表示诚惶恐惧。《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也作「昧死以闻」。
《国语辞典》:犬马之恋(犬马之恋)  拼音:quǎn mǎ zhī liàn
狗马对主人忠心,不忍离主人而去。比喻人臣对君王的忠诚。唐。刘禹锡〈苏州刺史谢上表〉:「虽两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也作「犬马恋主」。
《国语辞典》:负鼎之愿(负鼎之愿)  拼音:fù dǐng zhī yuàn
鼎,古代传国之宝器。「负鼎之愿」比喻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
《国语辞典》: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拼音:jūn quán shén shòu
一种政治学说,在历史上是解释君王权力崇高与合法性的主要理论。自启蒙运动以后,民主的理念发展,君权神授的说法逐渐被屏弃。
《国语辞典》:怀宠尸位(怀宠尸位)  拼音:huái chǒng shī wèi
仗著君王的恩宠,居高位而不做事。《孝经。谏争章》「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句下汉。孔安国。传:「事君之礼,值其有非……,谓之怀宠。怀宠尸位,国之奸人也。」
《国语辞典》:怀德畏威(怀德畏威)  拼音:huái dé wèi wēi
对君王或上司既感念其恩德又畏惧其威严。《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怀德畏威,向风请顺。」唐。高宗〈大唐纪功颂〉:「生擒建德,徇于城下,腼颜流汗,曾无解扬之言,怀德畏威,翻有蒯通之说。」
《国语辞典》:子卯不乐(子卯不乐)  拼音:zǐ mǎo bù yuè
古时君王认为子日及卯日是不吉祥的日子,所以在这两天不奏乐,以警惕自己。《礼记。檀弓下》:「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唐。孔颖达。正义:「纣以甲子死,桀以乙卯亡。王者谓之疾日,不以举乐为吉事,所以自戒惧。」
《国语辞典》:朝廷不可一日无君(朝廷不可一日无君)  拼音:cháo tíng bù kě yī rì wú jūn
国家大事不能一天没有君王出面主持。《西游记》第四○回:「正是自古道:『朝廷不可一日无君』那皇帝那里肯坐,哭啼啼,跪在阶心。」后比喻为事情不能没有人负责。如:「所谓『朝廷不可一日无君』你这一趟出国那么久,公司业务总得找个人代理。」
《国语辞典》: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拼音:chéng zhě wéi wáng,bài zhě wéi kòu
(谚语)成功就为君王,失败则为贼寇。形容以成败论人,而不计其过程、为人等。如:「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要是当年黄巢夺得天下,如今历史可就有不同的评价了。」
《国语辞典》:误国欺君(误国欺君)  拼音:wù guó qī jūn
贻误国事,欺骗君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官高禄厚,难道不是大盗?」也作「欺君误国」。